2019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试大纲》调研卷及答案(六)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9:44: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双显性和单显性,因此与表格中不同的表现型有双隐性和另一个单显性,占后代中个体的(1 +3)/16 =1/4。

12.C【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基因或DNA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 哺乳动物X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Y染色体上没有;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一般不增殖;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中DNA都相伺,mRNA不完全相同。

13.C【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15.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解题思路】 图甲属于倒位,图乙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细胞同一极,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图丙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图丁表示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交换,属于易位,A错误;甲、乙两图中的变化可出现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C、D错误;染色体变异可用显微镜观察检验,B正确。

16.C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生物育种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 单倍体育种是将亲本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

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纯合子,A错误;新物种的形成可不经过自然选择,B错误;自然选择通过直接选择表现型而导致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D错误。

17.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内环境与稳态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 有些物质只能由组织液进入淋巴,再由淋巴进入血浆,A错误;抗体、神经递质、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有关,C错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是细胞内液,D错误。

18.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有关激素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思路】 雌激素和雄激素是动物体内产生的,而环境激素对于动物体来说是外来的物质,只是有类似性激素的作用,因此环境激素不是雌激素和雄激素,故A错;从表中数据可以确定注射环境激素H的实验组生成的精子数较对照组少,故B正确;下丘脑能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合成和分泌性激素,促进精子的生成,故C正确;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在动物实验中还发现得肝癌的概率会增大”及环境激素H属于化学物质,可知D正确。

19.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寒冷环境中生命活动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解题思路】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具体表现在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促进骨骼肌战栗、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细

胞代谢加快,产热增加。又因为汗液分泌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 20.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解题思路】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寒冷刺激后,图中①含量的增加明显先于②和③;当人饮水过少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可通过垂体释放④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达到调节水分平衡的目的。 21.B【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与免疫有关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抗体先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成熟,故成熟的抗体最先出现于浆细胞高尔基体分泌的小泡中;效应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会增殖、分化成相应的细胞;在多数调节过程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相辅相成,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

22.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物种丰富度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解题思路】 因无法判断甲、乙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等条件,不能比较流经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的大小,B错误;甲生态系统比乙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低,A错误,C正确;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是利用小动物避光、避热的习性,D错误。

23.B【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 洪水过后一段时间,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属于次生演替,

故A错;生物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故B正确;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故C错;群落的演替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如人类的活动,故D错。

24.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 图中A是生产者,B和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对物质循环起关键作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所以从生态系统多样性价值来说,最主要的价值是间接价值;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流动;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和能量最终来自无机环境。

25.B【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解题思路】重金属等物质不易分解,会通过富集作用积累到人体内;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水质恶化等现象。

26.【答案】 (每空1分)(1)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 (2)[H]、ATP(或能量)ATP中活跃的化学能一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3)叶肉细胞释放出来的02的量细胞呼吸消耗02的量(4)减少增多(5)碳酸钙【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解题思路】 (1)分析图1可知,②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过程③表示暗反应C3的还原,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2)图1中过程①②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都产生了[H]和ATP。过

程④③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的能量变化是ATP中活跃的化学能一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3)图2装置中含有C02缓冲液,其作用是保证装置内C02的量保持不变,所以该装置内增加的气体量应该是02的量,即叶肉细胞释放出来的02的量。关闭光源,将C02缓冲液改为NaOH溶液,则利用该装置研究的是细胞呼吸,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消耗02的量。(4)如果突然停止供应C02,C3的产生减少,而被还原的量不变,短时间内C3将减少。Mg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缺少Mg则光反应强度降低,提供的[H]和ATP减少,则C3被还原的量减少,而产生量不变,叶绿体中C3的量将增多。

(5)色素带只有两条,说明叶绿体中的色素被破坏了,很可能是研磨时忘记加入碳酸钙。

【命题分析】 本题的易错之处是不能对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涉及的诸多物质的量的变化进行联系和动态分析。若要准确快速判断相关物质是增加还是减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准确理解教材中“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

27.【答案】(每空1分)(1)杂交育种基因工程(2)减数第一次(3)单倍体育种(4)优良性状减数分裂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生物育种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解题思路】 (1)杂交育种是常规育种方法,题中的分子生物技术指基因工程。(2)矮秆植株数量少,而且能遗传,应该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由于水稻是有性生殖,亲代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很难传递给后代,配子中的基因突变才能传递给后代,而配子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