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要求车辆段详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9:01: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南延伸段工程施工设计技术要求 第十八篇 车辆段

第十八篇 车辆段

18.1 一般要求

(1) 轨道交通三号线延伸段建设道角车辆段,道角车辆段定位为车

辆段,与正在建设的童家院子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形成一段一场的车辆设施布局。三号线近期向北延伸到环城北路后将建设环城北路停车场,最终全线形成“二段一场”的车辆设施布局。

(2) 对于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我国还未形成系统、成熟的建设运

营模式。车辆段设计应根据跨座式单轨车辆的特点,结合我国和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参考重庆二号线大堰村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三号线童家院子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的建设经验和相关资料进行。

(3) 车辆段建设,应考虑初、近、远期相结合。车辆配属应满足建

成运营后第三年(初期)的运输需要,以后根据客流量的增长逐步增加。列车运用检修设施宜按近期规模建设,按远期规模预留,用地范围按远期规模控制。对不易改扩建的设施可考虑一次建成。

(4) 车辆段设计,应有完善的消防设施。总平面布置、房屋建筑、

设备和材料的选用等均应符合有关防火规范的要求。

(5) 车辆段设计,应对所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和噪声等进行综合治理,并达到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环境保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6) 贯彻节约用地的方针,尽量减少拆迁工程。

(7) 贯彻节约能源的方针。

(8) 应积极推广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选用机具、设备时,宜采用国家(或行业)的标准系列产品;选用专用设备时,宜采用标准设备或成熟的非标准设备,其中涉及人身、行车安

18—1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南延伸段工程施工设计技术要求 第十八篇 车辆段

全者必须经有关部门鉴定批准方可使用。

18.2 设计采用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车辆段内各专业配套设计,除应符合本技术要求外,还应遵循或

参照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的规定:

(1) 《跨坐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GB50548-2008) (2)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3) 《铁路机务设备设计规范》(TB10004-98) (4)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99) (5)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50091-99) (6)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 (7) 《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TB10001-2005) (8) 《铁路房屋暖通空调设计规范》(TB10056-98) (9) 《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99) (10)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 (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6) (1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4) 《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6-86) (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6)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1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8)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9)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2005年) (21)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1997年)

18—2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南延伸段工程施工设计技术要求 第十八篇 车辆段

(2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2001版) (2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2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000版) (2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26)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27)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8)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87) (29) 《重庆市地基基础规范》

(30)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 (3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33)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18.3 总平面布置

(1) 车辆段总平面布置应以车辆段为主体,充分考虑车辆段的其它

不同功能要求,根据有利于生产、确保安全、方便管理和方便生活的原则合理安排。各项设备、设施宜分区布置,并应充分考虑远期发展条件预留。

(2) 车辆段的线路、房屋、设备和设施的布置应根据生产性质、作

业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充分考虑消防、卫生、通风、采光、绿化、环保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要求,力求布置紧凑、整齐美观,经济合理。

(3) 材料库的布置应方便汽车运输,考虑起重运输设备及场地,以

便材料及设备的储存和发放。

(4) 车辆段应有运输道路和消防道路,并应有两个以上的出入口与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