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快乐成长讲座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19:55: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做好幼小衔接 帮助孩子快乐成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很荣幸今天能站在这里跟大家一起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孩子很快就要上一年级了,你是不是很期待?有没有什么顾虑或者担心吗?

其实我们家长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担心,是正常的,说明我们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所以今天我们就很有必要一起探讨话幼小衔接这个话题,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我们的孩子: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非常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阶段,我觉得我们家长应有一个超前认识,提前认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生活会出现哪些变化?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这就是今天晚上我们要共同探讨的目的。

一、 首先探讨的第一个话题---什么是幼小衔接

大家都知道: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如果拿孩子离开家庭走向幼儿园;离开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这几个阶段做对比的话,那最薄弱、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幼小衔接”。因为它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来了解孩子读一年级了,会是怎样的一

1

种状态呢?

▲ 适应良好的:规范意识、责任意识强;听课习惯好,注意力比较集中,发言积极;作业工整、漂亮;情绪稳定,努力执行老师发出的各个指示,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

▲ 适应一般的: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能按老师的指令行事,能按时完成各项任务;情绪比较稳定。但是,他们一般都比较淡漠,比较被动,表现不够积极,把学习当成迫不得已的任务。

▲ 不适应的:

1.不喜欢学校,不喜欢老师,一到上学时间就烦躁、不安。少数孩子会通过哭闹的方式调节这种不稳定情绪,也有少数孩子试图通过哭闹以达到不上学的目的,甚至有孩子会找老师的毛病来推卸自己的责任。

2.依赖性太强,离开了幼儿园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离开了家长全方位的关注,出现入学焦虑倾向,少数孩子甚至会胡搅蛮缠,要求家长陪读。

3.缺少耐心,坐不住。有的表现为:一会儿摸摸这,一会儿摸摸那;有的表现为:不停的东张西望;有的表现为:寻找各种借口离座;还有的孩子甚至无视课堂纪律擅自下座位,到处跑动。

4.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低,听不清老师的话,或者听一半,漏一半,或者断章取义,有些孩子还经常弄不清老师布置的作业。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给家长带来很多烦恼,给孩子的成长带来

2

一定的阻碍。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

二、正确认识幼儿园和小学的主要差异

当我们的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孩子所处的环境、学习内容、方法、作息时间等等都发生变化,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作为家长,必须先认识幼儿园和小学存在的差异。那么,到底有哪些差异呢?

1.教育目的不同:幼儿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没有考试考查的要求,而小学则通过各种考试考查,检查学生是否合格,并根据学生的学业状况考虑将来的发展目标。

2.教育的内容、方法不同:幼儿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还好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主,通过游戏来完成;而一年级有明确的学习任务,通过各门功课的形式出现。以学习为主,即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比较系统的知识。所以,上了小学就不能随意请假。否则,这个知识就会衔接不上。

3.生活作息不同:幼儿园里一般都是8:30之前到校,如果起床迟了,没关系,但是进入一年级了,我们就要去学生7:45之前到学校,值日的要7:30之前到校,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培养孩子准时起床,按时上学,不要迟到,否则到了小学就不适应了。

幼儿园上午也只有1小时左右的教学时间,其它是游戏、活动、生活时间。而小学,像现在的一年级,上午四节课,每节40分钟,下午三节课,每天大约有超过4个小时左右的集体教学时间,比幼儿园多出4倍有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