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2章 现代混合经济)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 15:26: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

第2章 现代混合经济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市场——看不见的手 1.市场

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商品、劳务和资产的价格以及交易数量的机制。它既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地点,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同时也是一种市场机制。

(1)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企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等各种资源,消费者所需要的各种消费品,都必须通过市场的交换活动才能得到;企业生产出的各种产品,也只有通过市场才能从生产领域进入到消费领域。因此,没有市场,就没有商品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2)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社会上一切重要经济活动,都是通过市场进行的。因而,市场成了商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它集中反映了这三者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利益关系。离开了这三者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利益关系,离开了市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物质利益就无法得到合理的协调。

(3)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和交易数量的机制,此时市场的概念等同于通常所说的市场机制。作为市场机制,市场以价格、供求和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础。

2.价格

价格是物品的货币价值。在更深层次上,价格代表了不同商品可以被交换的条件。市场经济中,由价格来协调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较高的价格趋于抑制消费者购买,同时刺激生产;而较低的价格则鼓励消费,同时抑制生产。价格在市场机制中起着平衡作用。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市场机制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价格机制的作用。

(1)价格调节社会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资源在社会上的流动与变化,主要由市场价格来调节。

(2)价格促进企业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一般来说,合理的价格,能够真实地反映和考察各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的状况。

(3)价格引导并调节消费的方向与结构。除了非经济因素对其变化发生影响以外,一般来说,在消费者收入总量稳定的条件下,消费结构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消费者所需要购买的各种消费品与劳务的市场价格。

(4)价格调节社会物质利益分配。市场上价格的变化与调整,实际上是物质利益的变化与调整。商品价格提高,会使商品生产者从中受益,而使商品消费者利益受损;反之,商品价格下跌,会使商品消费者从中受益,而使商品生产者利益受损。

3.市场均衡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当市场平衡了所有影响经济的力量,从而处于暂时稳定的状态时,市场就达到了供给和需求的市场均衡。市场均衡代表了所有不同的买者和卖者之间的一种平衡,此时,市场达到了正好平衡买者和卖者期望的均衡价格。过高的价格意味着产量太多从而产品过剩,而太低的价格则会引起排队和短缺。在均衡价格水平上,买者所愿意购买的数量正好等于卖者所愿意出售的数量,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

4.市场对三大基本问题的解决 (1)生产什么

生产什么商品和劳务取决于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从厂商方面看,企业会受利润最大化愿望的驱使。对于消费者需求较少的产品,企业的利润较低,因而会离开这样的行业,转而生产需求较多的物品,赚取较高利润。因此,消费者的需求与厂商的成本决策、供给决策相结合,共同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

(2)如何生产

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为了对付价格竞争和取得最大利润,生产者的最佳方法便是采用效率最高的生产技术,以便将成本降到最低点。有时,技术改进只是渐进的,而往往采取改善机器性能或调整投入组合的办法获得较大的成本优势。

(3)为谁生产

为谁生产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要素市场(即生产要素市场)决定了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水平,这些价格被称为要素价格。

5.二元君主

偏好和技术是市场上的两大君主。市场体系用利润和亏损来引导企业有效率地生产出符合人们需要的产品。

(1)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各个点之间进行选择,决定社会资源的最终用途。

(2)技术和可供利用的资源决定生产可能性边界,对消费者的选择构成了一种基本约束。

二、贸易、货币和资本 1.贸易与专业化

与18世纪的经济相比,当今经济所依靠的主要是个人和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广泛的贸易网进行协作。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特定职业工人的劳动生产率获得提高,并利用其产出交换到所需商品,从而使经济获得迅速增长。

(1)专业化是指让个人或国家各自集中精力去完成某一种(或一系列)任务——从而使每个人和每个国家都能够发挥其特殊技能和资源优势的做法。专业化的劳动分工能够提高资源的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2)劳动分工是指将生产划分成许多细小的专业化步骤或任务,每一个人单独完成其中的某一个步骤而非全部。

(3)贸易生财的思想是经济学的核心见解之一。其主要内容为:不同的个人或国家专门从事于某些领域的生产,然后,自愿地用他们专业化生产的物品去交换他们所需要的其他物品,这种贸易行为能极大地增加消费品的范围和数量,并能提高所有人的福利。

2.货币:交换的润滑剂

货币是一种支付手段或交换媒介,即购买商品或劳务时所支付的现金和支票。在本书中,货币还被认为是一种能够便利交换的润滑剂,只有人们信任并接受货币作为物品和债务的支付手段时,交换才能顺利进行。货币的使用,允许人们用其专业化生产的产品去大量交换他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人生产的物品和劳务。

3.资本

资本是三大生产要素之一,指一种由经济过程产出的耐用的投入品。资本在本质上意味着时间的耗费和间接的生产手段。

资本可以通过放弃当前的消费得以增加。对于一定量的社会资源,一个国家可以选择生产当前的消费,也可以选择生产投资品以备未来消费。如果一个经济体中,人们更愿意储蓄,及节约当前的消费,那么,就会有更多的社会资源用于新的资本的形成。较多的资本存量会将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推移,有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政府——看得见的手 1.效率

(1)效率的概念

经济资源利用的有效程度,必须由生产者生产出的产品使消费者得到的满足程度或效用来判断。只要生产要素的配置或组合所生产出的不同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程度的满足,就表明社会已经具有了经济效率。如果生产要素重新配置后所生产的不同产品的产量,能使消费者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那么与过去状态相比,这种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将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率。如果生产要素的配置所达到的各种产量能使消费者得到最大满足,而任何生产要素的其它组合都不能使消费者的满足程度增加,那就表明社会已经处于最有经济效率的状态,亦即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2)有效市场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条件下,消费者总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总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根据“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这样的市场结构必然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且能够使社会净福利最大化,因此,这种厂商和消费者都对市场价格没有影响力的完全竞争市场是最有效率的。

(3)对有效市场的偏离 完全竞争市场是有效率的,但如果完全竞争市场所假定的条件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不足,从而表现出市场缺乏效率,也称为市场失灵。通常造成偏离有效市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以及不恰当的政府干预等。

①不完全竞争或垄断。在现实经济中,由于物质技术条件、人为的和法律的因素以及地理位置、稀缺资源等自然因素的存在,不完全竞争和垄断是普遍存在的。在垄断市场上,消费者之间仍可以实现有效率的交换,但社会并不能用最低的成本向消费者提供最需要的商品组合。

②外部性。外部性也称溢出效应,是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收益,外部性是造成社会估价与社会成本出现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按照市场的原则,施加外部影响的经济当事人只会考虑他自己看到的收益和成本,而不会考虑其对他人的经济影响,从而使得社会估价不等于社会成本。

③公共品。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由于非竞争性,将公共品扩展于他人的成本为零;由于非排他性,公共品一旦被生产出来就无法排除他人参与共享。

2.公平

市场并不必然能够带来公平的收入分配。市场经济注重效率,劳动作为三大基本生产要素之一,其报酬由市场规律决定,反映要素的稀缺程度以及要素对生产的贡献。尽管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规律和竞争机制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平等的,但是,这种平等对于能力不同的人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来说,结果却是不平等的,具体表现为由此而产生的人们收入的不平等。因此,市场经济可能会产生令人难以接受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巨大差异。

政府采取的减少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措施主要有:

(1)累进税制,即相对于低收入者而言,对富人按更高的税率征税。 (2)转移支付,即政府向穷人提供的收入补偿。 3.宏观经济的增长与稳定 (1)经济增长与稳定

稳定是指系统某一状态的持续出现。经济稳定是指社会经济总量和结构的短期均衡,此时,通货膨胀得以治理,物价水平从高位下落并稳定在较低水平,经济增长速度不再进一步下滑,主要经济问题趋于缓解。

经济增长一般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总产出(包括商品和劳务)的增加或人均产出水平的提高。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这两种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政府能够影响总支出水平、增长率与产出水平、就业率与失业率、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从而保证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①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它利用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其特点是政府用行政预算来直接控制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调节国家的需求水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从而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从其内容上看,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前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税率,后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政府购买(支出)。从对经济发生作用的结果上看,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前者是指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后者则包括提高税率、减少转移支付、缩减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财政政策是需求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

②货币政策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其他利率敏感性的支出,最终影响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劝告等。使用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 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