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教案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10:22: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进入高二下学期,文科班的历史课时增加,目标更加明确:一切为了高考。但是从整体上看,文科班学生的素质并不理想:课前预习情况很不乐观;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倒是会做笔记,但课后是否会根据笔记复习梳理知识点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部分同学课堂纪律堪忧;学习普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不愿意开动脑筋多想多问;作业完成情况也不理想……本学期是第一次教高二年段,也是第一次要面对高考教学,经验不足,因此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巨大。如何在讲清知识点的同时让同学们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愿意付出努力学好历史,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学习要求:了解王安石变法前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表现——“三冗”、“两积”,认识王安石变法是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进行的政治改革。归纳王安石变法在“富国”、“强兵”、“育才”等三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成效;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习王安石大无畏的改革精神。

重点:⒈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⒉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及其具体内容。⒊王安石变法的成效、影响及其结果。

难点:对王安石变法具体内容的理解和对变法的总体评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北宋社会积贫积弱的根源及表现,并从中总结出改革的原因。逐渐形成概括、归纳知识和分析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政策因素对一国政治的巨大影响。

知道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通过对王安石具体变法策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进一步锻炼分析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表数据等来反映宋初社会积弊之深之久。

运用讨论法,深刻理解北宋前期政策给社会政治经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对变法的内容予以具体细致的分析,加深对变法意义的理解。

对照教材以及熟悉的其他中国古代变法实例,比较其时代背景、内容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北宋变法前国情的认识,充分体会国家政策对一国政治的重要性,培养其居安思危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和成果的了解,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革新图强是一国强盛的根本,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教学流程】

投影: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愁啊愁, 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解, 让我再无心忧……

问:北宋皇帝愁什么? 答:…… 投影:

官多兵多,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财政入不敷出。 投影:

问:国库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答:……

投影:

北宋时期农民负担的加重 宋真宗景德年间 项目 (1004—1007) 商税 450万贯 酒税 428万贯 盐税 355万贯 总计 1233万贯 问:封建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会导致什么后果?

宋仁宗庆历年间 (1041—1044) 1975万贯 1710万贯 715万贯 4400万贯

答:人民起义。

投影:王小波、李顺起义

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二月,四川饥民王小波、李顺聚众起义。王小波提出“均贫富”的口号,得到贫民的拥护,起义队伍很快壮大,增加至数万人。十二月,王小波身受重伤战死,义军由其妻弟李顺为头领继续斗争。由于起义军纪律严明,李顺又善于收用人才,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人。

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正月,起义军攻下成都,建立了大蜀政权,李顺为大蜀王,改元应运。宋太宗急令亲信宦官王继恩领大军攻占了剑门关,经栈道长驱入川。五月,王继恩攻破成都,李顺战死。十一月,李顺余部被击溃,起义军被镇压下去。

也许有同学会说,农民起义各朝各代都有,没什么稀奇的。但是王小波、李顺起义跟我们以前熟知的几场起义却有不同。哪里不同呢? 投影:

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答:……

中国历史上,一般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都发生在一个王朝的末期,可是王小波、李顺起义却是发生在北宋第二任皇帝宋太宗统治时期。为什么北宋的农民起义会这么早爆发呢?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一般是由于什么原因爆发的? 答:……

我们发现:土地兼并严重,“贫者无立锥之地”往往容易导致发生农民起义。那么北宋政府有没有采取措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答:没有。北宋王朝纵容地主阶级兼并农民的土地。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北宋时期农民起义会这么早爆发了。频繁爆发的农民起义说明了北宋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与此同时,北宋还面临着严重的外患。 投影: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

许多人在阅读宋史的时候,总感觉北宋政府似乎太“窝囊”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北宋中期面临着积贫积弱的局面?也许我们可以从北宋初年的一场宴会说起。 投影:

顷之,上与故人石守信等饮酒酣,屏左右谓曰:“我非尔曹之力,不得至此,念汝之德,无有穷已。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未尝安枕而卧也。”守信等曰:“何故?”上曰:“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守信等皆惶恐顿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上曰:“不然,汝曹虽无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贵何?一旦以黄袍加汝身,虽欲不为,不可得也。”守信等乃皆顿首泣曰:“臣等愚不及此,唯陛下哀怜,指示可生之路。”上曰:“人生如白驹过隙,所欲富贵者,不过多得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

这是什么典故?这个典故反映了宋太祖集中了何权?目的为何?除此以外北宋初期还集中了哪些权力?

答:杯酒释兵权。这个典故反映了宋太祖集中了军权,目的是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北宋政府还把地方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 宋太祖为什么要这么做? 投影:五代十国形势图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