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6:20: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

2012.7.3 09:00~11:00 (打“√”者需要重点掌握)

一、名词解释(共18~21分,每题3分)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痕迹。

外模:是印模化石的一种,指生物硬体外表面印在围岩上留下的印模,反映了生物体的外表形

态和构造特征,其文饰和构造凹凸与原生物体实际相反。

内模:是印模化石的一种,指生物硬体内表面印在围岩上留下的印模,反映了生物体的内部形

态和构造特征,其文饰和构造凹凸与原生物体实际相反。 √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古代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 广栖生物:能在较宽环境范围内生活的生物。 狭栖生物:只能在特定环境范围内生活的生物。

√窄盐性生物:只能适应正常盐度海水的生物,如造礁珊瑚、头足类、棘皮动物、部分腕足类。 √广盐性生物:能够适应较广范围盐度变化的生物,如双壳类、腹足类、苔藓虫、介形虫等。 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生态领域内所有物种的总和。 小生境(生态):对应于群落的生存环境单位。 √指相化石:能反映某种特定环境条件的化石。

形态功能分析法:深入研究化石的器官构造,分析阐明这些构造的功能,重塑其生活方式。 √沉积环境: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 √沉积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 √岩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 √生物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生物特征。

√浮游相:发育笔石、菊石等漂浮、游泳生物,代表深水或静水环境的黑色页岩、硅质岩及复

理石沉积,分布于局限浅海、台盆、半深水或深水海槽区。 √壳相(底栖相):发育正常浅三叶虫,腕足等底栖生物,典型的浅海相灰岩、泥灰岩,分布于

正常浅海台地区。

√混合相:以正常浅海底栖生物为主,也有漂浮、游泳生物,岩石类型包括浅海相灰岩、泥灰

岩、页岩,分布区属于正常浅海与半深水或深水海槽区过渡区。

√礁相:发育底栖固着的造礁生物及附礁生物,岩性为纯净的生物灰岩,属于温暖、清澈的浅

海沉积环境,条带状分布于台地边缘。

√相变:沉积相在空间(横向)和时间(纵向)上的变化。

√瓦尔特相(定)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

起,即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与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

√相分析:对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沉积相,推断其沉积环境和沉积

作用。

√现实主义原理或“将今论古”:运用现代沉积环境与产物的关系推断古代沉积物或地层的形成

的条件。 或者说:现代可见的地质作用和产物,完全可用以说明和研究地质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物质纪录。

相标志: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

纵(垂)向加积作用:是指沉积物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从沉积介质(水体)中自上而下降落,

依次沉积在沉积盆地底部的沉积作用,形成“千层糕式”的地层。

横(侧)向加积作用:沉积物在搬运介质中沿水平方向的位移和堆积作用,也称“推土机式”

沉积作用。

生物筑积作用:造架生物原地筑积的地层形成方式,也称“钢筋水泥式”。

√超覆:海侵作用使得沉积范围不断地扩大,后期形成的沉积岩层超越下伏的沉积岩层而直接

覆盖在更老的地层之上的现象。其超出的部分即超覆区。

√海进(侵)序列:由持续海侵超覆形成的沉积物纵向上的下粗上细的沉积序列。 √退覆:由海退造成的地层分布范围不断缩小的现象。

√海退序列:由持续海退形成的沉积物纵向上的下细上粗的沉积序列。

√补偿盆地:沉积盆地的基底下降速度和沉积速度大体一致,古水深基本不变、岩相类型不发

生较大变化的盆地。 (√非补偿盆地、√超补偿盆地)

复理石:常把巨厚的由深海浊积岩及其它重力流沉积组成的综合体称为复理石沉积。

旋回沉积作用:由于沉积环境变迁或沉积作用方式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地层的沉积单元规律重复

的沉积作用。

非旋回沉积作用:不能形成规律重复的沉积作用。

地层学是研究层状岩石(包括所有的沉积岩、部分火成岩和变质岩)形成的先后顺序、地质年

代、时空分布规律(狭义)和形成环境条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地质学分支学科。 √地层层序律:正常层序下(岩层未发生倒转),上覆地层年代新于下伏地层,即“下老上新”。 √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含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代相同。 √阶:是年代地层单位的最基本单位,指在“期”时间内形成的地层。

地层划分:根据岩层具有的不同特征和属性(如岩性、化石和不整合面等)将岩层组织成不同

的地层单位。

地层对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剖面地层的各种属性比较,确定地层单位的地层时代或地层层

位及特征的对应关系。

√穿时:多数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是不一致的或是斜交的。

历史构造分析: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地层进行综合研究,确定其构造发展状态和过程,划分构造演化阶段和大地构造分区,恢复不同地区、不同地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演化过程。 沉积建造分析:根据沉积岩的共生组合情况分析其沉积过程的构造背景。 地槽:以发育巨厚海相沉积为主的活动大地构造单元。

地台:具有平整沉积盖层的稳定大地构造单元,通常由基底和盖层两部分组成,其间为大型的

角度不整合面。

板块构造:地球表面是由为数不多,大小不等的岩石圈板状体拼合而成的。

√威尔逊旋回:从板块构造观点综合归纳出的主要阐述大洋从开裂到闭合碰撞造山演化过程的

发展模式。

联合古大陆:C2-P1北美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阿帕拉契亚褶皱带;P西伯利亚板块与欧洲

板块碰撞,形成乌拉尔褶皱带。

二、填空题(共29~32分,每空1分)

1、 化石按体积大小分为: 大化石 、 微体化石 、 超微化石 、 分子化石 。 2、 化石的形成条件包括: 生物本身条件 、 环境条件 、 埋藏条件 、 时间条件 、

1 成岩石化条件 。√

3、 化石的保存类型: 实体化石 、 模铸化石 、 遗迹化石 、 化学化石 。√ 4、 化石的分类: 界 、 门 、 纲 、 目 、 科 、 属 、 种 。√

5、 蜓类属于 原生 动物门、珊瑚属于 腔肠 动物门、菊石属于 软体 动物门、三叶虫属于 节肢 动物门、笔石属于 半索 动物门、恐龙属于 爬行 动物门、鲸鱼属于 哺乳 动物门、叠层石属于 蓝藻 植物门。√

6、 蜓类化石看到初房、旋圈、旋脊或拟旋脊的叫 轴切面 ;看到初房、隔壁、房室、壳圈数的叫 旋切面 。√

7、 四射珊瑚的构造组合类型有: 单带型 、 双带型 、 泡沫型 、 三带型 。√ 8、 横板珊瑚的复体类型有: 块状 复体、 丛状 复体、 蔓延状 复体。√

9、 分左右壳的为 双壳 动物,它双瓣壳 对等 ,单瓣壳两侧 不对称 ;分背腹壳的为

腕足 动物,它双瓣壳大小 不等 ,单瓣壳两侧 对称 ;√

10、 双壳动物的耐盐性 广 ;造礁珊瑚、部分腕足动物的耐盐性 窄 。√

11、 菊石化石根据旋卷壳旋卷程度分为四种: 外 卷、 半外 卷、 半内 卷、 内 卷。√ 12、 菊石化石的缝合线根据复杂程度,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鹦鹉螺型 、 无棱菊石型 、

棱菊石型 、 齿菊石型 、 菊石型 。√

13、 三叶虫根据头甲与尾甲的大小关系可分为: 小尾型 、 异尾型 、 等尾型 、 大尾型 。√

14、 三叶虫的面线类型可分为: 后颊类 面线、 角颊类 面线、 边缘式 面线、 前颊类 面线。√

15、 腕足动物的腕螺分三种类型:螺顶指向主端的为 石燕贝型 ,螺顶指向背方的为 无洞贝型 ,螺顶指向两侧的为 无窗贝型 。√

16、 腕足类的腕螺类型有 无窗贝型 、 无洞贝型 和 石燕贝型 。√

17、 笔石枝按生长方向分为7类: 下垂式 、 下斜式 、 下曲式 、 平伸式 、 上斜式 、 上曲式 、 上攀式 。√

18、 植物开始登陆的是以 原蕨植物 为主,地质时代是 D1-2 ;脊椎动物首次成功登上陆地的是 两栖类 ,但它不能远离 水 ,只能在 水 边的陆地上生活;√

19、 最早的原始两栖类是 鱼石螈 ,其地质年代是 晚泥盆世-早石炭世(D3-C1) ;爬行类与两栖类的过渡型化石为 蜥螈 ,其地质年代是 早二叠世 ,现归属 两栖纲 ;鸟纲的过渡型化石国外为 始祖鸟 、国内为 中华龙鸟 。√

20、 泥盆纪也称为 鱼类 的时代;石炭-二叠纪也称为 两栖类 的时代;中生代也称为 爬行动物 的时代;新生代也称为 哺乳动物 的时代。√

21、 植物界与动物界最根本的区别在: 营养 方式, 生活 方式, 生长 方式。√ 22、 植物界在演化进程中经历了三次飞跃: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 水生植物→陆生植

物 ;1 孢子植物→种子植物 。√

23、 按海拔高度及海水深度的地理分区有: 高山 区、 平原 区、 滨海 区、 浅海 区、1 半深海 区、 深海 区。

24、 按纬度划分的地理区有: 极地 区、 寒带 区、 温带 区、 亚热带 区、 热带 区。 25、 根据海洋生物的居住地段和运动方式分为: 游泳 生物、 浮游 生物、 底栖 生物。√ 26、 鲍马序列自下而上包括: 递变(或块状) 层理、 平行 层理、 交错 层理、 水平 层

理和 均匀 层理。√

27、 地层的接触关系包括: 整合接触 、 角度不整合 、 平行不整合 、 沉积接触 和

1 侵入接触 。√

28、 上下地层产状一致,其间有古风化壳存在,地层接触关系为 平行不整合 ,它系 造陆

运动所致;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其间有古风化壳存在,地层接触关系为 角度不整合 ,

它系 造山 运动所致。√

29、 年轻的沉积盖层直接覆盖在较古老的岩浆岩或深变质岩上,称为 沉积 接触,盖层的底部常含成分为 下伏岩石 的砾石;年轻的岩浆岩侵入到较古老的地层中,称为 侵入 接触,岩体的边缘常含来源于 地层 的捕虏体。√

30、 地层划分的依据包括: 岩石学 特征、 生物学 特征、 地层结构 特征、地层的 厚度和体态 、地层的 接触关系 和 其他属性 。

31、 地层对比的主要依据和方法包括: 岩石地层 对比、 生物地层 对比、 构造运动面

对比、 同位素 方法、 磁性地层 对比、 旋回地层 对比。

32、 岩石地层单位的名称及级别依序分别是 群 、 组 、 段 、 层 ,其中 组 是

岩石地层单位的最基本单位。√

33、 构造变形或变质作用强烈地区,很难恢复原生的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多采用 岩群 、

岩组 、 岩段 来划分。

34、 年代地层单位分六级,依序分别是 宇 、 界 、 系 、 统 、 阶 、 时带 ;

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依次是: 宙 、 代 、 纪 、 世 、 期 、 时 。其中 阶 是年代地层单位的最基本单位。√

35、 常用的生物带有: 延限 带、 顶峰 带、 组合 带、 间隔 带、 哑 带。 36、 主要的层型类型包括 单位 层型和 界线 层型。√

37、 用来确定国际系、统和阶之间的界线层型剖面和点称为 金钉子 。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27c 层之底已已确立为全球 二叠系-三叠系 的界线的层型剖面和点;广西桂林南边村剖面是国际 泥盆系-石炭系 界线的 辅助 层型剖面。

38、 根据基底下降幅度、海水深度与沉积厚度关系,将盆地分为: 补偿 盆地、 非补偿 盆

地和 超补偿 盆地。√

39、 历史大地构造分析的方法有: 沉积物组分和沉积组合(或沉积建造) 分析、 沉积物厚度 分析、 沉积相和沉积古地理 分析、 沉积盆地 分析和 构造运动面 分析。

40、 板块边界通常包括 大洋中脊 、 海沟 、 转换断层 、 大陆裂谷 和 褶皱带 等,其中离散型为 大洋中脊 和 大陆裂谷 ,俯冲会聚型为 海沟 ,碰撞会聚型为 褶皱带 ,平错型为 转换断层 。√

41、 按照威尔逊旋回,大洋的演化阶段有 胚胎 期,代表为 东非裂谷 ; 初始洋盆 期,

代表为 红海 ; 成熟大洋 期,代表为 大西洋 ; 衰退大洋 期,代表为 太平洋 ; 残余洋盆 期,代表为 地中海 ; 消亡 期,代表为 喜马拉雅山脉 。√

42、 板块构造与槽台学说具有互补关系,其中地台对应于板块的 陆壳 部分, 冒地槽 对

应于被动大陆边缘, 优地槽 对应于活动大陆边缘,地槽旋回对应于 Wilson旋回 。

43、 华北板块的形成史:太古宙为 陆核 的形成期;古元古代为 原地台 的形成期;中新元古代为 似盖层 和 盖层 的形成期。√

44、 华北板块形成于Pt1末的 吕梁运动 (18亿年);扬子板块形成于Pt3的 晋宁运动 (8-

10亿年)。√

45、 泛大陆在 二叠 纪末期形成,又在 三叠 纪开始分裂。√

46、 志留纪分 四 世,石炭纪分 二 世,二叠系分 三 统,白垩系分 二 统。√ 47、 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拼合于 早古生代末 (时间)的 加里东 运动,拼合后形成更大规模的 华南板块 。√

48、 中生代是 爬行动物 的时代,__裸子植物__的时代和_ 菊石 的时代。鱼类繁盛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