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疗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3/29 15:52: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疗分析

作者:陈静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14期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7月~2010年5月收治的13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均实行手术治疗切除病灶,术后随访无一例复发病例。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治疗方法即为手术治疗,而临床症状、手术史和B超检查可对该症做出诊断。对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还是应以预防为主。 【关键词】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疗

在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应覆盖于子宫体腔面。而子宫内膜腺体及其间质细胞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生长即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osis,EM)。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盆腔脏器,卵巢是最常发生的部位。盆腔外较为少见,仅占10%左右,可发生在腹壁切口、外阴、脐、膀胱、阑尾、肾部、淋巴结,甚至心包、大腿等部位。近年来,由于各因素影响,我国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也在不断升高,应引起医护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7月~2010年5月收治的13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7月~2010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3例,年龄22~38岁,平均29.8岁。所有患者均有腹部手术史,10例有剖宫产史,2例有二次剖宫产史,1例有中孕剖宫取胎史。发病时间为术后的4个月~6年,平均为26个月。 1.2临床表现及诊断13例患者的腹壁切口出现周期性痛性结节或肿块,并有不同程度的瘢痕处胀痛,多在月经前和月经中,少数在月经后。每次月经来潮都有痛感,且随着月经周期呈进行性加剧,部分患者需服用止痛药,月经结束后肿块缩小或消失,疼痛减轻。临床检查发现肿块多位于皮下,为单个或串状,圆形或椭圆形,触之质地韧实,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明,活动性差,病灶最大经线1.0~5.5 cm。并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尤以经期明显,病灶浅表的局部皮肤呈紫蓝色,腹部其他检查和妇科检查无异常。彩超检查,腹壁切口瘢痕处下方提示内部回声不均,多呈低回声并夹杂无回声区,边缘不规则且边界不清,无完整包膜,肿块内缺少血流频谱。

1.3手术方法13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切缘位于肿块上方或原切口处,距肿块2~3 cm。术中发现病灶累及腹直肌5例,其中2例与腹膜粘连,故切除局部腹膜。术中完整切除了病灶及其周围组织,切除组织送行病理检查。病灶病理组织切片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和红细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4术后用药13例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和并发症。术后均给予米非司酮治疗,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连服22天,药物巩固期3~6个月不等。 2结果

13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手术治疗,已完全治愈。随访6个月~4年,无一例复发。 3讨论

3.1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原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近年来明显增高,其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目前常用移植学说、医源性播散、淋巴播散、免疫学说等来解释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对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主要的学说是子宫内膜的种植学说和医源性播散学说。各种宫腔操作均可能将子宫内膜移植至切口或撕裂伤口处,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而目前部分学者也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同时细胞因子在子宫内膜的粘附、种植等系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随着剖宫产手术的广泛应用,其手术过程增加了子宫内膜的损伤和种植的几率,将细微的子宫内膜碎片带至手术切口处并种植其中,在该处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据统计数据表明,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虽低,仅为0.03%~0.04%,但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占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90%[2~3]。

3.2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辅助技术进行确诊,其主要诊断依据包括:(1)患者为育龄妇女;(2)有既往剖宫产史或进入宫腔的其他妇产科手术史;(3)术后腹壁切口部位出现结节或肿物;(4)肿物有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胀痛,月经来潮疼痛加重,肿块增大,月经结束痛感减轻且肿块缩小。临床触诊腹壁切口瘢痕处可触到肿块,质地韧实,有压痛;(5)超声波提示皮下回声不等,低回声并混有无回声的混合性团块,边缘不规则;(6)病灶局部行病理检查或穿刺细胞学检查,可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4]。

3.3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但是药物治疗疗程长,且很难完全消除病灶。所以医学界普遍认为对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一经确诊应及早进行局部病灶切除。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种植和侵蚀能力,而且反复的周期性出血会导致病灶局部纤维组织生长,病程越长,病变越深越广,所以应及早确诊施行手术。

手术最好选择在月经期或经期刚过,此时腹壁切口瘢痕处肿块肿大明显,界限清晰,有利于彻底切除病灶。手术前通过触诊及B超确定包块的大小、范围、深浅等治疗,以选择最佳的切口位置。术中切除病灶时,应仔细辨别界限,并同时切除病灶周围的纤维组织,切除范围至少应距病灶1 cm,病变与腹膜相连时,需切除部分腹膜,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切除范围应按肿瘤的切除一般对待,以保证无残留异位病灶,以免复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而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雌激素依赖性,容易复发。手术可以去除肉眼可见的病灶,治愈率可达92%以上。但是术中可能残留部分不易发现的细微病变组织,受激素影响随时可能复发。手术后辅以一定疗程的药物巩固治疗,可以降低该症的复发率。

3.4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由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剖宫产手术的关系密切,所以提高妇产科医生的助产技术,加强对剖宫产手术的认识和重视,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手术是降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的关键[5]。根据产妇分娩时的实际情况确实需进行剖宫产手术时,也应注意:(1)开腹后应严格注意做好腹壁切口的保护,用湿盐水垫保护好腹壁切口;(2)胎儿、胎盘娩出后时,可不必常规擦拭宫腔,如确需擦拭,擦拭过宫腔的纱布应立即拿开;(3)缝合子宫切口时,尽量不要缝合子宫内膜层,缝合子宫肌层时也应注意不穿透内膜层。缝合子宫的缝合针线,最好不再缝合腹部切口;(4)缝合腹壁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以减少内膜在腹壁切口的粘附。

手术后应积极促进产妇的身体恢复,增强抵抗力。另外,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时间与哺乳时间的长短有一定关系,因为哺乳可抑制排卵,推迟月经,使得激素水平下降,减少内异症的发生,所以应广泛提倡剖宫产后的母乳喂养。 参考文献

[1]殷玉,张琳琳.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临床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7):123.

[2]路光升,林婉君,周丽.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65例临床分析.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0,37(4):291-292.

[3]司平香.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临床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10,6:44.

[4]管春玲.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16例分析.当代医学,2010,16(21):88-89

[5]王坤.关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和预防的体会.中外医疗,2010,29(21):104.

【收稿日期】2011-03-28 (本文编辑:刘曾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