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 12:40: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建立现代商品流通体系,提高商贸现代化水平。 结合产业布局和物流设施,统筹规划建设业态集聚、交易现代、特色鲜明的大中型专业市场,强力推进陶瓷、花卉等专业市场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四季青农产品等专业市场影响力。积极推行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培育现代超市、便利店、折扣店等新型业态。鼓励运用连锁经营形式,改造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建设电子商务综合平台及各种专业化电子商务平台。

推进商贸领域对外开放,提升商贸服务业整体水平。 鼓励特色突出、具有知名品牌的商贸流通企业入住鹤壁,着力引进沃尔玛、华润万家等知名大型商贸企业。鼓励本土商贸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快速扩张,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贸服务企业(集团),鼓励裕隆等大型商贸企业在全省范围内连锁经营,提升鹤壁商贸服务业的辐射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2 、现代物流业

总体定位 : 以综合物流园区等载体建设为基础,大力发展专业物流,形成辐射豫北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主要指标: 到 “ 十二五 ” 末,全市 AA 级及以上物流企业达到 6 家,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 46 亿元,年均增长 30% 左右,在服务业中的比重达到 25% 以上。

空间布局: 构建 “ 园区 — 物流中心 — 配送中心 ” 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在鹤淇产业集聚区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在鹤山区、山城区、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金山产业集聚区分别建设煤炭、陶瓷、煤化工、金属镁等物流中心;在综合物流园区内建设 1 个市级配送中心,在 5 个县区各建立 1 个县区配送中心。

塑造手段:培育现代物流主体。 推动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支持本地龙头物流企业,强力推进瑞丰物流等本土物流企业发展;鼓励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我市,着力引进安得物流等第三方物流公司。

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物流通道建设,依托公路网、铁路网,增强运输能力,推动物流业快速发展。加强与港口城市的合作,实现沿海口岸功能向我市延伸,带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快物流节点建设,优化与整合现有物流节点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三级物流节点网络体系。

大力发展专业物流。 以产业融合发展为原则,积极建设煤炭、煤化工、陶瓷、金属镁、粮食、农副产品等专业物流中心;以便民利民为原则建设生产资料、日用工业品、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煤炭、煤化工、陶瓷、金属镁、粮食、农副产品、商贸、再生资源回收等专业物流。

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水平。 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现代流通方式,积极推广企业物流信息化。推进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以瑞丰物流信息平台为基础,打造市级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加快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市场共拓。积极建设公共信息技术平台、办公平台系统、物流作业系统、基础信息系统、供需信息发布与交易撮合系统、数据处理平台、综合管理系统等主要系统。

3 、职业教育

总体定位 : 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结构,提升职业教育层次,使我市成为全省重要的职教基地。

空间布局 : 按照 “ 合理布局、资源整合、内涵发展 ” 的原则,合理调整职业院校布局,形成 “ 一核四星 ” 职业教育架构,即以新区职业教育园区为核心,在浚县、淇县、山城区、鹤山区大力发展县区职业教育中心,形成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体系。

塑造手段 : 加快职业教育园区建设。 建成面积达到 5000 亩,初步集教育、科研、实训为一体的综合性职教园区,充分发挥职教园区的区位优势和聚集效应,提升职业教育的辐射能力,重点抓好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天海汽车工程技术学院、河南煤化职业技术学院、鹤壁理工学校、鹤壁高级家政学校和护士学校等项目建设。

大力实施基础能力建设战略。 逐步推进示范性(重点)职业院校建设工程、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和 “ 帮困助学 ” 工程,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扩大订单式教育规模。 有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增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专业设置比例,重点建设煤盐化工、金属镁冶金、机械加工等 10 个骨干特色专业,建立 1 个省级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 2 个省级专业性实训基地。

大力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战略。 实施 “ 五项计划 ” ,即初、高中毕业生全员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计划, “ 人才成长立交桥 ” 试点计划,对外合作计划。

逐步实行免费中职教育。 鼓励社会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发展,将我市建成全省重要的职教基地。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4 、文化产业

总体定位 : 立足特色资源,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旅游等产业的互动融合,使之成为服务业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