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7:26: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生态城市的发展路径
作者:李文华
来源:《财经界》2012年第03期
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不同尺度的区域单元为平台和切入点,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次尝试。生态城市建设充分反映了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积极探索在不同区域水平上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创建生态文明以及建设新型社会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成为当代区域发展的主旋律。
生态城市的由来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并为技术的聚集、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增加就业、教育、保健和社会服务等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和不可替代的机遇。但另一方面,城市化的聚集效应造成了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和持续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强烈干预使自然环境发生剧烈的变化,形成特殊的人工环境和城市系统独特的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并带来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国际社会中环境保护思潮涌现,揭开了人类城市发展史上“生态觉醒”的一页。人们积极寻求一条人口、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发展道路,探求更加理想的人类住区模式。
一般认为,现代生态城市思想的直接起源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这一理论着重于城市与自然的平衡。而21世纪以来出现的城市生态学的发展高潮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城市生态研究的发展。“生态城市(eco-city)”最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中提出,并选择了东京、香港等多个城市作为试点。基于生态学原则的生态城市理论从其诞生之时就得到广泛重视,被认为是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城市模式。随后,生态城市的理念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城市发展的新概念。在我国,马世骏和王如松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明确指出城市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马世骏等,1984)。吴良镛发表了“多学科综合发展-城市研究的必由之路”,以及他的“广义建筑学”、“人居环境科学”主张从更广域的视角和多学科综合、融贯的方法来研究日趋复杂的城市问题 (吴良镛,1988)。城市规划也由传统的以建筑、交通、景观为主走向把城市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规划设计,强调其各个组分在功能上、空间层次上和时间上的结合、以及地域和部门间的结合。生态整体规划设计以生态价值观为出发点,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为规划对象,融汇城市规划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提出社会、经济、自然整体协调发展的时-空结构及调控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实践方面,早在1992年建设部就提出了国家园林城市的建设,制定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此后又于2000年5月和2005年3月制定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和《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并对标准进行了两次修订。同时,随着生态城市概念的推广与发展,建设部又在2004年6月制定了《关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实施意见》,在创建“园林城市”的基础上,把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以促使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
此外,目前国内有关生态化城市的创建工作还有很多,如“山水城市”、“生态城”、“绿色城市”以及花园城市等。这些称谓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包含着生态学的内涵,一般来说多侧重城市生态建设与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某几项因子。
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的经验
几年来,生态城市建设在前进中探索,在发展中提高,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目前在各地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结合地区的特点,提出了各自的规划。但归纳起来有一些共同的方面,值得重视和发扬。
生态城市建设明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用系统的观点进行总体规划。首先,在规划过程中对本地区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并用最简练准确的语言加以凝练,使领导和广大群众能够了解和接受,成为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从各地执行的情况来看,不同地区提出的方面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说都包括生态产业、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三方面内容。发展经济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目标不同,生态城市的建设强调发展模式的转型,强调发展循环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建设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生态环境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制约因素。生态城市建设着眼于建立稳定、和谐、高质的生态环境体系,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口生态体系,推进生态人居建设,努力建设优美舒适、协调和谐的人居环境;生态文化是实现生态城市的保证,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念以及管理体制。可以看出生态城市的理念正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以城市为单元的区域的具体体现,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和切入点。
空间规划、有序进行
鉴于生态城市系统在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上的空间分异性和建设过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生态城市建设对时空布局有着特殊的关注。在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纲要中都重视在空间上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内不同地域的生态环境敏感度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以及人类干扰和建设的空间分异状况划分生态功能区和确定发展布局。根据区域现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提出不同区域的具体建设任务,组织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点工程、重点项目进行攻关。同时,在时间上确定生态城市建设的步骤,一般大体分为启动、推进、提高三个阶段。制定每个阶段的建设目标与任务。在规划中各地区都依据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并结合本市的实际,研究制定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的指标。同时提出了对生态城市建设进行动态监测、定期考核与整编的设想,对于保证生态城市建设落到实处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以建设项目依托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实施都是围绕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在建设期内着重对市循环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重大影响的重点行业和领域,组织和推进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依托一系列的重点建设项目,通过建设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口生态体系以及建设科学、高效的能力支持保障体系,将生态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建设步骤落到实处。
组织管理与保障体系
生态城市建设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是对现有发展理念、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的一种变革与优化。在实践中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具有权威性的生态城市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全面加强对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与协调。建立生态城市建设目标责任制,实行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实行定期考核,确保责任落实、措施到位。健全政策法规、完善体制机制,各市的建设规划提请同级人大常委会的审议,并颁布实施成为法定文件,确保工作不因领导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的变动而变动,一任一任的抓下去。建立了政府负总责,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发改委和环保部门组织协调,统一监管的工作机制。以重点地区、重点产业行业和重大环境问题为切入点,以各界政府任期和各年度为重点,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把宏伟目标转化为全社会的现实行动。
我国开展生态城市建设的时间并不长,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规划、设计和管理机制还不够成熟,许多问题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就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观点。
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质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不同地区由于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差异,在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起点和不同的目标。但是无论是贫穷地区还是发达地区都可以根据其自身的基础发展社会经济、都可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键在于发展的方向是否正确,资源的利用是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