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类)环境地学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3:16: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环境地学》教案

第1章 绪 论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地学定位、环境地学分科与研究内容、环境地学的研究方法等有关知识。

重点与难点: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系统、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环境地学的概念、环境地学的发展阶段;难点为环境地学的研究方法(3S技术)。

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

授课时数:1课时 板书: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地学的定位 环境科学

环境地学

绪论 环境地学分科与研究内容

环境地学研究方法 授课内容

1.1环境地学的定位

1.1.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概念 所谓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称。因此,环境总是针对某一特定主体或中心而言的,是一个只具有相对意义的概念,离开了这个主体或中心也就无所谓“环境”了。 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系统

环境系统是指由地球表面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土壤圈所组成。环境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不断转换和传递的开放性动态系统,涉及太阳能转换、大气循环,水循环、无机物循环和有机物转化等动态平衡。

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各异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环境要素分为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

环境要素具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属性,这些属性决定了各个环境要素间的联系和作用的性质,是人们认识环境、改造环境的基本依据。在这些属性中,最重要的是如下属性。 (1)最差限制率。 (2)环境的整体大于诸要素之和一处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不等于组成该回家的各个要素性质之和,而是比这种“和”丰富得多、复杂的多。 (3)相互依赖性。 所谓环境质量,一般是指一处具体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于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

3.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自古以来就已经存在。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发展问题和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实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因此,也必须在发展中加以解决。

1.1.2环境科学

1.环境科学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环境科学是伴随着环境污染而出现的一门新兴科学。环境科学的任务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对象,研究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掌握其发展规律,调节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改善并创造人类生活的美好环境,使人类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1)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人类社会经济行为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

(3)当前环境恶化的程度及其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关系。 (4)寻求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以争取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和谐。

2)从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来看,环境科学的特点

(1)整体性。人类环境是一个整体,环境中的各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因此,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常常不是一个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发生变化且相互影响的综合结果。 (2)综合性。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涉及面非常广,几乎关系到每个自然因素和众多的社会因素,因此,解决某一环境问题,必须组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3)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

(1)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 (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 (3)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4)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2.环境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环境科学是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经历了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环境科学的出现,是1960年以来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推动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发展。 (2)推动了科学整体化的研究。 3.环境科学的分科

环境科学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其概念与内涵日益丰富和完善。其中,具体分支学科主要包括如下科目。 (1)环境学 (2)环境地学 (3)环境物理学 (4)环境化学 (5)环境工程学 (6)环境医学 (7)环境管理学 (8)环境经济学 (9)环境生态学 (10)环境生物学 (11)环境伦理学 (12)环境心理学 (13)环境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