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一)通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0:31: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注意: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 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 Eg:《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坐行而入”(坐行,膝行)

? (2)、古今同字异词

Eg:《说文·马部》:“骆,马白色黑鬃尾也。”

???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这跟 “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

左传·鞌之战》:“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汉书·萧何传》:“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

劝:古义指鼓励、劝勉,《荀子》“劝学” 从积极方面的鼓励,而不是消极的劝止。成语“劝善惩恶”

二、 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

(一)词义范围的变化

所谓词义范围的变化,是就一个词新旧义位的比较而言。一般认为,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 1.扩大: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中。 2.缩小:古义大于今义,今义所表范围变小了。 3.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到了另外一个范围。

? 1、词义范围的缩小

《战国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泛指居处、房屋 帝王的殿堂、居室

《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岳父 《周易·系辞上》:“二 人 同 心,其 利 断金。” 泛指金属 专指黄金。

《左传·昭公二十年》:“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父母)

《史记·五帝本纪》:“……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称舜的父母、弟妹) 《战国策·秦策》:“贫穷则父母不亲,富贵则亲戚畏惧。”(嫂嫂、妻子)

“亲戚” “虫” 鸟、昆虫,泛指所有动物 节 肢 动 物 的 一 类

“禽” 鸟兽在内的动物 ? 鸟类的总称

? 2、词义范围的扩大

《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论语·季氏》:“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 “夫人”: 诸侯的妻子

孔颖达疏:“邦君之妻者,诸侯之夫人也。” 自己及他人的妻子 “菜”

? 3、词义转移

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的对象从某一事类转移

到另一事类,两事类间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无类属关系。这种互不相属的词义变化现象称为词义转移。 (即新义产生后,旧义不存在了,但两义之间有一定联系)

“再” 古义:两次、第二次 今义:行为的重复

(二) 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 ? 1.词义轻重变化 恨 《报任安书》:“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汉书·苏武传》:“子为父死亡所恨。”

“恨” 表示遗憾、不满,古义轻,今义重。

诛 《说文》诛,讨也。 口诛笔伐” 声讨、谴责 ,古义轻,今义重

《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二人入于骨髓。” 《汉书·苏武传》:“闻汉天子甚怨卫律。” 怨 表示恨,古义重,今义轻。 ? 2.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搜神记》:“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谣言” 表示民间的歌谣谚语,感情色彩是中性的,现在是贬义的。

《报任安书》:“下流多谤议。”《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

“下流” 表示地位或者处境低下,感情色彩是中性的,是贬义的。

三、 掌握词的古义的手段

1、从字形上分析 2、从语境分析

《秋声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

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后汉书·郭太传》

3、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同义词上分析

“贫富”、“穷达”、“觉醒”、“寒暄” “宫室”、“臣虏” 、

4、从今语中保存的古词古义上去考察,从成语中去考察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的“池”是古义“护城河”之意。 “若即若离”中的“即”是古义“接近,走近”的意思。 “呼天抢地”中的“抢”是古义“触、碰”的意思。 “口诛笔伐”中的“诛”是古义“责讨”的意思。 “并行不悖”中的“悖”是古义“违反”的意思。 “饶有风趣”中的“饶”是古义“富裕”的意思。 “举世无双”中的“举”是古义“全”的意思。

“慷慨激昂”中的“慷慨”是古义“意气奋发”的意思。

通论{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什么是词义的引申?

词义从一点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向相关的方面延延伸而产生一系列新义,这个过程就叫做引申。

二、为什么要分析本义和引申义?

例如:绥:安抚的意思

《说文》“绥,车中把也。”就是系在车上,供人上车时拉扯,保持平衡的一种绳带。

(拉手)引申为安抚

? 可以以简驭繁第掌握词义,抓住本意顺藤摸瓜分析引申义,往往会事半功倍。

三、分析本义的方法 (本义:词在文献语言所使用的几个意义中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

1、析形释义

分析字形的时候可以利用工具书,如:《说文解字》 《汉语大字典》 《辞源》

四、词义引申的规律

? (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1) 由具体到抽象

道:本义指道路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诗经·小雅·大东》 引申为(达到某一目的的)抽象的途径、方法, 交邻国,有道乎?《孟子·梁惠王上》) 再引申为抽象的规律、道理,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2)由个别到一般 雄、雌:本义指雄鸟和雌鸟,专指鸟类而言。 引申为泛指所有动物, 《说文》:“雄,鸟父也。雌,鸟母也。”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辞》 谁知鸟之雌雄。《诗经·小雅·正月》 (3)由实词到虚词,即实词的虚化

以:本义为任用、使用,是动词。 后引申虚化为介词,意思为凭、用等。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屈原《涉江》) 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左传·昭公三年》

五、词义引申的方式 ⑤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起舞。(蒲松1.辐射式引申 龄《促织》)

①竹则笋苞抽节。(左思《吴都赋》) 节奏、节拍 竹节 ⑥时穷节乃见。(文天祥《正气歌》)②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周易·说卦》气节、节操 木节、草节 ⑦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论语·微子》 ③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礼节 生主》关节 ⑧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论》 节约 季节、节气

(“节”的辐射式引申见下图)

2. 递进式引申

3. 综合式

六、考察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时要注意的问题:

1、字音的变化。如:朝zhāo→cháo,骑qí→jì 2、字形的变化。如:何→荷,解→懈,树→竖

通论{四} 漢字的構造

【“六书”理论含义】

“书”,在古代指写字,也指写下的字,“六书”就是“六种字类”的意思。 “六书”的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 历代学者,一般都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即:

(一)象形;(二)指事;(三)会意;(四)形声;(五)转注;(六)假借。 这是因为班固的秩序比较符合文字发展过程,许慎的名称解释比较具体。

【许慎“六书”内容1】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jié qū ),日月是也. ? 注意:1.象形字通常只用于表示有一定形体可像的名词。如日、月、止等

2.判断象形字的两个条件:

①字形具有鲜明的物体象形性;

②它所代表的意义内容是指向具体的,有形可象的客观之物。

【许慎“六书”内容2】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 注意:1.指事字分为两类:①是纯粹符号的指事字:上 下 ;

②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增加指事符号:本 末 朱。

2. 代表一种事情或一种抽象的概念。

? 指事字和象形字的区别:

1.象形字具有鲜明的物体象形性,字的每一部分笔画都与物体形状直接相关;而指事字存在有某种指示性的标志符号。

2.象形字所代表的内容基本是具体实在的客观物体;而指事字所代表的内容大多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日”是象形字;“旦“是”指事字。

【许慎“六书”内容3】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挥),武信是也

同体会意:从 众 北 林 森 炎 淼 异体会意:获 射 莫 朝 寒

【许慎“六书”内容4】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含义:用一个同音字当作记音符号来记录一个词。例如,其、我 “焉”

? 注意:1.假借的原则是假借字和被借字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2.假借的条件是假借字和被借字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

【许慎“六书”内容5】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争议最多)

一派主张形转。以南唐徐锴和清代江声为代表。认为“类”就是部类,就是《说文》的540部;“首”指某一类字所从的部首。徐锴认为同部而义近的字都是转注,江声认为同部首的字都是转注字。

一派主张义转。以清代的戴震、段玉裁为代表。认为凡可以互训的字都是转注字。

如:桥 《说文》“水梁也”。 梁,《说文》“水桥也”。

一派主张声转。以章太炎为代表。强调声音认为考、老、寿都属于幽部,同一声类;最初产生的字是老,是它们的语根,凡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同一语根的字就是转注字。 【许慎“六书”内容6】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要点: 1. 形声字=义符(形符) +声符(★上古音) 2.形声字是合体字

? 形声字和会意字的区别在于:

会意字的形体中没有表音的结构成分,而形声字的形体中却包含有表音的结构成分。 《说文?刀部下》: 刻:从刀亥声 (形声) 初:从刀从衣 (会意) 【比較特殊的形聲字】

1.省声字:为了书写方便或构形美观,造字时候省掉了声符一部分。

家:从宀豭省声 ;恬:从心甛(甜)省声 ;疫 :从疒( chuáng),役省声;珊 :从玉,刪省聲 2.省形字:为了书写方便或构形美观,造字时候省掉了形符一部分。 弑:从殺省,式聲 屐:从履省,支声。

3.亦声字:会意兼形声字。特点:构形的各个部件在意义上有联系,一个部件同时充当声符。 授:从手从受,受亦声 。 娶:从女从取,取亦声 。 婚 琀 忘 婢 政 ? 注 意:亦声字往往是词义引申后的后起字。昏婚 【“四体二用”说】:

清代以前,人们迷信“六书”,认为是六种造字法,直到清人戴震才提出异议,他说:“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这是说,“六书”的前四书是造字法,与汉字的结构有关,后二书是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关。 【漢字的構造——声符、形符、部首】 形声字 = 义符(形符) + 声符

如: 尃——从寸甫声 溥——从水尃声 薄——从艸溥声 礡——从石薄声 (两个部分) ? 注意:形符和声符不能按自然结构分析

例如:“雖”=“虽”和“隹”(从表面上) x “雖”=“虫+唯 √ ( 形符表意功能: 题、顶、颜、颊、颈、顿 与“头”有关 声符的表音、表意功能 :形声字的声符具有粗略的表音作用,

这是判断一个合体字是否形声字的重要标志。如:进”:井声

“逐”:从辵从豕 ) 【但是如何理解“都、诸、赌、著”的读音?】

因为:由于语音的发展,有些声符造字时代是谐声的,现在就未必谐声了

有些形声字的声符,还兼有表义的作用,如“婚、姻、娶、嫁”等。

部首:最早是许慎提出来的,他在《说文解字》中把形旁相同的字归在一起,称为部,每部把共同所从的形旁字列在开头,这个字就称为部首,部首就标示着该部字的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

文字学的部首——义符;检字法的部首——声符及义符。

一般来说部首就是义符。分析形声字,掌握部首是简便有效的方法。

如以“心(忄、小丶)”的字大都和人的思想、性情、品行、主观意识等心理现象有关,如:忘、念、愁、悲、恕、忍、怒、怠、恐、想、愿、恋、慰;悟、悔、悦、惧、忡、怖、恼、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