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医院院感科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计划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4:00: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6年中医院院感科工作总结

院感科在院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监测效果,及时修订措施,使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无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现将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管理体系,发挥体系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求各科室感染监控小组在工作中,明确职责,遇到需要多科室协调和配合时,及时汇报主管领导协调解决问题。召开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2次。 二、医院感染监测方面

院感科负责全院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办法。通过监测—控制—监测,最终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全年监测出院病例4700余人,感染例数9例,感染率0.19%,达到低于8%的要求。

2、全年监测多重耐药菌9例,院感科及时到临床科室指导临床医护人员实施耐药菌隔离预防措施,并提醒临床医生在感染控制后,再次细菌学培养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的传播,保障医疗安全,无传播流行和感染暴发。

3、对全院390例手术切口进行感染率调查,发生1例切口感染,感

染率为0.2%。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0.5%的要求。 4、消毒灭菌监测

1) .3、9月分别对全院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进行了监测,全年共监测66根,不合格1根,对<70μW/cm2的不合格紫外线灯管通知科室及时更换。

2).每月到药剂科对我院使用的消毒剂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相关资质进行抽查、登记。

3) 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及生物监测,每季度对全院各重点科室进行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工作人员手等环境进行采样监测细菌生长情况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季度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对压力蒸汽灭菌每周进行生物监测,每日进行预真空试验,每锅进行化学、物理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全年灭菌效果的监测合格率为100%. 三、培训管理

制定培训制度,对全院各类工作人员进行多渠道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意识。全年共开展理论知识培训10次,13个课时,考核2次,合格率达到90%,参加人员为医、护、技、后勤、保洁人员。 1、对26名新上岗医生、护士、医技人员、药剂人员进行了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置、医疗废物管理知识、手卫生、职业暴露的处理等知识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率为100%;使他们对医院感染概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采取多种形式的感染知识的培训:将集中培训与科室培训有机结

合,增加了临床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提高院感意识。 四、管理质量的监控

1、医疗废物:重点加强了日常对医院医疗废物、污物处置的督导工作,要求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严格分开,医疗废物在产生科室即分类收集,双层包装,标识清楚,密闭运输,医疗废物在暂存地存放不超过48小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确保了医疗废物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全院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由专职人员下收,并做好台帐。并完成对下收专职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个人防护方面的培训,减少了污染和医护人员受伤害的机会。 2、感染管理质量:每月不定期对全院各科室进行感染管理质量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以限期整改通知书的形式反馈到各科室进行追踪落实。对重点科室和重点部位进行重点管理。每季度将各临床科室的感染人数、漏报人数、手术切口的感染数及卫生学监测情况以院感通讯形式反馈给临床科室,对临床科室进行考核,院感科再跟踪检查改进结果。

3、手卫生: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技能培训,印发手卫生新口诀。科室主任、护士长为第一责任人,每月对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督查,院感科每月到各科室抽查手卫生执行情况,并进行总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追踪,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4、职业暴露:对全院医务人员培训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提高防护意识。全年未发生职业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