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5 19:55: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学习任务二:观察课本P27-P28的五幅不同地形类型的景观图,区别五种地形,

主要特征

地形类型 海拔高低 地面起伏 共同点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学习任务 三:记忆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及组成,阅读课本P29的图2-37了解海底地形的组成

1、陆地上高峻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带: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约________,是世界上___________。平原是陆地上 分布相对广阔的地形,占陆地总面积_____以上。

3、大陆架是_____________的自然的延伸部分,坡度_____水深一般在_____米以内。 4、完成课本P29的活动题1将答案写在课本上。 二、合作共建

1、读下列地形素描图 ,回答

(1)图形C代表地形为______,这种地形海拔最高的是_______,图形B代表的地形为_______,这种地形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图形A代表地形为______,这种地形最高大的是_________其主峰为_____________峰。 (2)DE分别是 、 地形。 三、系统总结

世界的地形类型,地形特点

四、诊断评价

1、关于五种地形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丘陵海拔多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B、山地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缓,沟谷较浅 C、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是地形起伏小

D、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2、关于丘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B、按一定的走向有规律的分布 C、海拔高,但相对高度低 D、有起伏,但坡度和缓 五、课后反思

第2课时 学看地形图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地理 主备人 李静 审核人 【学习目标】 : 1、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概念及制作 2、正确理解等高线的定义及其制作

3、会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各种不同的地表形态 【学习重点】:1、会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各种不同的地表名称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概念及制作

1、阅读课本P30填空:地图上的______和_____分别表示陆地和水域,绿色代表平原。白色代表冰川。

2、阅读课本P30-P31的图2-38、图2-39、图2-40、图2-41对比四幅图找出其区别 (1)读图2-41填空:等高线分成设色地形图就是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_______________,绘制成的地形图。它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本P31的图2-44,正确理解等高线的定义及其制作 1、 阅读课本P31的图2-44了解等高线的制作

等高线的定义是:将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所成的线(把它写在课本上) 二、合作共建

1、 阅读课本P31的图2-44,小组讨论探究 (1)读图2-44做活动题1将答案写在课本上

总结:等高线越_________(稀疏或稠密)表示地形越陡。等高线越_________(稀疏或稠密)表示地形越缓。

(2)探究山脊、山谷的等高线特点

山脊:等高线向_______(高或低)突,山谷:等高线向________(高或低)突 2、读图分析:读下列“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状态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形态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3、读“等高线图”回答

图1 图2

(1)图1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形态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E (2)图2中,应选择________(甲或丁)更容易爬上山峰。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系统总结 四、诊断评价

1、海底地形多种多样,属于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一般坡度不大,海水不深的是(A、大陆架 B、海沟 C、海盆 D、大洋中脊

2、下列著名地形区与其对应的分布正确的是( ) A、刚果盆地—大洋洲 B、青藏高原—亚洲 C、落基山脉—非洲 D、安第斯山脉—北美洲

3、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区域地形类型多为( ) A、山地 B、平原 C、丘陵 D、高原

4、世界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大高原是( ) A、东北高原 B、蒙古高原 C、青藏高原 D、巴西高原 五、课后反思

第四节 海陆的变迁 导学案1

学习目标 : 1、认识地壳是变动的,地表形态变化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用实例说明。

2、了解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记住世界火山、地震的两大分布带,并能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带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重难点:1、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带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 2、世界火山、地震的两大分布带。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3-P34,完成下列习题) 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的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________后来因为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______。世界最高山峰是________________。

2、岩层在运动的过程中,还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也就是发生_________ 。当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就叫做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是火山口喷发的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_______和___________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

3、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由________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__________ ”的庞大陆地,被叫做“_____________”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后来大陆才开始破裂,缓慢地____________ ,逐渐形成今天的________________ 、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4、魏格纳是一位_______科学家,他发现_________的凸出部分,刚好与___________________彼岸的非洲西岸凹入部分遥相对应,经实地考察,终于在______年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二、合作探究

1、展示自学成果。 2、小组合作交流:

(1)完成教材P33的活动题.

(2)读教材P34图2-46,了解大陆漂移的过程. (3)完成P34的活动题“非洲和南美洲的拼合”,验证大陆漂移假说。 三、自我测试

1、能说明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成语是( ) A 翻天覆地 B 日新月异 C 历久弥新 D 沧海桑田 2、“沧海桑田”指的是( ) A 地表形态是不变的 B 围海造田

C 地形的变化和人类活动无关 D 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

3、关于“大陆漂移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1912年提出的

B 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泛大陆”和包围它的“泛大洋” C 现在仍无法证明大陆的“漂移”状况 D 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可嵌合在一起

4、下列由于填海造陆引起的海陆变化的是( ) A 台湾海峡的形成 B 荷兰围海大坝的形成 C 青藏高原的形成 D 埃及苏伊运河的形成 5、下列地方在未来有可能变成海洋的是( ) A 青藏高原 B 日本群岛 C 东非大裂谷 D 落基山脉

6、下列地形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

A 红海 B 长江三角洲 C 喜马拉雅山 D 围湖造田

7、读图所示四幅\大陆漂移示意图\,四图中,时间距今6500万年的是( )

四、教学后记

第四节 海陆的变迁 导学案2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5-P36,完成下列习题)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的岩石圈是由________合成的。全球主要有_____板块,其中_____________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______,又包括_____。海洋和陆地的相对位置是____________的。 2、读P35图2-48写出六大板块的名称:_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_板块、南极洲板块。

3、一般来说,板块的______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有的______________, 形成裂谷;有的_______________,造成___________和火山。

4、世界上两大地震和火山带主要是指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以及横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全球现有_________ 多座著名活火山,基本上就分布在这两大地带。

二、合作探究

1、展示自学成果。 2、小组合作交流:

(1)识记六大板块的名称、相互位置及其结构。分析板块与泛大陆、当今世界六大陆的不同。 (2)分析板块与板块交界出地壳活跃的原因。 (3)按照板块构成学说的观点,分析海洋都会经历的生成和发展阶段.教材P35图2-49至P36图2-53. (4)完成教材P36活动题。

(5)讨论:中国是否多火山地震?中国哪些地区多火山地震?火山地震发生时,是否有预兆?火山地震发生时,应如何自救?完成教材P37活动题。

三、自我测试

1、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 A 印度洋板块 B 南极洲板块 C 太平洋板块 D 美洲板块

2、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附近的山系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