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8:45: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争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新字新词。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说的话,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3、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之间、朋友之间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而发生争吵,说说平时和同学争吵过吗?为了什么事情而吵?最后都是怎么解决的呢?生活中难免有些小矛盾,重要的是看我们用怎样的心态去对待我们身边的人。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我们也许会受到启发。 板书课题:15争吵。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3、出示生字词:
tì káng mà piǎo heng chāo 替 扛 骂 瞟 哼 抄 用齐读、个别读的方式检查。 4、(出示课件)增加难度,你还认识这些词语吗?
石匠 抄写 墨水 故意 报复 缩回 诚心诚意 承认 缘故 愤怒 独自 戒尺 不料 既然
5、指生接读课文。正音“嫉”“挨”。 三、 浏览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2、那么在争吵后两人又是怎么表现的呢?指导学生围绕“我”的心里是怎
么想的而克莱谛又是怎么做的展开讨论。 五、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哪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承”字8画,第2笔为“弯勾”。 “缘”字,注意右边的写法以及笔顺, “愤”字,共有12画,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3.各自抄写。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了解了在争吵后两人的表现。其实在这个故事当中,还有很多出人意料的地方。这是我们下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上一堂课中我们认识了安利柯和克莱谛两个外国小朋友,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谁来说说什么事?(安利柯和可莱蒂因为把本子弄脏的事情而争吵了)相比较而言,你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简单说一下理由。 二、精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再去认真读这个故事,一边读,一边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故事的发展出乎了你的意料?(或者让你们感到了意外?)用笔标画出来。
(引导学生抓住“骂了他一句”后的“微笑”、与“我在外面等你”相联系的“从他眼里表现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我举起尺子”是,克莱谛“微笑、温和地说……”,后来,父亲的训斥。)
(二)抓住可莱蒂让人感到意外的言行进行分析:要是你此时会怎么做?他此时在想什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三)我和可莱蒂和好了,讨论:如果你是安利柯的父亲或者老师,你知道后会怎么说呢?
(四)指读课文中父亲的表现,并思考:为什么父亲在我们和好后还是训斥了我呢?
1、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
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2、“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3、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引导学生感悟(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
4、讨论后得出:父亲的训斥是应该说是深刻的,也是及时的。
5、孩子们,当我们长大成为爸爸妈妈的时候,我们将怎样教育自己的子女呢?
三、抓住重点,感情朗读,深入体会感情。 1、四个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2、班上选代表分角色朗读表演。
3、师生评价。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受到哪些启发呢? (指生发言)
生活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化解冲突?孩子,本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人,不怀恶意,诚恳的去对待你的亲人朋友,你会得到更多人的关爱。
五、作业:小练笔《当我和XX吵架后……》
要求写出自己当时的心里想法,以及现在学了课文后心里有没有不一样的感受。 六、课外拓展
你们知道这篇课文出自哪里吗?课件出示《爱的教育》书封面及简介推荐阅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