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4 14:53: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鳟鱼》
教材分析
作曲家舒伯特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诗《鳟鱼》创作了声乐作品《鳟鱼》。旋律轻松,活泼,顿音几号和连续四个十六分音符的多处运用,形象地表现了鳟鱼在水中灵巧形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演唱,学生能够熟悉《鳟鱼》的主题旋律。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自学资料,以达到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作品。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分析,学生能够总结出歌曲的特点。
3、情感目标:学生在了解《鳟鱼》后,能够很好的把握歌曲的演唱,喜爱并有兴趣继续下节课的歌唱学习。
教学重点
1、学生学会演唱《鳟鱼》。
2、通过学习歌曲,分析音乐的调式,掌握歌曲的内容,体会音乐的情绪。
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音乐的表现手段,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
教学方法
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加大学生的参与度,运用师生交谈发、问答法、音像信号法、讨论法等,培养学生自信心,敢于表达、表现,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观察鳟鱼图片,由图片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请看图片,有没有同学知道是什么鱼?(鳟鱼,很有价值的垂钓鱼,可食用,全世界只有十多种。)
我们今天欣赏的音乐与这种鱼有关,是一首以鳟鱼来命名的音乐。有同学可能会说:“谁会去描写这种看起来并不漂亮甚至还有些凶的鱼呢?”优秀的艺术家,任何素材都可以来来创
作,我们现在开始学习《鳟鱼》。 三、新课教学 1、认识舒伯特。
舒伯特(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然而,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被称为“歌曲之王”。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 2、欣赏歌曲(首听)。
教师:好,下面我们请同学谈谈感受。 学生1:小鱼太可怜了,同情那条小鱼的命运。 学生2:渔夫太可恨了,阴险、狡诈。
3、深入歌曲的内容,再次欣赏音乐的层次(第二遍聆听)。
学生1:音乐划分为两部分:第一次分明明亮,第二次声音较前者有所变化,声音边得低沉了。
学生2:音乐分为三段,第一段描写了鱼儿的自由、快乐;第二段描写了渔夫的阴险;第三段描写了渔夫把小鱼钓上钩。
教师:两位同学说的都对。《鳟鱼》这首歌曲是舒伯特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歌词取材一首浪漫诗,作者用渔夫比做当时的统治者,用小鳟鱼比作群众,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我们先来体会音乐的第一部分,请大家看画面、听音乐、谈感受。
教师:音乐听完了,请问大家对哪一乐句印象最深,能给大家哼唱出来吗?(学生哼唱) 教师:这正是音乐的主题,它的旋律明快、流畅,形象地描绘了鳟鱼在潺潺流水中遨游的情景。
反复与学生一起哼唱音乐主题并分析第一部分及两段歌词:轻松自由的音乐主题表现了天真活泼的小鳟鱼在水里快乐的嬉戏。伴奏音型活泼轻快,节奏平稳,中速,力速平和。 教师:现在我们来听音乐的第二部分,请大家注意乐曲与第一部分的区别。
在经过一个短短的低沉急促的间奏后,进入到音乐的第二部分,这段音乐表现了渔夫的冷漠与残酷。由于情绪变得暗淡、压抑,因此调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大调式转入小调式,旋律和伴奏音型紧张起来,钢琴奏出的细碎的不稳定的音符,表现了不平静的水面和作者忧心忡忡的心情。
四、学生表演
分别请两组学生上来,根据故事的情节来编排表演《鳟鱼》。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共有三个角色:渔夫、我、小鳟鱼。
表演完毕后由学生自己讨论这首歌曲的寓意,最后由教师总结。 五、小结
1、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做回顾。 2、对本节课的上课情况进行评价。 3、布置下节课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