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2:56: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甲烷等气体,不利农作物生长,需另行施加氮肥予以中和。
2.有机肥利用成本高出其他原料,价格缺乏竞争力。目前,秸秆收购价格约为400-440元/吨(到厂价格,包括收集、运输成本),且有机肥生产企业还需将秸秆粉碎加工后才能加以利用,这使得秸秆粉的成本约1428元/吨,而使用砻糠粉的价格仅为1000元/吨左右,由此大大降低了有机肥生产企业利用秸秆的积极性。
3.建立秸秆收集、储运系统的难度较大。上海秸秆产生总量不仅规模小,且受耕地主要分布在远郊区的影响,秸秆分布较为分散。秸秆堆积密度远低于木质材料,长距离运输不仅效率低且成本高。秸秆若要集中处臵,需有堆场等配套设施,但上海土地资源紧张,难以配臵专门堆放场所。
4.秸秆利用的时间约束非常明显。秸秆产生时间主要集中在5-6月和10-11月,尤其是“三夏”期间,由于茬口时间短(收种间隔仅十天左右),快速收集、处理秸秆的时限要求特别紧张。归集秸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上海农业劳动力不仅成本高,且较为紧缺,“三夏”季节尤为明显。此外,由于不可能做到常年稳定供应,这对秸秆实现产业化利用形成约束。
5.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快。目前,高效、综合利用秸秆的技术、设备等的研发尚处于探索之中,如微生物分解促进腐熟技术,且无法提供成熟的、技术经济性可行的大规模综合利用秸秆的技术成果。
6、政府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实现秸秆综合利用,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政策倾斜,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开展综合利用,最终形成市场化利用机制。
7、社会公众,尤其是农民的认识有待提高。受传统农业经营方
3
式的影响,部分农民习惯于直接在田间焚烧秸秆,对秸秆焚烧给环境、生态、交通安全造成的负面影响认识不够。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公众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知水平不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上海农业生产实际,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技支撑,试点示范;政策扶待,公众参与”的基本原则,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以堵促疏”,加大组织领导、政策扶持、科技研发及宣传教育力度,以三年环保行动计划为抓手,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以秸秆还田为主要利用方式,在商品有机肥加工、食用菌培养基料等领域积极推动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新郊区新农村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同时,从根本上遏制秸秆焚烧污染环境、堵塞河道的现象,保护生态环境,尤其要保障世博会召开期间具有良好的环境质量。 (二)基本原则
1.科学发展原则
尊重自然规律,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良性、高效循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技术经济原则
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充分考虑农作物生长规律以及技术路线实施的限制因素,合理选择适宜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同时
4
要最大限度做到节约劳动耗费和成本消耗,产生尽可能多经济效益。
3.疏堵结合原则
充分调动农民和企业积极性,坚持秸秆还田利用与产业化开发相结合,由点到面、循序渐进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同时加大对秸秆焚烧监管力度,疏堵结合、以疏为主。
4、各方参与原则
强化市场运作,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参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同时发挥政府政策、资金的鼓励和引导作用,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企业主体、公众支持”的工作机制。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高速公路沿线、机场周边、铁路沿线等重点区域基本实现秸秆禁烧;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秸秆禁烧,秸秆综合利用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三、利用方向和技术路径 (一)利用方式对比分析
一般来说,秸秆综合利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7种。如图1、表3-1所示。
5
机械化还田 1 发电
7 2 农作物秸秆 食用菌培养料
工艺品
6 5 3 4 有机肥辅料
建筑和装修材料
饲料
图1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式
6
表3-1 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对比分析
利用方式 优点 制约因素 备注 机械1 化还田 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农产品品质;是秸秆综合利用、农民增产增效最直接的、成本最低的方法。 上海市耕地由于大量施用化肥,造成作业机械性能要求高;作业成本高;秸秆还田后翻耕不深对下茬作物生长不利。 土壤板结、营养结构失调等后果,导致粮食产量下降。经过连续三轮的“三年环保行动计划”,上海市机械化还田已有一定基础。 食用2 菌培养料生产 每生产1万吨鲜菇可消耗2.5万吨稻麦秸秆和3万吨畜禽粪便,既不与其他生产争劳力、争用地,又减少农业污染。 秸秆分布相对分散,收集成本高;生产食用菌培养料的配套技术和条件等。 上海工厂化集中发酵食用菌培养料的应用推广、食用菌管棚栽培技术和发酵土制作工艺处于国内领先。2008年,上海食用菌总产量约8万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