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8 7:25: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Y=580, r=0.15
因此,C= 150+0.5Y=440 I= 150-400r=90 L1=0.25Y=145 L2=50-100r=35
⒊ (1)由Y=C+I+G,可知IS曲线为:
Y=0.8(1-0.25)Y+900-50r+800,
化简可得:Y=4250-125r,此即为IS曲线。 (2)由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即M/P=L
可得LM曲线:500=0.25Y-62.5r,
化简可得:Y=2000+250r,此即为LM曲线。
(3)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IS曲线 和LM曲线相交于一点,该点上收入和利率可以通过求解IS和LM联立方程:
Y=4250-125r ?????????①
Y=2000+250r ?????????② 得均衡利率r=6,和均衡收入Y=3500 ⒋ 解:
(1)由Y=C+I,可得IS曲线的表达式:Y=480-800i,由m=L,可得LM曲线的表达式:I=-1+0.004Y。 (2)联立以上两个方程求解,可得均衡产出Y=305,均衡利率i=22%。 (3)将政府购买增加50代入IS曲线。因为乘数为4,实际代入200,即
IS曲线:Y=680-800i
然后联立方程求解,得;均衡产出Y=352,所以产出增加47;均衡利率i=41%,利率提高了19%。47即为利率提高时的政策效应。 (4)计算政府购买增加50而利率不变(22%)的均衡产出 Y=(100+20+50-2×22)=504
均衡产出增加:504-305=199。这是利率不变时的政策效应。上面已经计算了利率提高时的政策效应为47,所以挤出效应为199-47=152。 ⒌ 解:(1)收入 Y=700,利率r=8时,L=140+70=210 利率r=10时,L=140+50=190
(2)收入 Y=600,利率r=12时,L=120+30=150
利率r=10时,L=120+50=170 利率r=8时,L=120+70=190 利率r=6时,L=120+90=210 利率r=4时,L=120+110=230 收入 Y=700,利率r=12时,L=140+30=170
利率r=10时,L=140+50=190 利率r=8时,L=140+70=210 利率r=6时,L=140+90=230 利率r=4时,L=140+110=250
收入 Y=800利率r=12时,L=160+30=190
利率r=10时,L=160+50=210 利率r=8时,L=160+70=230 利率r=6时,L=160+90=250 利率r=4时,L=160+110=270
(3)从上述数据中可知,货币需求函数
L=0.2Y+150-10r
(4)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⒍ 解:(1)根据货币需求量L=L1+L2以及r=6,Y=10000有,L=0.2×10000+2000-500×6=4000,即货币需求量为4000。
(2)由均衡条件MS=L有,2500=0.2×10000+2000-500r,即r=9。因此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为r=9。
(六)简答题
⒈ 答:凯恩斯的分析包括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切因素,如投资需求函数、储蓄函数、流动偏好、货币量等,但他没有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工作是由希克斯完成的。希克斯(J.Hicks)和汉森(A.Hansen)等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来,对其同时均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IS-LM模型,从而解决了循环论证的问题,又被称为“希克斯—汉森模型”。本章的IS-LM模型是在希克斯简陋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形式。对这一模型作出贡献的经济学家还有F·莫迪格利安尼、克莱因以及萨缪尔森等人。
20世纪60年代以前,IS-LM模型被认为是对凯恩斯理论的标准解释,从而也就作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模型而被经济学界所公认,并被作为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基础。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模型虽受到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批评和责难,但它仍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⒉ 答:所有影响投资边际效率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都影响IS曲线的移动。首先有储蓄和投资,在三部门经济中,引起IS曲线移动的因素包括政府支出、税收等的变动;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还要包括进出口的变动。总之,一切自发支出量的变动都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如果利率无变化,由外生经济变量冲击导致的总产出增加或减少,可视为作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考察其他条件不变,下列条件之一发生变动后,IS将如何变动:
(1) 投资增加或减少,IS曲线向右或向左移动; (2) 消费增加或减少,IS曲线向右或向左移动; (3) 储蓄增加或减少,IS曲线向左或向右移动; (4) 税收增加或减少,IS曲线向左或向右移动; (5) 政府支出增加或减少,IS曲线向右或向左移动。
41
总之,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属于增加总需求的)的结果是使IS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而政府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属于减少总需求的)的结果是使IS曲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影响LM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
(1) 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交易与预防需求的移动,二是投机需求的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交易与预防需求曲线的移动会使LM曲线发生同向移动,即如果交易与预防需求减少,其曲线向右移动,相应地,LM曲线也会向右移动。投机需求曲线的移动则正好与之相反,即投机需求曲线图的移动会使LM曲线发生方向相反的移动。
(2) 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当物价水平不变时,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同方向变动。当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会向右移动。反之,则向左移动。这是因为,在货币需求不变时,货币供给增加必然会使利率下降。而利率下降又会刺激投资和需求,从而使收入增加。
(3) 物价水平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变化会引起LM曲线反方向变动。当名义货币供给量固定不变时,如果物价水平下降,则相应地向右移动。这是因为价格下降意味着实际货币供应量增加,根据上述推理,收入必须相应增加,这意味着与任一给定的利率(r)水平相应的收入(Y)增加,这表现为LM曲线向右移动。反之,若货币供应量不变,物价水平上升,则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减少,表现为LM曲线向左移动。
⒊ 答:IS曲线中的I代表投资,S表示储蓄。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要求投资和储蓄相等,即I=S。因此,IS曲线被用来反映产品均衡条件。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中的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也称做IS曲线。
将投资看做是利率的函数后,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的均衡可以用以下三个方程来表示:投资函数:I=I(r)
储蓄函数:S=S(Y) 均衡条件:I=S
因此有 I(r)=S(Y)
可以通过下图来描述IS曲线的推导过程。
r r
I=I(r) IS
r0 B` A
r1 A` B
O I0 I1 (a) I O Y0 Y1 (d) Y S S I=S S=S(Y) 图4-3 IS曲线的推导 图4-3S的图()是根据投资函数画出的投资曲线。投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图(b)中的直线从原点出发与横轴成450角,表示 I=I(r) S1 1 a 在均衡条件下储蓄与投资均等的关系,函数I=S是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直线上任意一点到两轴的距离相等。图(c)表示储蓄函数S=S(Y),
S0 S0 储蓄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函数,与收入按同方向变化。图(d)的投资曲线上任取一点A`表示在利率r1时投资为I1,然后由A`点作连线交于
O 45 0 线。根据I0 I1 I=S 的均衡条件,在投资为 I O Y0 Y1 S 1,再根据图( Y c)的储蓄函数,得到储蓄为S1时实际国民收入就为图(b)中的I1时,储蓄应为Y1,从而可以在图(d)中找到利率为r1、收入为Y1时储蓄与投资的均衡点A点。用同样的方法,在图(a)的投资曲线上再找一点B`,在图(b) (c) (d)中可得到B点。依此类推,可以作无数个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可得到图(d)中的IS曲线。
⒋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1)支出乘数的大小。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乘数越挤出效应越大;相反,乘数越小挤出效应也就越小。
(2)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小,挤出效应越大;相反,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挤出效应就越小。 (3)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挤出效应越大;相反,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小,挤出效应也就越小。 (4)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挤出效应也越大;相反,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小,挤出效应也越小。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在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下,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等于零,财政政策的效果极大。而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等于1,因而财政政策无效。
⒌ 答:(1)在古典区,利率太高,投机的货币需求为零,增发的货币不会用来投机而留在手中,全部转化为交易货币。这样,货币数量对总需求扩张的限制最小。换言之,产出效应最大。
(2)在古典区,投机的货币需求为零,LM曲线变成垂线。此时,货币政策完全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当增发货币时,垂线状的LM曲线将平行地向右移动与增发的货币同样的距离。货币均衡生产的途径是:增发货币—利率下降—投资需求增加—收入增加—交易货币需求增加—重新实现货币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利率下降得最多,投资需求增加得最多,产出效应最大。
⒍ IS、LM曲线的交点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了均衡,即一般均衡,但当其中的任一曲线变动时,一般均衡将会发生变动。 LM曲线不变,IS曲线向右平行移动时,均衡状态将随之向右上方移动;相反,如果IS曲线向左平行移动,均衡状态将随之向左下方移动。
如果IS曲线不变,LM曲线向右边水平方向移动时,均衡状态也将随之向右下方移动;反之,LM曲线向左边水平方向移动,均衡状态也将随之向左上方移动。凡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都会使从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都会使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凡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会使LM曲线向右边移动;凡是紧缩性货币政策都会使LM曲线向左边移动。可用下面的图形加以简单的说明。
r IS LM0 r IS0 IS1 LM
42 LM1 r1 E1 r0 E0 r0 E0 r1 E1
图4-4 一般均衡的变动
如图4-4所示,左图表示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所引起的均衡变动,在新的均衡点,收入增加而利率提高了。右图表示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导致的均衡变动,在新的均衡点,利率下降而收入增加了。亦可证明相反的移动导致的均衡变动。当然这种变动及其程度与IS、LM曲线的斜率有关。
(七)论述题
⒈ 希克斯认为,凯恩斯虽然知道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函数,但他的利息理论也认为货币供求的相等会形成一个确定的均衡利率。按照凯恩斯的理论,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是收入的函数。既然如此,在收入变化时,货币供求的均等就不是形成一个确定的均衡收入,而是形成各种利率水平的均衡利率。在凯恩斯的理论体系中,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决定利率,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投资和消费决定收入。希克斯认为,凯恩斯体系中的这种因时序列必须修正。这是因为:要知道利率,就必须知道流动偏好;要知道流动偏好,就必须知道收入水平;要知道收入水平,又必须知道利率。西方学者所发现的凯恩斯理论体系的矛盾是,利率通过投资影响收入,而收入通过货币需求又影响利率,但无法确定均衡利率水平。凯恩斯绕开矛盾的方法是,在讨论产品市场均衡时,假定已经存在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在讨论货币市场均衡时,假定已经存在产品市场的均衡收入。希克斯、汉森等人不满足于凯恩斯的做法,他们试图用IS-LM分析解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并同时确定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问题。后来萨缪尔森等人赋予IS-LM模型以更多的意义,认为这个模型不仅实现了收入决定论和货币论的结合,完成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结合,而且还可以把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结合起来。 IS-LM模型由两个方程组成:
I(r)=S(Y) (4.1) M=L=L1(Y)+L2(r) (4.2)
式(4.1)是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即投资等于储蓄。式(4.2)是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即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其中,货币需求分为交易
需求和投机需求。在式(4.1)和式(4.2)中,需要确定的量为利率r和收入Y。在假定其他量为既定的条件下,可通过联立求解式(4.1)、式(4.2)得到均衡的收入水平和均衡的利率水平。这样便解决了上述凯恩斯理论体系的矛盾。该模型还可以用图形来表示:
r IS LM
r0 E
图4-5中,IS曲线是式(4.1)的几何表示,即在IS曲线上任一点都必须有I=S。LM曲线是式(4.2)的几何表示,即在LM曲线上任一
点都必须有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图中的O E 点即为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均衡点, Q0 Q r0和Q0分别为同时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的利率水平和收入水平。图 4-5 IS-LM模型 IS-LM模型不仅能说明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确定,而且还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即如果实际收入水平不位于充分考虑就业的收入水 平,国家可以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作用于经济(相当于移动IS曲线和LM曲线,使之交点所对应的收入与充分就业的收入相一致),使其
达到理想的状态。简言之,IS-LM模型为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提供了理论说明了。该模型曾经是凯恩斯主义的一个得心应手的理论工具,他不仅被凯恩斯主义者用来解释衰退、高涨和充分就业状态,而且被用来说明国家采取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理论依据。在滞涨出现后,该模型由于不能解释滞涨,加上这一模型不能说明价格的决定因素,其作为分析研究工具的影响在减弱。尽管凯恩斯主义者还没有完全放弃IS-LM分析,然而他们已经越来越感到它远不是像它过去被认为的那样正确和有用。
⒉ 答:凯恩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理论原理,即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因素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但后来的凯恩斯主义者新古典综合学派通过建立IS-LM模型的理论框架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使其得到了发展。总需求曲线就是根据IS-LM模型推导出来的。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⒊ 如果IS曲线越陡峭或LM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在IS曲线垂直或LM曲线为水平线的极端情形下,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则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如下图所示。 r IS IS1 LM r IS LM1 IS IS1 LM r1 LM r0 E E1 r0 r0 图4-6 凯恩斯主义极端 在图中,在LM曲线图的水平线阶段,垂直的LM曲线相交于E点,决定了均衡收入水平为Y0,利率为r0。扩张性财O Y0 4-6 YO Y0 Y1 IS 曲线与 Y 1 Y O Y1 Y 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到IS1,IS1曲线与LM曲线相交于E1点,决定了收入为Y1,利率为r0。这说明,扩张主义性财政政策的结果是使收 (a) r0 。 (b) (c) 入增加到Y1,而利率保持不变,仍然为 r0的水平时,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已成为无穷大,因而即使政府增加货币供给 这是因为,在LM曲线水平线阶段,说明当利率降低到 量,也不会使利率降低、投资增加。而政府如果通过增加支出或减税的办法来扩大出口总需求,则不会使利率上升,从而不会挤占私人投资。也就是说,在LM曲线水平线阶段即“凯恩斯陷阱”中,即使IS曲线不垂直而向右下方倾斜,政府实行财政政策也十分有效。如图中的(b)。如果IS曲线为垂直线,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系数等于零,则即使利率发生了变化,投资也不会发生变动。也就是说,即 43
使LM曲线不为水平线,政府的货币政策能改变利率,收入也不会受到影响。如图中的(c)。
当LM曲线为垂直线、IS曲线为水平线时,货币政策十分有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古典主义极端。也可通过图示的方法加以说明。
r LM0 LM1 IS1
IS0
r0
在图4-7中,当LM曲线垂直时,说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系数等于零,人们不愿意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时,如果政府实行扩张 性财政政策,试图通过增加政府支出的办法来刺激总需求,由于私人手中已经没有闲置的货币则只有当私人投资减少到等于政府支出增加O Y 的数量时,政府支出才能扩大。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伴随着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即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等于1,
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会使收入有任何改变,财政政策无效。而当IS曲线为水平线时,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系数无穷大,利率变动对投 图4-7 古典主义极端 资的影响极大。这时,如果增加政府支出或减税使利率上升时,私人投资会大大减少,挤出效应会非常大。
这说明,在古典主义极端的情形下,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效果则很大。如当IS曲线为水平线时,只要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使利率稍稍下降,就会使投资极大地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有很大的增加。而如果LM曲线为垂直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系数等于零,货币需求只与产出水平有关,而与利率无关,因此,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带来产出的极大增加。
⒋ 答:财政赤字的出现可能是因为扩张性财政政策所造成的。当经济中出现了财政赤字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可以增发债券并配合使用扩张性货币政策。一般而言,只要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购买债券,货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如果在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债券的同时,中央银行同时在证券市场上买进同样数量的已发行的旧债券,财政赤字就被货币化了,这时已不再是纯粹的财政政策,而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使用。由于中央银行购买的旧债券的数量恰好相反等于政府财政部新发行的债券数量,债券的总供给量不变,利率也会保持不变,私人投资也不会减少。中央银行购买的旧债券使货币总供给量增大,货币资金的可获得性与赤字开支一同增长,这就不会发生货币供给不变时政府与私人投资者争资金的情况,挤出效应就会因货币供给与赤字同步增长而被完全消除。如果总需求的增长速度低于生产力可能增长的速度,就只有总产量的增加而不会有通货膨胀。这就是说,财政赤字即使被货币化了,也不意味着必然会引起通货膨胀。这就是为弥补财政策赤字而综合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情况。这样,既弥补了财政赤字,也不会导致利率上升(挤出效应)和通货膨胀。可以用图4-8加以说明。
r IS2 LM1
r2 IS1 B LM2
r1 A C
图4-8 财政赤字的弥补与经济政策的使用
图4-8说明了在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中央银行采取使赤字货币化政策的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IS1曲线向右移动到IS2;中 央银行购买等量债券的结果则会使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移动,从LM1移动到LM2。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到是使产量从Y1增
加到Y2,利率从r1上升到r2;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使总产品由Y2进一步增加到Y3,而利率却下降到原来r1左右的水平。在财政政策和货币O A 点几乎是向右平移到了 Y1 Y2 Y3 C 点。这样便财政赤字得到了弥补,而且未带来不利影响。 Y 政策的综合作用下,双重均衡点由
第五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选择题
单选题
1.价格水平上升导致( )。 A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左移 B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右移 C实际货币供给上升,LM曲线左移 D实际货币供给上升,LM曲线右移
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
A国外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 B消费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 C投资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 D以上几个因素都存在 3.其他条件不变时,( )因素引起AD曲线左移。 A价格水平下降 B政府支出减少
C税收减少 D名义货币供给增加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般而言,在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数量均可变动
B在有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中,常使用资本量不变的总量生产函数
44
C充分就业量即所有劳动力都得到工作时的总就业量
D在有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中,常使用就业量不变的总量生产函数
5.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一垂线,则税收减少会导致( )。 A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上升 B价格水平上升,而实际产出不变 C实际产出上升,而价格水平不变
D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均不变
6.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则总需求曲线左移会降低( )。 A实际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B名义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C劳动生产率和实际产出
D劳动需求、就业量和实际工资
多选题(从给出的选项中选出2-4个正确答案)
7.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导致( )。 A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左移 B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右移 C均衡利率水平上升,投资需求下降 D均衡利率水平下降,投资需求上升
8.发生( )变化时,总需求曲线随之变得更陡峭。 A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减小 B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减大 C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减小 D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减大
9.其他条件不变时,可能引起AD曲线右移的是( )。 A价格水平下降 B政府支出减少 C税收增加 D名义货币供给增加 10.新古典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假设有( )。 A劳动者存在“货币幻觉” B劳动市场是竞争的
C劳动力的供求取决于实际工资水平
D工资对劳动力市场的调节是迅速的、及时的、没有时滞 (二)填空题
1. 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 倾斜的曲线,这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成 变动。
2. 是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来说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同时决定的模型。
3. 新古典的 说明了在技术水平既定及一定的资本存量下,总产量与总就业量之间的关系。 4. 总供曲线是一条向 倾斜的曲线,这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成 变动。
5. 其它条件不变,国际石油涨价,会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 。
6. 新古典经济学家的总供给曲线以 假说为基础,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则以 假说为基础。 7. 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条件下,增加总需求,会使 。 8. 假定货币工资弹性,则总供给曲线为 。
9. 凯恩斯主义者将劳动供给量作为 的函数。 10. 动态调整就是考虑到 的调整。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标上“T”,错误的标上“F”)
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研究产量波动以及决定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率的基本工具。( ) 2.当物价下降时,LM曲线会向左上方移动。( ) 3.总供给曲线越平坦,货币供给增加对GNP的影响越小。( )
4.新古典总供给曲线模型关于价格与名义工资的决定以货币数量为出发点。( ) 5.AD曲线陡峭时,意味着总需求对价格的变化反映大。( ) 6.紧缩性财政政策的结果是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 7.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模型是对新古典总供给模型的发展。( ) 8.总供给曲线是根据IS-LM模型推导出来的。( ) 9.在总供给分析中,工资行为的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10. AD-AS模型是考察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的同时均衡。( ) (四)名词解释
1. 总需求 2. 总需求曲线 3. 总供给曲线 4. 劳动市场均衡 5. 宏观生产函数 6. 工资下限假说 7. 实际余额效应 (五)计算题
1. 假定某经济存在以下关系: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