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18:20: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业

1.了解旅游活动的类型、主体和客体

类型:按地域范围:国内旅游和国内旅游

按旅游目的: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文化教育、商务交流、医疗保健、宗教朝拜

按组织形式:团体旅游和散客旅游 2.熟悉中国旅游业的构成及发展概况;

构成:旅行社业、旅游交通运输业、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 发展概况:

3.了解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和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

入境:港澳台同胞占我国入境游客的绝大部分;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

国内:规模庞大;短程旅游比重大;以散客为主;人均消费水平低;

出境:由边境游、港澳游、出国游组成。其主要特点是以近距离的港澳游和到东南亚及周边国家的边境游为主。

4.了解中国旅游业的标识、主要国际性旅游组织的名称与标识;

国际性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组织(WTO)、太平洋亚洲旅行协会(P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国际民航组织(ICAO)、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UFTAA)、国际旅馆协会(IHA)、世界旅游及履行理事会(WTTC)。

中国全国性的旅游行业组织:中国旅游协会(CTA)、中国旅行社协会(CATS)、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CTHA)、中国旅游车船协会(CTACA)、中国旅游报刊协会(CATJ)。 5.了解世界旅游日、中国旅游日的由来及意义。

世界旅游日:9月27日,世界旅游日是由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旅游工作者和旅游者的节日。1970年9月27日,国际官方旅游联盟在墨西哥城举行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世界旅游组织章程。为纪念这个日子,1979年9月世界旅游组织第三次代表大会正式把9月27日定为世界旅游日。

中国旅游日:5月19日,非法定节假日。该节日起源于2001年5月19日,浙江宁海人麻绍勤以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的名义,向社会发出设立“中国旅游日”的倡议,建议《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开篇之日(5月19日)定名为中国旅游日。 第二章 中国历史知识 1.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原始社会时期、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秦至清的封建社会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2.熟悉中国历史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 原始社会时期:

北京人已学会使用天然火,已有简单的语言;北京山顶洞人已会磨制骨针、学会人工取火;浙江余姚河姆渡氏族已定居生活,会打井、饲养牲畜、种植水稻;西安半坡氏族会建造房屋、定居生活,会制造弓箭、纺织,种植粟、麻、菜和饲养家畜、家禽,会制彩陶,中国原始文字萌芽。母系氏族主导。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河南龙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是父系氏族公社代表,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晚期出现贫富差距 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

夏人已学会制造青铜器和制作玉器;商的农业和畜牧业空前发展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最大青铜器;周推行井田制,前776年9月6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确切日食记录。

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

封建社会逐渐形成,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上使用,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修都江堰和郑国渠。冶铁、农业发展。古代科学文化大发展时期。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上也获得了很多成就。

秦至清的封建社会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秦统一全国,标志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秦汉是中国各民族的融合时期,奠定了中国科技文化在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隋唐的建筑、雕版印刷、天文、药学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宋元时期我过的科学技术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代中国的传统科技依然在世界领先,明清文学艺术成就巨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科技文化大大落后于西方,地质力学。 3.熟悉中国科技发明主要知识;

夏人已学会制造青铜器和制作玉器;商的农业和畜牧业空前发展,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最大青铜器;周推行井田制,前776年9月6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确切日食记录。

战国时秦李冰修都江堰,

秦汉时期:秦统一度量衡、车轨,统一货币,统一文化思想,修建长城。西汉牛耕和马耕技术更为进步,发明“井渠(坎儿井)”,西汉初期已出现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西汉《周髀算经》提出勾股定理,东汉张恒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利用水利转动的浑天仪,发明了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东汉华佗发明“麻沸散”,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利冶铁。

三国两晋、南北朝:魏马鈞发明浇灌工具翻车。晋祖冲之圆周率小数点后7位,冶铁发明“灌钢法”。

隋唐:唐代改造了曲辕犁,创制了新型浇灌工具筒车;唐三彩;隋代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安济桥);一行主持编订《大衍历》,

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火器 明清:冶铁采用焦炭作燃料,采矿用火药爆破法

近代:李善兰创造“代数、微分、积分”名词,詹天佑设计督建我国第一条铁路,冯如制飞机,茅以升设计钱塘江大桥,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 4.掌握中国哲学、文学、中医中药、书画艺术和历史文化常识。 第三章 中国旅游地理

1.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相关知识; 2.掌握中国地貌类型及代表性地貌景观;

重力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流水地貌

①丹霞地貌: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 ②喀斯特地貌: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 ③

3.掌握山、水、动物、植物、天象等自然景观知识; 一、山地自然景观

①体育探险登山旅游地形:8000米以上: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希夏邦马峰;六七千米:贡嘎山、慕士塔格峰、四姑娘山; ②风景观赏山岳旅游地形:

花岗岩名山:泰山、华山、衡山、黄山、千山、三清山、九华山、崂山、浙江天台山、河北盘山、普陀山、天涯海角。

岩溶山水风景:漓江山水、路南石林、织金洞,广东肇庆星湖四川兴文县南石林、江苏宜兴的张公洞、善卷洞、灵谷洞,浙江桐庐瑶琳仙境,金华双龙洞、贵州安顺龙宫,福建永安市的桃源洞和鳞隐石林。

丹霞风光:广东仁化县丹霞山、福建武夷山、安徽齐云山,江西贵溪龙虎山和圭峰,福建冠豸(zhai四声)山、广东乐昌金鸡岭。

其他自然因素形成的名山:雁荡山、庐山、武陵源风景区、九寨沟风景区、黄龙风景区、五大连市火山地貌景区。

历史文化名山:井冈山、八达岭、武汉蛇山、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武当山、青城山、崂山、三清山、齐云山。 二、水体自然景观 ①江河景观:

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注入东海,全场6300千米,我国第一、世界第三长河。

黄河:正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全场5464千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注入渤海。 黑龙江:中俄界河,我国境内2965千米,我国第三大江 珠江:全场2129千米,漓江是其支流桂江的一段。 富春江:钱塘江上游一段,我国锦绣河山代表。

京杭大运河:北京至杭州,全场1700千米,世界最早开凿的运河。 ②湖泊景观

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我国第一大)、洞庭湖(我国第二大)、太湖、洪泽湖、巢湖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杭州西湖、滇池、洱海、千岛湖 ③泉与矿泉

地下水的天然露头称为泉。 冷泉、矿泉、观赏泉 ④瀑布景观

我国三大瀑布:黄果树、户口、吊水楼 ⑤海洋和滨海景观

三、气候及天气景观 四、动植物景观

我国是是经商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五、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指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两大部分。

我国自然保护区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型:综合型、生物型、自然风景型、自然历史遗迹型。

我国风景名胜区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山川风景型、湖泊水域风景型、海滨风景型、森林风景型、石林溶洞瀑布风景型、历史古迹名胜型、历代宗教名胜型、革命历史纪念地型。

六、中国的人文景观 七、世界遗产名录

4.熟悉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世界文化遗产33项、世界自然遗产10项(黄龙、九寨沟、武陵源、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和夹金山,中国南方喀斯特—贵州、云南、重庆、广西,三清山、中国丹霞—贵州、福建、湖南、广东、江西、浙江,澄江化石、天山)、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4项(泰山、黄山、峨眉山及乐山、武夷山)。 5.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等。 1982年24座,1986年38座,1994年37座,共计111座。 第四章中国民族民俗

1.熟悉中国56个民族的地理分布与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聚居。

2.掌握汉族、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满族、壮族、苗族、土家族、黎族、藏族、彝族、白族、纳西族、傣族的习俗文化。 民俗 民族 北方地概况 世界人口最多,八大方言 房屋建服饰 饮食 丧葬 禁忌 节日 筑 春节(挂年画、贴春联、守岁、拜年、放鞭炮)、元宵节(张灯、猜灯谜、吃元宵)、清明节(扫墓、荡秋千、打马球)、端午节(龙舟竞渡、吃粽子、饮雄黄酒、悬白艾)、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