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原理(附课后题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9 2:32: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7. 相对于定压运行,18. 机组滑压运行有那些优缺点?

解答:负荷调节时,相对于定压运行,单元机组采用滑压运行的优点有:①滑压运行时,保持进汽温度基本不变,在相同的变负荷速度下,转子和汽缸的温度变化小,其热应力和转子的相对胀差变化较小,可以加快负荷变化速度,提高汽轮机对外负荷变化的适应性。②滑压运行时,锅炉受热面和主蒸汽管道内的压力下降,其应力降低,可以延长机组使用寿命,提高其可靠性。并且,由于滑压运行时汽轮机末级蒸汽湿度的减少,而减轻对叶片的冲蚀,延长了末级叶片的使用寿命。③滑压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机组热经济性。首先,部分负荷下,汽轮机的进汽节流损失减小,相对内效率相对提高;其次,在较大的负荷变化范围内保持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循环效率相应提高;第三,滑压运行时可以采用变速给水泵调压运行,在部分负荷下可降低水泵的耗功量,减少了厂用电的消耗;最后,除氧器可采用滑压运行,既消除了调压阀造成的节流损失,又可以提高回热系统的运行效果,有利于提高机组滑压运行的经济性。

机组采用滑压运行也存在一些问题:①主蒸汽压力降低时机组的循环热效率会降低,对于亚临界机组,在高负荷区汽轮机内效率的提高不足以弥补循环热效率降低对经济性的影响;另外,若从额定负荷开始就采用滑压运行(即所谓纯滑压运行),调速阀已经全开,负荷增加时没有其他调节手段,因此只有在适当的负荷下,采用滑压运行对经济性才有利。②超临界机组采用滑压运行时,水冷壁回路将移近临界压力点(22.12MPa),在这点以下将出现两相流动,会导致流动工况的恶化。同时由于压力的变化,管壁温度变化很大,对金属热应力的影响较大。同时为了维持水冷壁内压力,给水泵功率降低得较少,这样就削弱了滑压运行的优点。③采用滑压运行时,若汽轮机的调节阀在整个负荷变化范围内均处于全开状态,完全要靠锅炉调节燃烧来适应负荷变化,存在负荷调节滞后的问题。因此采用该运行方式时,汽轮机的调节阀在整个负荷变化范围内,要保持一、两个调节阀处于关闭状态,以便机、炉实行协调控制。

11.为什么滑压运行汽轮机在部分负荷时,相对于喷嘴调节汽轮机而言其热经济性的高低取决于ΔQ0和ΔQs1的相对大小?

解答:同一机组采用滑压调节或喷嘴调节,其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的温度均为额定值,在进汽量相同时,中压缸的进汽参数和热力过程基本相同,其差别仅在于高压缸的进汽和排汽参数不同。采用滑压调节时,高压缸的进汽和排汽比焓h 0”、 hs l均较高。由于排汽参数不同,滑压调节与喷嘴调节在中间再热器中吸热量的差值为:

ΔQ s l =[(h ) s l–(h ) n] G1 ;

而两者有用功的差值(即有效热降)为高压缸因进汽比焓较高而多作的功与排汽比焓较高而少作的功

之差,即:

Wn–Ws l = G1 [ h 0”–h 0]–G1 [(h )s l–(h ) n]=ΔQ 0 –ΔQ s l 其中:ΔQ 0 即蒸汽在过热器中多吸的热,ΔQ sl 为蒸汽在再热器中多吸的热。 故滑压运行的热效率为:

Ws l Wn +ΔQ 0 –ΔQ s l

(ηt) s l = ——— = —————————— Q sl Q1 +ΔQ 0–ΔQ s l 而喷嘴调节汽轮机的热效率为: Wn

(ηt) n = —— Q1

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若ΔQ 0 >ΔQ s l 则 (ηt) s l > (ηt) n , 若Q 0 <ΔQ s l 则 (ηt) s s l < (ηt) n 。由此得出结论:滑压运行汽轮机在部分负荷时,相对于喷嘴调节汽轮机而言其热经济性的高低取决于ΔQ 0和ΔQ s l的相对大小。 12。什么是复合滑压运行?为什么要采用复合滑压运行?

解答:复合滑压运行是滑压和定压相结合的一种运行方式,即在不同的负荷区采用不同的运行方式,这样可充分发挥两种负荷调节方式的优点,优化出最佳的负荷调节方式。

理论上,复合滑压运行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低负荷时滑压运行,高负荷时定压运行;第二种是低负荷时定压运行,高负荷时滑压运行;第三种是高负荷和低负荷区定压运行,中间负荷区滑压运行。采用最多的是第三种复合滑压运行方式,低负荷时,在较低压力下定压运行,中间负荷时,则关闭1~2个调速汽门,其余调节阀全开,而转入滑压运行,高负荷时,主蒸汽压力采用额定值,又转而采用喷嘴调节定压运行。此即所谓的“定-滑-定”方式。

由于在高负荷区两种运行方式的经济性差别不大,特别是亚临界机组喷嘴调节定压运行的经济性较好。另外,高负荷区采用喷嘴调节,降负荷时关闭一 、两个调节阀,可使机组在中间负荷区实现机、炉协调控制,提高负荷调节能力。在低负荷区采用定压运行,可保证锅炉低负荷稳定运行。复合滑压运行方式既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又具有较强的负荷适应性,故应用最广泛。 13。机组调峰有那些方式?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解答:机组调峰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①变负荷运行方式;②两班制启停方式,又简称为两班制方式;③两班制低速热备用方式;④两班制调相运行方式,又称为电动机方式。

它们的特点分别是:

汽轮机变负荷运行是带基本负荷机组参与调峰的主要运行方式之一,机组根据电网负荷的要求改变其负荷。这种调峰方式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增大调峰能力(降低锅炉最低稳定负荷和提高变负荷速度),提高机组低负荷的经济性。

机组两班制启停调峰,白天正常运行,夜间电网负荷低谷时停机(一般不超过8小时),次日清晨再重新启动并网。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机组调负荷幅度大,特别是在低谷时间较长时经济性好。缺点是启停操作频繁,对设备的健康状况影响比较大,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增加,有时会影响正常的调峰。这种调峰方式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机组自动化水平,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快启停速度,减少启停损失。

机组两班制低速热备用调峰是指电网低谷时机组与电网解列后,用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组低速旋转,而处于热备用状态。这种调峰方式可以使机组在下次启动升速时,金属处于较高的温度水平(与极热态启动相当),以加快升速和带负荷的速度。启动时的运行操作比两班制启停方式调峰要简单得多。这种方式调峰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引入低压蒸汽,保持在低速运转时转速稳定。

两班制调相运行是指调峰时停炉、停机,而发电机与电网不解列,以电动机方式带动汽轮机以额定转速转动。此时,发电机从电网中汲取必要的电能,用于克服汽轮机的机械损失和摩擦损失,同时向电网补偿无功功率。两班制调相运行方式与两班制启停调峰方式相比,在向正常运行方式过渡时,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机组无须再并网,其次金属温度变化量较小,故启动时汽轮机部件的金属温度水平比较高,接近于极热态启动的水平,可以很快过渡到正常带负荷运行方式。同时,发电机改为电动机方式运行,可以调节电网无功分量。

这种方式调峰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由于高速旋转摩擦鼓风损失产生的热量必须带走,否则有可能导致通流部分过热,因此必须依据汽轮机结构和热力系统正确地组织冷却汽流,对通流部分实施冷却。 14.什么是微增热耗率?它与热耗率有那些区别和联系,它们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解答:微增热耗率是指机组功率变化时热耗量的变化率,即: rq=lim (ΔQ /ΔP ) = dQ/dP (kJ/kW?h) 热耗率则是指机组生产单位功率电能所耗热量,即:q=Qn/P。

这两个指标都与热耗曲线Q=f(P)有关,某一工况的微增热耗率是热耗曲线在该工况点的斜率,而此时的热耗率是热耗曲线在该工况点的比值。

热耗率是一个综合性的热经济性指标,其热耗量Q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用于生产电能的有效热耗量Qi ;另一部分与空载热耗量Qn(维持机组空转的热耗量),与负荷无关。生产电能的有效热耗率

ri= Qi/ P。而微增热耗率rq与空载热耗量Qn无关,只与有效热耗量Qi有关。当热耗曲线为直线时,微增热耗率与生产电能的效热耗率相等。

热耗率q用于定量评价、衡量和比较机组的热经济性,而微增热耗率rq则用于并列运行的机组间负荷的经济分配。

15.如何考虑与计算两班制运行中机组启动停机引起的煤耗增加?

解答:机组两班制运行的启停过程,一般可以分为6个阶段,即:机组停机降负荷过程;机组停运持续过程和准备启动过程;从锅炉点火到汽轮机冲转升速直至并网的过程;机组由并网到满负荷过程;机组运行工况趋于稳定的过程等。两班制运行的机组启动、停机引起的煤耗增加值,是这6个阶段煤耗增加值的总和。

机组启停过程中各阶段的燃料损失分别按如下方法进行计算:

机组停机降负荷过程:从机组开始降负荷到与电网解列。该过程的燃料损失是由于机组偏离额定工况造成的,但此时设备要向蒸汽释放一定的蓄热,基本上可以补偿这部分损失;而且该过程一般只有30~40min,因此这部分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机组停运和启动准备过程:从机组解列到再次并入电网。此期间内有部分耗电、耗汽的辅助设备仍在运行,如盘车装置、油泵、疏水泵等,另外还包括在锅炉点火之前,要投入除氧器、启动给水泵、抽真空设备等辅机。它们所耗电能、热能全部为损失,应统计计算。

锅炉点火至机组并网过程:从锅炉点火,汽轮机冲转、升速,直至并网。此过程无功率输出,所消耗的能量全部是损失,约占有整个启停过程损失的60%。

在机组由并网到满负荷过程中,由于蒸汽参数和机组功率偏离额定值,效率低于设计工况,造成损失。可将整个升负荷过程的热耗率曲线离散成若干个线性变化段,分段按热耗率的增量和该段持续的时间计算其燃料损失。

运行工况趋于稳定过程中,机组刚刚达到满负荷,各个部件金属内部的温度分布还没有达到稳定状态,需要消耗一定的热能进行加热,一直到热稳定状态。这段时间的热损失为机组在该过程的煤耗率与机组稳定运行时的煤耗率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