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岳飞“建议立储”是怎么回事 为何朱熹十分赞赏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9:37: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岳飞“建议立储”是怎么回事 为何朱熹十分赞赏

导语:说起岳飞之死,最大的争议莫过于“迎二圣”、“立太子”这两件

事。前两天我已经批驳过“岳飞违背上意执意‘迎二圣’”’这个老谣,现在,再

说起岳飞之死,最大的争议莫过于“迎二圣”、“立太子”这两件事。

前两天我已经批驳过“岳飞违背上意执意‘迎二圣’”’这个老谣,现在,再来说说所谓的“立太子”,即岳飞曾“建议立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促使我写下这篇文字的,是因为不时见到一些关于岳飞“建议立储”的文章或评论,显然对这件事一知半解,道听途说,却以讹传讹,且作惊人之语:

“岳飞之死,是因为他卷入了立储之争。”

“岳飞干涉皇帝立太子,犯了大忌,就是找死。”子,立太子!”

“岳飞吃饱撑的,天天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对没儿子的皇帝嚷嚷:立太“岳飞情商低,明知皇帝丧失生育能力无后,还哪壶不开提那壶,老让皇帝立太子,我要是赵构我也要杀他!”

各种荒诞无稽,一笑之后,现在,首先说说宋高宗赵构的生育和子嗣问题,这是岳飞“建议立储”的历史背景。

赵构其人,靖康之耻后,金人曾向宋俘“询宫中事”,宋人提到当时的康王赵构,说:“康王目光如炬,好色如父,侍婢多死者。”(《靖康稗史笺证·青宫译语》)好一付色中饿鬼的形象。

建炎元年(1127),赵构登基为帝。第二年,赵构为躲避金兵,一路南逃,金兵在他后面一路追,“搜山检海抓赵构”。就算在这种狼狈景况下,赵构依然不改好色本性,建炎三年(1129),赵构逃到扬州,二月初三,赵构正在行宫与宫女大白天宣淫,突然太监急报,金兵打来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啦!赵构惊惶失措,提上裤子就跑,大臣后宫全然不顾了,只带着寥寥侍从近卫自先逃命,仓皇渡江。

皇帝跑了,军民无首,纷乱践踏,死伤无数。前在长江阻挡,后有金兵杀到,十万百姓望着滔滔江水呼喊痛哭。很多人为抢渡坠江淹死,或沉江自尽,没跑成的遭到金兵的屠杀掳掠,扬州被金兵纵火焚城,化为废墟,史称“维扬之变”。

赵构在这场惊变中虽逃过一命,但因惊吓过度,从此落下阳痿,“遂病痿腐”,终生不育。(《说郛》卷29《朝野遗记》)更惨的是,同年七月,赵构唯一的儿子,太子赵荋,在患病期间,因一名宫女不慎踢翻铜炉,发出巨响,年仅三岁的赵荋,受惊抽搐,就这样吓死了。

22岁的宋高宗赵构,一年之内,失去唯一的子嗣,又丧失了生育能力,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伤痛与难言之隐——古时皇朝,皇位的继承事关国本,新君上台,往往把立储作为首等大事,纳入重要议程。但赵构的太子早夭,之后再无所出,对赵家天下而言,也是一场国家危机。首先挑明这个难言之隐与危机的是一名县官。绍兴元年( 1131)六月,赵构停留绍兴府,上虞县丞娄寅亮上奏,说:

“先正有言:‘太祖舍其子而立弟,此天下之大公……仁宗皇帝诏英祖入继大统,文子文孙,宜君宜王,遭罹变故,不断如带……’”

“……此二圣所以未有回銮之期,强敌所以未有悔祸之意,中原所以未有息肩之时也。欲望陛下于“伯”字行下遴选太祖诸孙有贤德者,视秩亲王,使牧九州,以待皇嗣之生,退处藩服……庶几上慰在天之灵,下系人心之望……”(《宋史·娄寅亮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五绍兴元年六月戊子记事)

奏章先是提起宋太祖舍其子而立其弟宋太宗,宋仁宗无后而立养子宋英宗两个例子,然后委婉地建议赵构从宋太祖的后裔“伯”字辈中领养一个孩子,作为暂时的继承人,等到赵构的亲儿子出生了,再把养子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的继承权还给亲儿子。既为皇家政权着想,也给赵构留足了面子余地。

赵构看到这道奏章之后,非但没有生气,还很认可娄寅亮的提议,立即把他升为监察御使。这说明,赵构对于他无后这件事并没有心存忌讳,相反还很愿意有人替他分忧。此后,关于皇子与立储的话题,经常在朝堂中提起,宰相范宗尹,参知政事张守,同知枢密院事李回等人,都一致认为,应当从太祖后裔中选定一人做赵构的皇子。赵构也明确回应道:

“艺祖(宋太祖)以圣武定天下,而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五绍兴元年六月戊子记事)

在与大臣们多方商议并决定下来后,赵构派人去挑选皇子人选,最后定下来的有两个孩子:七岁的赵伯琮,和五岁的赵伯玖。但赵构没有确定,两个皇养子之中,到底立哪个为太子。然而因为赵伯琮大了两岁,绍兴五年( 1135)夏,他被封为建国公,并就学于皇家书院资善堂,某种意义上,赵伯琮正在被当作太子来陪养。

但赵构迟迟没有确定太子,显得南宋国本空虚,给了金国可乘之机。岳飞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介入了立储之事。

绍兴七年(1137)秋,岳飞奉诏到建康行朝奏事,途中,岳飞向幕僚薛弼透露一件重要事情:

“近谍报,虏酋以丙午元子入京阙,为朝廷计,莫若正资宗之名,则虏谋沮矣。”

岳飞说,近据谍报,金人要把钦宗的儿子丙午元子(钦宗的儿子赵谌,曾在靖康元年即丙午年立为皇太子,岳飞故称之为“丙午元子”)送到京阙(这个京阙后人一说是故都汴京,一说是当时的行朝建康),这是个阴谋,为朝廷着想,不如把就读于资善堂的建国公正式立为皇太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