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八条及一系列外贸政策的出台对中小企业经营的影响范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2:34: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2年国八条及一系列外贸政策的出台对中小企业经营的影响

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国内经济增速放缓,2012年中国外贸比2011年仅增长6.2%,增幅为2008年以来最低,远远低于2001年~2011年平均增速20%。今年前7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继续低速增长(剔除虚增部分),我国外贸可能已经进入长期低速增长期。根据海关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7月我国进出口23517.6亿美元,同比增长8.5%,其中出口12387.3亿美元,同比增长9.5%,进口11130.2亿美元,同比增长7.3%。近两年,国内外经营环境不好,企业发展外贸面临重重困难,针对这种情况,继2012年国务院出台国八条之后,近期又出台一系列政策,旨在搞活中小企业,激发实体经济的活力。虽然今年前七个月我国外贸持续低速增长,但仍存亮点,如传统优势出口产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品牌层出不穷,正在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我国对亚洲周边国家贸易较快增长,正在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供应链;企业经营环境在改善,民营企业实力在增强等等。

进出口略有回升

7月月度进出口略有回升,比前2个月负增长的情况有所好转。受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7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7.8%,出口同比增长5.9%,进口同比10.9%。

民营企业实力大增

民营企业成为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实力大大增强。民营企业大都是中小企业,因规模小散而不受重视,遭遇贷款难贷款贵等困难,缺乏研发新技术的实力。2012年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平台,解放了生产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家又出台政策,降低税负,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中小的企业的发展环境在逐步改善。2013年1~6月民营企业出口4390.2亿美元,占比上升至42%,同比增长29.4%。粗放型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4月预测,由于欧洲经济增长放缓将继续抑制从全球进口需求,预计2013年全球贸易额将仅增长约3.3%,远低于过去20年5.3%的平均水平。当前世界经济仍然疲软,欧债危机还在威胁其他地区的经济,外部环境实际上没有多大发展空间,预计下半年和明年,我国进出口将继续低速增长的势头。过去那种粗放式发展模式已经到尽头,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是必然趋势。由国家主导的产业高级化发展加快,传统竞争优势正在升级,新竞争优势正在逐渐培养形成,但要解决发展中积累的低效益、低端加工、产业同质化、市场无序竞争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发挥市场配置作用。今后,制度创新是发展红利,中国外贸发展正进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阶段。

贸易保护压力增加

随着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来自外部的贸易保护压力日益增加。根据世贸组织预计,2014年世界贸易额增幅将回升至5%,全球经济总量将增长2.7%。世界经济的复苏并不会减轻我国外部环境的压力。我们面临的局面是前后夹击,前有欧美日益加剧的贸易保护倾向,贸易壁垒层层加码,后有发展中国家的追击,贸易保护手段变幻多端。近期,中欧光伏贸易争端最终以价格承诺得以解决,保住中国产品在欧盟市场的份额,这是中国解决贸易争端实践的一个最成功的案列,近几年来,围绕中国太阳能产品、重化产品出口,欧美对中国贸易争端不断,是欧美同中国在战略性产业发展中的博弈,谁赢得贸易战,谁就获得发展的制高点。而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发展中国家同中国在欧美市场进行激烈竞争,同时在其国内对中国进口频频发起反倾销起诉,以抑制中国出口产业的发展。

外贸环境得到改善

外贸经营环境将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将有所增强。当前,国内经营环境较为复杂,由于要素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金融服务不到位导致贷款难贷款贵,进出口渠道各种税费过高而且不合理,极大的挫伤了企业发展外贸的积极性。针对企业面临的困难,最近国务院召开会议提出了一系列外贸促进政策,旨在完善政府的服务职能,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主要内容是制定便利通关办法;

整顿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收费,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暂免出口商品法定检验费用。减少法检商品种类,原则上工业制成品不再实行出口法检旨等。

注:该案例摘自 凤凰网财经

评论:

一、 随着国八条及一系列外贸政策的出台,我国中小企业经营得到改善,但是,虽然数据看好,并不能反映外贸形势从根本上发生逆转,也许是个偶然的情况,因为带动外贸增长的外需和内需的动力尚未生成,所以现在就说复苏未免太早。实际上,从2011年10月份我国外贸进入低速增长以来,外贸持续低速前行,增长乏力。过去10年,外贸作为拉动经济的三家马车之一,一直在拉动经济快速前行。现在这架马车积累一些问题,人口、开放和改革红利都吃完了,产业同质化、低端制造、低附加值、产业链短等等,需要时间大休整,进行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近两年,世界经济萧条,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实际上给了这架马车以喘息调整的机会,并不是坏事,在政府的主导下,新的竞争优势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