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22:48: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4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六、论述题
1.为什么说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答:大脑给心理现象的产生提高了物质基础,心理是大脑所具有的功能。 2:客观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的活动将客观事物变成映像,从而产生人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因为通过心理活动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还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这种认识来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2. 学校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
1、 排除杂念,进入角色,保证学生注意,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注意。
2、反对照本宣科,改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注意,观察外部表现,考察学生注意。 3、灵活应用语言,唤起学生注意加强学习目的教育,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4、控制教学进度,维持学生注意,用直观教具,吸引学生注意。 5、多种感观活动,稳定学生注意,处理偶发事件,恢复学生注意。。 3.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论述注意规律在教学应用中的意义。
答: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发挥无意注意积极作用的组织者,应采取下列措施: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②精心组织教学内容;③采用启发式的教与学的方法。
二、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师为了有效地组织地运用有意注意,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对学生的组织性与纪律性教育;②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③培养学生抗干扰的习惯;④把学生看成学习活动的主体。三、有意后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①要使有意后注意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②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学习活动体验为履行社会职责的责任感,从而形成自觉进取的学习动机,并依靠这种动机调整自己的注意,使自己经常处于最佳的有意后注意状态;③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4.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怎样运用感知规律,才能增强教学效果?
答:(一)感觉规律的运用:(1)感觉适应与感觉强度规律的运用;(2)感官协同活动规律的运用; (二)知觉规律的运用:(1)知觉选择性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2)知觉整体性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3)知觉理解性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4)知觉恒常性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三)树立学生科学的感知观点:(1)用正确的感知观点评价人;(2)用科学的观点,解释某些日常现象;(3)用辨证的感知观点认识模糊知觉。
作业2
四、名词解释
1.后摄抑制 亦称倒摄抑制,就是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重现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2.超额学习 就是在完全识记了材料并足以正确回忆之后,又继续增加学习或练习的次数,使学习的巩固水平超过刚能背诵的程度。
3创造性思维 就是当依靠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解决问题时,把储存在脑中的信息提取出来,通过最优组合形成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维。 4想象 就是人脑在思维的参与下,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5分析 就是在脑中把事物或现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或个别属性的思维过程。 6.应激 由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13.理智感 由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14.意志 自觉地明确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五、简答题
1
1.简述提高回忆效果的方法。
答:1、 瞬时记忆法。也就是在接触识记材料的一瞬间,同时有意识地记忆。2、 即时记忆法。老师每讲完一个要点,即在脑子里迅速回忆一遍;3、 间隔记忆法4、 大块时间记忆法。5、 零碎时间记忆法。
2简述发展创造想象的必备条件。
答:共有四个条件:(1)社会需要与个人的创造欲望;(2)高水平的表象建造能力;(3)原型启发(4)积极的思维活动。
3.简述一般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答 (1)提出问题。包括怀疑法,比较法,边缘法,迁移法和剖析法 (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通常解决问题有算法策略及启发策略两种策略;(4)检验假设。
4.促进创造性思维顺利展开需要什么条件,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促进创造性思维顺利发展需要明确而强烈的创造意识、符合规律的推理能力、合理的信息转换策略等三个条件。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基本方法有仿生法、适应需要法、缺点反思法、特性迁移法、逆向索求法和扩展用途法。
6. 简述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方法。
答:(一)排除教学中影响学生思维与想象的因素:1.动机的影响;2.定势的影响;3.功能的影响;4.个性的影响。
(二)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7.教师要如何正确认识目的与动机之间的联系?
答:教师要正确认识目的与动机之间的联系,首先要知道目的与动机之间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它们之间的一致性表现在意志行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上,而同一动机又可以导向不同的目的,往往要经过动机斗争,克服内在的矛盾,相反,在目的逐步确定的过程中也会进一步引起动机的斗争,随后逐步趋于统一。 五.论述题
1.如何运用记忆规律才能增强教学效果?
答: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依据记忆规律增强教学效果:
(1)在教学中识记和保持的组织:①要有明确的识记目的;②合理识记材料的数量;③根据材料性质,精心组织识记;④让识记材料成为直接操作的对象;⑤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⑥合理选择识记方法;⑦运用尝试重现。
(2)使用适当的方法提高回忆的效果:①利用联想;②运用推理;③正确组织复习;④适当超额学习;⑤减少前摄抑制与倒抑制的干扰;⑥运用记忆的技术和方法。 2教学中应该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
答: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在生活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有意识培养的结果。所以,教师应从以下五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②发展健康的情感;③发挥集体和榜样的作用;④教育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⑤针对意志的个别差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3如何促进对少年期学生的情感培养?
答:可以从提高对情感的认识,创造培养情感的情境,组织培养情感的实践活动及提高情感的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来促进对少年期学生的情感培养。
4.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论述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情感对教学活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情感的培养既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情绪的激动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紧密联系,学习内容越困难,越容易受较高激动水平的干扰,如果学习内容容易,激动水平高,学习效率则佳。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智力的发展,但也要重视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①在智力活动中,情感的动力功能。教学中,教师从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就会使学生对智力活动产生浓厚兴趣,体验到智力活动过程中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②在智力活动中,情感有增强信号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情感的信号功能把深厚的
2
情感传达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激励或阻止的作用,从而提高智力活动的效率;
③在智力活动中,情感有感染功能。情感通过潜移默化增强学生智力活动的效果。学生在智力活动中受到教师的激励、感染,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与教师发生情感上的共鸣,就会把教师讲述的道理与提出的要求转化为自己学习的需要,成为鼓励自己积极向上的力量,促进智力活动效率的提高。
心理学作业3 四、名词解释
1.个性 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2.性格 是指一个人地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逢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3.学习动机 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力量。 4.需要 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需求的反映。
5.知识 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成果和手段。
6技能 通过练习而获得的使某项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的活动方式。
7.概念同化 在教学条件下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学习者通过以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与新概念同化,产生对新概念的理解而获得概念。
8.学习定势 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课题过程中,受到先前的学习经验或活动倾向的影响。.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9.逆向迁移 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五、简答
1. 教师如何才能培养少年期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1)启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启发学生自学培养学习兴趣。 2.简述能力与创造能力之间的关系。
答: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任务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根据能力影响范围的大小,可将能力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根据能力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不同,可将能力分为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 3. 简述影响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1)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2)教育对能力发展起主导作用; (3)社会实践是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
4. 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什么意义?
答:其意义在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学生气质类型的了解,合理地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如可依据气质类型的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还可根据气质类型的特征,进行知识技能教育;亦可教育学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 5. 简述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法。
答: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以学校教育为条件,提出了学习的分类。按照学习的不同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意义学习。这一分类对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但分类中未能包括动作技能,行为规则,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学习,因此缺乏说服力。
6在教学中应该创设哪些条件,以助于学生的概念获得?
答:(1)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2)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3)运用变式和比较方法;(4)提供适当的实例;(5)用准确的语词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适时给概念下定义;(6)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7.教学中如何组织练习以帮助学生发展运动技能?
答: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依据技能难易的不同程度,采用集中练习或分散练习;依据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