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自然科学的有机融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1 13:25: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语文教学与自然科学的有机融合

作者:陈芳

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年第05期

“课后延伸”是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更好的发挥课后延伸的作用,在教学完《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XX的爱》,在批阅的过程中,我无意间发现大多数孩子都写了父母的对自己爱,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孩子的真情流露,稚嫩饿文笔无不赞美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予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护。虽然有些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读起来,还是让我怦然心动,为之一振。我为我的这些孩子有这份感恩之心而感到由衷的高兴。记得有位学生为了更有力的阐述母爱的伟大,在文章的末尾加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顽皮的孩子捉了一只青蛙,把它放在滚烫的开水中,青蛙拼命的沿着容器壁往上跳,企图逃离开水,直到筋疲力尽。孩子有些不解,不知青蛙为什么会如此?等到把青蛙肚子剖开才发现,她是一只“青蛙妈妈”,在它的肚子还有一群未出生的小青蛙。虽然这样故事编造的不符合青蛙繁殖的科学常识,但是抛开这点不论,我倒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来证明母爱的伟大,即“蛙之如此,人何以堪?”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青蛙是有小蝌蚪慢慢长大变成的,怎么会在青蛙的肚子里一群小青蛙呢?那么是什么让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在习作中出现了青蛙的繁殖方式这个常识性的错误呢?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小学阶段自然科学知识的缺失造成的。鉴于语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有意识的渗透自然科学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语文课堂教学要树立传授科学意识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苏教版教材,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可以说是涵盖语文知识的各个方面,不仅有优美的散文,有趣的叙事性文章,更有很多富含科学意义的科学小品文。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老师均能做到字、词、句、段、篇、写作方式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也能够根据编者的意图,课文的需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与渗透。但是由于语文教学涉及的面比较广,教学时间的制约,再加上文本中出现一些科学性知识专业性比较强,一时半会解释不清楚,因此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往往会忽视这个问题,因此,在语文教材中涉及科学小品文的题材时,老师具有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意识与义务,在确保完成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础上,向学生逐步渗透与传授科学常识,让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二、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吸收科学知识

老师们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此话表面看似简单,但是却有着深刻的道理,这句话要求我们老师不仅要有扎实专业学科知识,还要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这样了,教师才能吃透教材,掌握教材中蕴含的知识,才能在给学生一杯水时游刃有余。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才能丰富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如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天火之谜》中,在完成文本“雷暴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什么”、“怎样评价富兰克林”等常识性问题后,还应协助学生利用网络,文字资料等资源进行“雷暴是怎样产生的”等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在完成语文素养知识的学习后,自然科学常识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三、语文课堂教学要善于渗透科学知识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每位老师义不容辞要去实现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语文老师应该根据文本的内容,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这里还是讲述《天火之谜》,在完成语文素养教学任务后,向学生讲述雷暴是怎么样形成的,并用静电实验的方式给学生演示出来,把枯燥的说教变为生动的实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爱因斯坦也曾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理想的境界。学生学习的进步就是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的得来的。语文教学亦如此。然而苏教版教材中的科学小品恰好给孩子安排了探索科学知识的机会。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结合文本的语言介绍,我给学生实验展示了整个水位升高的过程。实验结束后,就有机灵的孩子提出疑问,乌鸦要喝到水用了往瓶子丢石子的方法。这是一个号方法吗?有没有更好地方法呢?作为老师应该及时表扬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并鼓励学生这种自主探究的精神,这样既丰富了孩子语文课程的学习,又提高了自然科学常识的探究意识。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3、拓宽渠道,多种形式渗透科学知识。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就决定了渗透自然科学知识的多样性,因此,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与科学知识的渗透有机融合呢?

一是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章或书籍。例如在教学完《云房子》这篇课文后就向学生推荐阅读《神奇的云》、《千变万化的云》等文章,以一篇带多篇,逐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二是丰富学生的科技书籍。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室、社会公共图书馆等资源向学生推荐阅读各类科学类书籍,还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家庭为学生购买一些科学书籍,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认知水平。三是开设主题讲座,普及科学常识。在完成语文课的教学任务后,可以利用一些时间,学生一起手机一些资料,开设专题讲座或者以板报的形式向全体学生展示科学知识。四是关注媒体实时动态,了解前沿科学现代社会的网络、媒体相当发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看实时科学新闻及相关报道,了解当下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科学素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渗透自然科学常识已经刻不容缓,这样就不会出现文章开头的大笑话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