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3:47: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

出品人: 审核人:

时间: 10、13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 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⑵了解地球仪基本构造,记住地球最大的周长,平均半径,表面积。

⑶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的空间概念,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观察极半径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形状。通过学习经纬线,逐步建立地球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教学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一、自主学习:

(一)导入部分:利用2009年7月24日的日全食引出月亮、太阳都是圆的,那么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 (二)导学部分:

1、地球的形状是个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千米,地球表面积

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 万千米。 2、地球仪是地球的 ,在地球仪上,用不同

的 、 和 来表示陆地、海洋、河湖、国家河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3、地轴是地球的 。纬线是与地轴 并环绕地球一周的 ,地球仪上可画出 条纬线, 经线是连接 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 。地球仪上可画

出 条经线,北极是 。南极是 。 二、合作、探究、展示:

1、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你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实例么?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阅读P2图1.1)

3、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

4、观察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5、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或书P6图1.10、图1.11)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成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

(2)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不同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3)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呢?

小结:完成下列表格

纬 经 线 线 定 与地轴 并且环绕地连接 两极并与纬义 球 的圆圈。 线 相交的半圆。 圆弧状况 长 长度 , 最长,所有长度 度 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指示方向 方向 方向 数 无 数 条 无 数 条 量 三、当堂检测:

1.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日全食

2.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B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C太阳、月亮是球体的,所以地球也是球体的。

D直到有了地球卫星照片,人们才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 3.“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 ) A北极点 B南极点 C赤道任上一点 D地球上任一点 4.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B全球可划出360条经线 C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所有经线都相互平行,永不相交

5.有关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按一定比例,把地球缩小后制成 B用不同的颜色、文字、符号表示地理事物

C地球仪能真实的反映地球形状 D地球仪是地球模型 6.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

A 6375千米 B 6371千米 C 6378千米 D 6336千米

7.如果一架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那么沿地球最大周长环绕地球一圈大约需要多少小时?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小组总结。

五、布置作业:完成地理百分百第2—4页。 六、反思:

七、预习指导:1、观察地球仪了解经度、纬度的特点。2、能根据经纬网确定某点的位置。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出品人: 审核人: 时间: 9、17

导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中心,方向,周期,意义。 2.理解昼夜更替产生的原理; (二)、能力目标

能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现象。 二、【学习难点】 昼夜更替和四季产生原理 三【教学过程】

(一)、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点 方向 旋转中心 周期 转动特点 自转 公转 —————————— —— (二、读地球公转图,完成下列见容: 1、从图中相应位置填出四个节气的名称。 2、在图中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3、填下表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直射点

昼夜 长短

五带的划分 (1) 根据图中数码号填写地球上的五带名称: A 带;B 带; C 带;D 带; E 带。

(2) 在图中适当位置注上各带的分界线名称, (3) 并写出其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