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9:12: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三部分 自然灾害
一、单项选择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图2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词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第2题。
1.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答案】A
【解析】以统计图为情境,考查自然灾害与区域地理知识,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难度中等。地质地貌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于多断层、坡度陡、地势起伏大、地表岩石破碎等地质基础较差的山地,遇到地震、暴雨等外部诱因,再加上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就很容易发生。选项中所列各山确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此题解题关键在于在正确解读统计图表的基础上,把选项中山脉与中国政区图进行图层叠加,要结合图中给出的云、贵、陕、青、冀、川等地质灾害最多省区的信息进行判断。 2.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在图3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② ① 暴雨 ③ 图3
④ 堰塞湖 灾害数量(次) 云 贵 陕 青 冀 川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答案】C
【解析】以联系图为情景,考查自然灾害的关联性,思维能力主要体现为推理判断、探究、试误,属于较易试题。 二、双项选择题
3.(2007年高考广东卷地理)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 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 【答案】D
【解析】本题是结合实际,运用大气运动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森林火灾。火灾发生时,火势顺风蔓延,高温、浓烟和一氧化碳,容易造成热烤中暑、烧伤、窒息或中毒,从而危及生命。地面受热,空气会上升,与地势低洼处的冷空气间形成对流。空气冷热变化剧烈,导致风向多变。身处森林着火区域,应当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附近有水的话最好把身上的衣服浸湿。然后要判明火势大小、火苗延烧的方向,如果处在下风向,要果断地迎风对火突破包围,切不可顺风逃生,这样会使自己置身火海之中。躲避不及时,应选在附近没有可燃物的平地卧地避烟,切不可选择低洼地或坑、洞,因为低洼地和坑洞容易沉积烟尘。如果突然感觉到无风的时候更不能麻痹大意,这时往往意味着风向将会发生变化或者逆转,一旦逃避不及,容易造成伤亡。 三、综合题
4.(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海南卷,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遭遇暴雨时,常出现水漫街面、低洼处建筑被浸泡等内涝现象,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试分析这些城市暴雨成灾的原因。
【答案】(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存在缺陷,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系统老化),遭遇暴雨时雨水易在短时间汇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 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
【解析】要抓住“城市”“暴雨”“灾害”等关键词回答问题。暴雨时汇水速度快,城市排水速度慢,就造成洪涝灾害。“城市为什么排水速度慢”就成为该题的中心问题和得分点,可以从城市地表硬化,排水系统老化,城市规划等方面重点作答。
5.(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31)(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图12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南海诸岛
图例
涝渍灾害区 图12
河流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6分) (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4分)
【答案】(1)主要位于平面地区,地抛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解析】(1)首先要找出渍涝灾害的地区分布特点:河流中下游平原、季风区、东部经济带,然后就可以一一对应分析其形成原因;(2)审题要准,把握问题指向是“预防措施”,避免答非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