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特训】2018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重点题型突破题型七 探究性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4:13: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题型七 探究性试题

类型1 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错误! (2016南充)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氢氧化钙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于是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大胆提出猜想,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成分?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1)【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溶液中的溶质只有________ 猜想Ⅱ: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 HCl 猜想Ⅲ: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 Ca(OH)2 猜想Ⅳ: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 Ca(OH)2 HCl

(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讨论,同学们直接得出猜想________是不正确的。为了验证余下的哪一个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

(3)【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②再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里面加入适量CaCO3 实验现象 ________ ________ 有气泡 生成 实验结论 猜想Ⅲ 不正确 猜想____不正确 猜想____正确 (4)有气泡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拓展】:还可以单独用下列哪种物质来证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________。 A.CuO B.AgNO3 C.Cu D.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思路: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物质的成分存在两种情况:

①只有生成物;②生成物和其中一种过量的反应物(【注意】因为反应物之间会发生反应,所以不能共存)。按照下列步骤提出合理的猜想:

第一步:写出化学方程式,A+BC+D

第二步:?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物质的成分为C+D进行猜?A过量:反应后物质的成分为C+D+A想

?

??B过量:反应后物质的成分为C+D+B

【注意】若为陌生反应,则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之元素守恒及题中资料和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针对本题】氢氧化钙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氢氧化钙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Ca(OH)2 盐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HCl

进行实验第一步:确定所要检验的物质。 ①生成物C和D是一定存在的,无需检验。

现象?―→Ⅰ?A―

②反应物的检验?现象

?B――→Ⅱ?

【注意】生成物如果对反应物的检验造成干扰,则需先除去生成物,再进行检验。

【针对本题】溶液中的溶质中肯定含有CaCl2,只需检验是否存在HCl或Ca(OH)2即可。 第二步:设计实验方案并得出结论

①掌握实验操作(试剂选择)、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物质+试剂――→现象――→结论(有无该物质)

②解答方法

第一种:根据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完善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步骤和对应的实验现象,以及物质的性质判断是否存在要验证的物质,继而得出结论。

【针对本题】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现象是产生气泡。分析如下:第一步分析的3种物质中CaCl2和Ca(OH)2都不能与碳酸钙反应,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气体的只有HCl。由此可得出结论猜想Ⅰ和猜想Ⅲ不成立,猜想Ⅱ成立。

第二种:根据实验结论完善实验现象或步骤。 这种存在两种情况:①试剂和现象之间相互确定;②根据实验操作中所选试剂和结论确定现象。可以根据第一种方法进行反推,然后确定试剂和现象。

【针对本题】实验结论是猜想Ⅲ不成立,则不存在Ca(OH)2。再根据所加试剂为无色酚酞试液,推出实验现象为溶液不变色(即无明显现象)。K1.(2016西宁)

反映

决定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三个实验。

第1题图

(1)A试管中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B、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所示),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有NaCl 乙同学猜想:有NaCl、CaCl2 丙同学猜想:有NaCl、CaCl2、HCl

你的猜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你认为________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 我的猜想成立 【反思与总结】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________。

2.(2016呼和浩特)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一定量的NaHC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待反应完全后(假设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用品】pH试纸、Zn片、氧化铜粉末、稀H2SO4、NaOH溶液、BaCl2溶液。 【假设猜想】猜想一:Na2SO4 猜想二:Na2SO4、NaHCO3 猜想三:Na2SO4、H2SO4 【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现象或结论填空。

实验方案 A B C D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无气泡产生 ________ 试纸变色,对照 比色卡,pH<7 猜想三正确 ______________ 猜想三正确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三正确 【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你还有什么不同类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宿迁)某兴趣小组同学欲探究NaOH溶液与CO2气体的反应,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1)若导管a与b连接,将分液漏斗中的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关闭分液漏斗上的活塞,振荡,然后打开导管上的活塞,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