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20 17:14: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六单元知识点填空(无答案)新
人教版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 赫鲁晓夫改革
开始:1953年 逝世, 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并开始进行改革。
目的:针对 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
内容:在 、 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详见P61阅读文字)。 效果: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模式,但并未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结果:1964年, 被迫下台。
失败原因:改革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小修小补,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加之他的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导致改革失败。 2、 戈尔巴乔夫改革
开始:1985年 上台。 目的:针对苏联 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
内容(作用):首先把 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后来转到政治方面,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 制。 结果:国家 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3、 苏联解体
经过:1991年8月19日的“ 事件”,试图通过政变来摆脱危机,结果失败。 实际上失去了领导者的威望和权力。 年底,苏联解体。 解体标志:1991年12月21日,“ ” 的成立;12月25日晚, 宣布辞职。
影响: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也说明 主义遭遇挫折,但这只是 这种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① 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和“国际政治新思维”是苏联解体最直接的原因。② 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原因。高度集中且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的实现,致使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③ 西方国家的干预、压力和“和平演变”战略,也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外部原因。 一、 课堂训练
1.完成P62“动脑筋”
2.完成P63的“活动与探究”: (会议)以后中国开始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改革,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
体和苏共的垮台。出现不同的结果可从这几个方面分析:①改革中是否坚持以 为中心,大力发展 ,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②是否坚持 的
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 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③是否重视国内 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④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等是否采取了正确的对策。
3.斯大林逝世后,继任的苏联领导人是( )。
A.戈尔巴乔夫 B.赫鲁晓夫 C.叶利钦 D.勃列日涅夫 4.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是( )。
A.彻底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一定程度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C.造成苏联的解体 D.使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5.20世纪80年代上台的苏联领导人是( )。
A.叶利钦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赫鲁晓夫
6.1991年12月25日,红蓝白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以此为标志而结束的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 )。
A.67年 B.69年 C.75年 D.74年
7.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这句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 )
A.国家已经四分五裂 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C.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D.执政党失去了政权
8. 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务。这位领导人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戈尔巴乔夫 D.
叶利钦
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重点:匈牙利的改革
(1)背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 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
(2)目的:通过 推动经济的发展。
(3)措施: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经济上,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
2.难点:东欧剧变
(1)东欧剧变的原因及其实质
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不适应 发展的要求。 实质: 发生改变。
(2)从东欧剧变,看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 东欧各国大都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在二战后初期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作用,但以后这一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各国出现经济困难,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3)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 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 的内外政策;②大力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 的优越性;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 ;④加强 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
1、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印度一直遭受 的殖民奴役。印度自19世纪中期以来进行了许多次民族独立斗争,如民族大起义; 后独立运动高潮是“再次”出现的。1947年英国
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中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为 和 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1950年和1956年印、巴两国分别宣告成立,结束了印度遭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领导人物: )
(2)印度独立前后,亚洲取得独立国家还有巴基斯坦、缅甸、老挝、柬埔寨、马来亚、韩国、锡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其中 、 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 2、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1)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主要经过:
发起:1952年埃及在 领导下赢得真正的独立,1956年收回 运河主权;
高潮:三十多个国家五六十年代独立,其中1960年有17个国家独立,被称为“ ”;
深入:1990年 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3、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1)古巴长期处于 控制之下。1959年,在 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了独立、民主的新古巴,走上了 道路。古巴的独立沉重打击美国在拉美的霸权,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2)继古巴独立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事件是1991年底 人民收回运河主权。 三、课堂训练
亚非拉独立与振兴历史进程表(19世纪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 地区时间 1947年 1950年 1952年 1953年 1956年 1959年 1960年 70年代 90年代 亚洲 “蒙巴顿方案”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建立 非洲 埃及起义 埃及独立 独立运动深入发展 古巴武装起义 巴拿马收回运河部分权利 拉丁美洲 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1、战火频仍的中东
1)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A.历史上犹太人(希伯莱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居住过。(见P75阅读文段)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沦为 的“委任统治地”,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C.犹太人在二战中受尽迫害的经历颇得世人同情,战后 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
D.1948年 国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此后,该地区战火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