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8 8:15: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 观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盐、屹、昂”等12个生字;会写“潮、剧、堤”等15个生字;理解“笼罩、屹立、人声鼎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课文按顺序、抓特点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边读边想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学习课文按顺序、抓特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多种方法理解课文词语;懂得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 【教学方法】 想象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过大海涨潮时的情形吗?想不想看? 2.播放视频《潮水》。

3.你们喜欢吗?你们知道潮水形成的原因吗?课件出示补充资料: 潮汐是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潮水一般出现在日出和日落时,是由于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增大,导致海水受到引

力影响,然后出现涨潮。

想不想去看更多的更精彩的大潮呢?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1课。(板书课题:1.观潮)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想办法解决,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带音生字:罩、屹、鼎、沸、贯、崩、恢

(1) 学生自由读生字。

(2) 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 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 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罩”是翘舌音。)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3.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笼罩 屹立 人声鼎沸 横贯 山崩地裂 恢复 (1)各种形式读词语。(自由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 (2)词语理解。哪个词语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4.理解相关词语: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比喻坚定不可动摇。人声鼎沸: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地面开裂,形容声响巨大或变化剧烈。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

5.学习多音字:号:hào(号码)háo(号叫);闷:mēn(闷热)mèn(憋闷)

6.把生字带到课文中你还能认识吗?同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单地话概括出来?(这篇课文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看看钱塘江大潮是怎么个壮观。

三、精读领悟 1. 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 (第1段):指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且这一称赞由来已久。

第二部分(第2段):写了潮来之前,钱塘江上的景色以及观潮的人很多,热情很高。

第三部分(第3、4段):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段):写潮退后的景象。 2.学习第1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交流:一是总领全文;二是设置悬念,引起下文,让人思考“奇”在哪里。

过渡:我们具体看看作者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奇观”? 3.学习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

(2)“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人们的眼前。”改为“眼前是宽阔的钱塘江”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横卧”一词极具动态感和画面感,可以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钱塘江雄浑的气势和壮阔的场面,改后的句子无此效果。)

(3)找出描写潮来前江面样子的句子?(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4)结合原文理解“若隐若现”。读一读相关句子: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理解:因为距离远而且又有雾,所以理解为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意思。

(4)找出描写观潮人情形的句子。(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5)“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人山人海”说明观潮人之多;“等着、盼着”说明人们非常期待海潮的出现。)

4.学习第3、4段。

(1)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由远及近的顺序) (2)第三段中如何写远处潮来时的情景的?(声音:隆隆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形状:水天相接处出现一条白线。)

(3)对潮来时近处的描写作者又抓住了哪几个方面?(声音、形状、颜色) (4)分别从以上三个方面找出近距离描写潮来时的词句?(形状:白线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