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15:18: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4.2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是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政府的职能》、《政府的责任》以及《政府权力:依法行政》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体现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因此该框占有重要地位。
2.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评价一项加强对政府的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说明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行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二、说学生
那么正如一个广告语说的那样,成功之路从头开始,教学之路则从认识学生开始,高一学生涉足社会较浅,特别是直接与政府的行政方式和行政方法接触相对较少,加上学生辨别能力不强、思想容易极端化,容易对政府工作产生片面看法。本框题围绕政府权力为什么要监督、怎样监督?所涉及的都是理论性较强的问题,学生理解它有一定的困难。这些问题初中教材涉及较少,不过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从公民角度讲到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意义,可以通过回顾旧知识、迁移旧知识达到对新知识的学习。
三、说目标
基于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能力考虑,以及对于教材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也就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全面看问题的能力,探究的能力,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 ):
1.知识与能力:明确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掌握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我国民主监督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用正反两个案例引发学生对权力两面性的思考和归纳;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讲练结合,提高教学实效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通过认识人民监督政府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民主监督的政治素养;了解相关 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体会我国政府推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意义。
在了解本课的课程目标之后,我再确定本课的重难点: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是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只有理解这一点,才能明白如何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才能真正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因此,这是本课的重点。由于学生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问题比较生疏,理解这个知识点有一定困难,所以,它又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
我曾在一本教育书上看到,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指出,教育就是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去发现真理,所以本节课的我的教法是:
1情景导入法、合作探究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取源于生活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关注,要扮演“导演”的角色,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去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分析、讨论法。对于重、难点、易混点内容,通过分析讨论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好动、渴望表现自我的心理需求,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五.说学法
正所谓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而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所以教师在课堂当中,除了注重对知识点的传授之外了,还要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节课的学习方法我主要采用了:
(1)合作学习法。即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共同尝试解决问题。
1
(2)自我探究法。即学生要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对知识的理解,这也是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体现。
无论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还是学习方法的制定都是为了教学过程来服务的,那么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五个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群众喉舌 政府镜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课如何对于本节课的成败起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一开始我将带领学生一起回忆上堂课政府的权利:依法行使的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若政府没依法行政怎么办?以此唤醒学生的学习思维;并运用多媒体播放《焦点访谈》视频。自十八大后,许多高官落马,社会公众关注腐败问题,学生看完视频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探究和讨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之后课堂教学的展开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探究一:为什么《焦点访谈》备受众人关注?在我们国家,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
通过探究引出本节课的问题:权力需要监督。教师提出提纲让学生阅读课本。这样,通过创设学习情境,为本课定下情感基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通过问题探究引发学生从深层次思考权力的运用需要制约和监督,否则容易滋生腐败。
环节二 合作学习 突出重点 对于政府权力实行制约与监督,是对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有关政府行使权力的价值取向、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途径和意义等知识进行系统的阐述。为了突出重点,使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首先,我将用PPT展示:“贪官语录”
——原广西玉林市委书记李乘龙说:我的权力太大,监督机构对我形同虚设。 ——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说:我当上副省长以后,天马行空来去自由。 问题:
1. 作为高级政府官员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违法乱纪、滥用权力的现象? 2.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什么?
3.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什么重大意义?
学生分析1后,教师引导: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一: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特别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政府的权力是法律和人民赋予的,政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政府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人民也有权监督政府。 学生合作谈论问题2(培养学生扩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概括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是通过民主监督和法律制度的制约来实现的,即一靠民主(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真正约束掌权者的行为)。二靠法制(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权力按法律行使,合理运行),民主和法制两者缺一不可。这样的安排既具说服力,又有一定的概括性。
学生合作讨论问题3 ,进而指导学生阅读并完整回答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的重大意义,提示学生从监督者、被监督者以及国家、社会等角度来思考意义。这类意义型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所以教师只需进行一定的引导,把答案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
环节三 材料分析 突破难点
既然对政府权力监督和制约有必要性且意义重要。在这里我请学生讨论: 1.我国历史上对于权力监督有哪些机构?
2.联系当前状况如何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
请学生回答问题1后,教师分析:对于权力的监督问题,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此都有深刻的论述, 请学生阅读教材P47页,师生讨论观点一和观点二。
2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孟德斯鸠 总结知识点:教材通过引用两句中外名言,说明要从权力系统内部和外部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孟德斯鸠作为西方三权分立学说的创立者,强调系统内权力制衡是保证权力不被滥用的根本途径。我国古代学者王充的名言,强调公众监督属于外部监督。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考虑这两种观点,也可以引导学生从系统内部和系统外部两个角度理解,归纳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这样,通过两个经典名言(学生活动:“知政失者在草野”,说明对于政权的监督要靠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告诉我们要通过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所以制约和监督权力的这一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民主和法制两者缺一不可。)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两者缺一不可。(板书) (对于学生举例腐败事例的有效信息进行板书,目的在于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监督渠道或方式的探究。)】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本47页的图表体系,按不同监督主体,请分析归纳总结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并适当进行课堂练习,展示例子,让学生判断监督的形式,加深行政监督体系理解。
通过合作讨论,让学生扩展自己的思维,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弥补自己在知识储备和思维方式上的缺陷和不足。通过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图的展示和讲解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判断监督的方式以达到对新知的巩固、深化和提高。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全面看问题的能力,再结合教师的讲授,给学生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环节四 情景回归 参与体验(教学内容:为政务公开喝彩) 探究问题:什么是政务公开,目的何在,有何意义? 我将引导学生,想想我省的政务公开开展的如何呢?怎样才能了解到这些内容呢?这样,通过联系本省的在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方面的做法,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拉近了学生与政治生活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参与民主监督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可以把其他相关的网站如市政府门户网站介绍给大家,我国各级政府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
然后,我将让学生们思考实施政务公开有什么意义?对于其意义同样是让学生根据其特点进行概括,达到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提升。
环节五 课堂小结 巩固知识 本节课我采用线索性的板书,整个知识结构一目了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我将课堂小结交由学生完成,请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结合我的板书设计来进行小结,以此来帮助教师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同时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我的实习指导老师告诉过我们,政治这一门学科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去,所以在课堂的最后请学生调查政府或乡镇政府政务公开的相关内容,以此培养学生对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检验他们对知识的真正掌握情况,以此达到情感的升华,本节课,我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以及探究性,不仅让他们懂得知识,更让他们相信知识,并且将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去,最终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分析本课基本观点,明确知识结构,升华学生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为监督政府而努力尝试,为将来成为制度设计者而努力读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