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义的演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8:28: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十三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论文类别:小学语文

词义的古今演变

张志奎 电话18996606200

重庆市巫山县南峰小学

摘要: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符号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词汇的演变是

语言发展变化中的一个主要方面。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其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反映也最灵敏。本文重点从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等三方面讨论词义演变的方式。并从社会因素、历史因素、语言学方面因素分析引起词义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另外还对汉语词义演变的规律谈一点不成熟的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引起学者们研究的兴趣,壮大汉语研究的队伍。同时通过对词义演变的原因和方式的分析,加深自己对词语本质及词义演变历史的理解,提高运用汉语的能力。

关键词:词义、演变、原因、方式、规律

词义演变是指词的形式不变而词的意义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词义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语言是发展的,尤其是词汇,它的发展演变更为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发展,绝大多数词的意义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引起词义变化的因素很复杂,现实现象的变化、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都可以引起词义的发展。而且词义演变的形式也很多,根据演变的结果大致可以归纳为意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

一、词义演变的形式

1、扩大。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词义从古义过度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词义的扩大。还有义项的增多也应该看作词义的扩大,有些学者对此持不同意见,但我认为这样能将问题简单化,有利于研究。

(1)发生在较早时候的词义扩大

汉语的“江”、“河”,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如《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史记·项羽本纪》:“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后来“江”、“河”逐渐作为河流的通称。

菜:古义指蔬菜,《说文·艹》:“菜草之可食者。”注:“菜,谓芹藻之属。”到了宋代,菜仍不含肉、蛋等副食。后来才指与饭同吃的菜。皮:古专指兽皮。《礼记·坊记》郑玄注:“古者杀牲,食其肉,坐其皮。”今泛指多种事物的表面部分以及皮一样的东西。

(2)发生在当今的词义扩大

牛:原指哺乳动物,力气大。今天,“牛”产生了新的义项,表示势头好的意思,如牛市,指股市行情好。还有能干的意思,如牛人,这个人真牛!

粉丝:以前指一种食物,在今天,它有一个时髦的意义,那就是忠实的崇拜者,如某人是刘德华的“粉丝”。某人的粉丝过百万,说明哪个人的名气大、追随者多。

腕:本指手与手臂相连的部位,现在还有另一个意义,就是名气大的人,明星、名人。某人以前只是一个普通人,因一部戏红了,成了大腕了。

2、缩小。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缩小,即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宽泛到狭窄,采取了全面收敛的方式,使古义所表示的范围大于今义,就是词义的缩小。例如:

池。《诗经·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中“池”都指护城河。“池”因有水,古时也用来指“池塘”,如《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池塘”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成为常用意义,“护城河”的意义则已经不用,只保存在成语“金城汤池”中。

金。古义指金属的总称。《说文·金部》:“五色金也。”银注为“白金也”,铅注为“青金也”,铜注为“赤金也”。可见,“金”起初是指一切金属,当铁锡铜银等广泛使用后,词义就发生了变化,“金”逐渐主要指黄金了。

3、转移。如果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实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两者之间没有类属的关系,这种演变就是词义的转移。

1)词义的转移。例如:

步。原来指“行走”,干宝《搜神记》:“寄入视穴,??于是寄乃缓步而归。”今天的“徒步”“安步当车”中还保留着这个意义,后来指“脚步”“步伐”(原

来是跨出一脚再跨出一脚的距离叫“步”,《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现在指只跨出一脚的距离)。今有双音词“步伐”。

坟。本指大的土堆、河堤。《楚辞·九章·哀郅》“登大坟以远望兮”,这里就是指大的土堆。在远古,人死了,埋起来,并不堆土,后来才在墓穴上堆土,堆成一个大堆。后来,坟由土堆转指坟墓。

2)词义色彩的转移

a、由褒义到贬义。 如“复辟”、“爪牙”。《明史·王骥传》:“石亭、徐有贞等奉英宗复辟”。这里“复辟”是指恢复君位,与今义指“被打垮的统治者恢复原有的统治地位或被推翻的制度复活”很不一样。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这里的“爪牙”是得力帮手的意思,属于褒义。今义的“爪牙”为“党羽”、“走狗”,完全是贬义。

b、由贬义到褒义。 深刻:严峻苛刻。《史记·酷吏列传》:“是时赵禹、张汤以深刻为九卿矣。”

现代汉语“深刻”一般指深厚;深切透彻。再 如“锻炼”,在古代除了冶炼的意义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的意思。《汉书·路温舒传》:“则锻炼而周纳之”。《后汉书·韦彪传》:“锻炼之吏,持心近薄”。注:“锻炼,犹言成熟也。言深文之吏,入人之罪,犹工冶与铸陶,锻炼使之成熟也”。在现代汉语中,“锻炼”完全是褒义,如“劳动锻炼”、“思想锻炼”、“锻炼身体”等。

c、由中性到褒义 。例如“祥”,古义指预兆,有凶有吉,是一个中性词。今指吉祥,变成了褒义词。

d、由中性到贬义 。例如“小醜”,本来指地位低下或政治上很不重要的人物,后来指小人。再如“卑鄙”一词,古义指出身低微,见识浅陋,是一个表示谦虚的词。今义指品行恶劣,是一个贬义词。

二、词义演变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变化的背后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只有在对原因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才能更好的去把握词义演变的规律。所以,很有必要讨论一下汉语词义演变的原因。语言是发展的,尤其是词汇,它的发展演变更为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发展,绝大多数词的意义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