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学试题库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3:18: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该概念是为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修订版中提出的。含义是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3、VOC

(美国环境署)除了CO、碳酸、金属碳化物、碳 酸盐以及碳酸氨等一些参与大气中光化学反应之外的含碳化合物,包括苯类、TDI、利用自然的手段(热压、风压等)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把建筑物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排出室内通风换气方式。 2、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是指利用机械手段(风机、风扇等)产生压力差来实现空气流动的方式。可分为混合通风、置换通风和个性送风三种形式。 醚酯类、甲基乙酸和甲基硅酸等等。 4、暴露水平评价

暴露水平评价指对暴露人群中发生或预期将发生的人体危害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 (1)主观不良反应发生率;(2)临床症状和体症;(3)效应生物标志; (4)相关疾病发生率。 5、可感阈值:

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50%)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不定义区别开来的气味浓度。 6、 可识别阈值

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50%)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某种已知区别区分开的气味浓度。它比可感阈值高2~5倍。 7、感知负荷

表征室内污染源的强弱,单位olf。被一个标准人引起的感知污染负荷成为1olf。 8、感知空气品质

表示在一定的通风量情况下,人对室内污染源的感觉。单位为pol。1pol表示在一个空间内,1olf分感观负荷的源,在通风量1L/s下的感知空气品质。

第六章 通风及气流组织 1、自然通风

3、混合通风

将空气以一股或多股的形式从工作区外以射流的形式送入房间,射入的过程中卷吸一定数量的室内空气,让回流区在人的工作区附近,从而可以保证工作区的风速合适、温度比较均匀。缺点是空气容易污染。 4、置换通风

将处理过的空气直接送入到人的工作区(呼吸区),使人率先接触到新鲜空气,从而改善呼吸区的空气品质。优点是工作区的空气品质较高,且节约能源。 5、个性送风

将处理好的新鲜空气直接送至人员主要活动区域,同时人员可以根据各自的舒适性要求调节送风参数,实现有限区域内的个性化控制。优点:可以保证人吸入的空气质量而又不必将周围所有空气控制在合适的温度和浓度范围内具有很高的通风效率,可以大大减少通风量和能量消耗 6、换气效率

新鲜空气置换原有空气的快慢与活塞通风下置换快慢的比值。 7、余热排除效率

也称投入能量利用系数,指排放温度与送风温度之差,除以工作区平均温度与送风温度之差的值。它用来考察气流组织形式的能量利

用有效性。在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中,下送上回形式的余热利用效率最高,一般大于1。 8、空气扩散性能指标

满足规定风速和温度要求的测点数与总测点数之比。ADPI值越大,说明感到热舒适的人群比例越大。在一般情况下,应使ADPI≥80%。 累计分布声级就是用声级出现的累计概率来表示这类噪声的大小。累计分布声级Lx,是表示测量时间的X%噪声所超过的声级。通常,在评价交通噪声或其他噪声时,多用L10,L50,L90 。 7、混响时间

在声源停止发声后衰减60dB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

第七章 建筑声环境 1、声功率

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单位为W。 2、声强

衡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音强弱的物理量,单位W/m2。人耳能听到的下限声强为10-12W/m2,上限声强为1W/m2。人耳的容许声强范围为1万亿倍。 3、分贝

分贝: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例A1和A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声压级LP=20lg(P/P0)。 4、A声级

参考40方等响曲线,对500Hz以下的声音有较大的衰减,以模拟人耳对低频不敏感的特性。 5、等效连续A声级

某一时间间隔内A计权声压级的能量平均意义上的等效声级,简称等效声级。在对不稳态噪声的大量调查中,已证明等效连续A声级与人的主观反映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我国使用该量作为噪声评价指标。 6、统计声级

8、混响半径

在直达的声能密度与反射声的声能密度相等处,距声源的距离,也称临界半径。 9、降噪系数

工程上常把250、500、1000、2000Hz四个频率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降噪系数。 10、消声器

消声器是一种允许气流通过,又能有效阻止或减弱噪声向外传播的装置。甚至可降低噪声20~40dB,分为阻性消声器、抗式消声器和阻抗式消声器。其中高频噪声选择阻性消声器,中低频噪声选用抗式消声器,宽频噪声选用阻抗式消声器。 11、掩蔽噪声

利用电子设备产生的背景噪声掩蔽令人讨厌的噪声,以解决噪声控制问题,该背景噪声称为掩蔽噪声。掩蔽噪声通常被比喻为“声学香料” 或“声学除臭剂”。

第八章 建筑光环境 1、光通量:

被人眼感觉为光的那部分辐射通量称为光通量,光通量表明了光源的发光能力,光通量用表示,单位为流明(lm)。

2、发光强度

光通量的空间密度,称发光强度。发光强度表征光源发出的光通量在空间的分布状况 ,发光强度用I表示,单位为坎德拉(cd)。光源在某一方向上的发光强度为光源在这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光通量。 3、(光)亮度

将某一正在发射光线的表面的明亮程度定量表示出来的量。包括物理亮度和主观亮度。 4、视野

观察者正视前方时,头和眼睛都保持不动时,这样所察觉到的空间范围称~。 5、视觉敏锐度

医学上称视力。指人凭借视觉器官感知物体的细节和形状的敏锐程度视觉敏锐度等于刚刚能分辩的视角的倒数,它表示视觉系统分辩细小物体的能力。这一能力与个人、视看条件均有关系。 6、采光系数

指全阴天条件下,室内测量点直接或间接接受天空扩散光所形成的水平照度与室外同一时间不受遮挡的该天空半球的扩散光在水平面上产生的照度比值。

《建筑环境学》题库——问答题 第一章 绪论 1、简述中国风水

中国风水以八卦五行、河图洛书为基础。在建筑选址方面认为:背山面水向阳最好;在建筑布局方面主义空间分割、方位调整、色彩运用;认为不好的住宅物理环境对人的心理有影响。它的合理部分在于认为环境因素影响人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风水的理论更多的

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缺乏理性分析的提炼。然而目前的多数江湖术士,败坏了风水的名声。 2、简述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

任务一: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 任务二: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 任务三: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第二章 建筑外环境

1、详述热岛现象的定义、特点、形成原因、造成后果以及防止热导现象的措施。 (1)定义

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且市内各区的温度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称为“热岛现象” (2)特点

热岛强度会随气象条件和人为因素不同出现明显的非周期变化。 气象条件:风速、云量、太阳直接辐射 人为因素:空调散热量、车流量

各种气候要素和城市布局也对热岛有影响。

例如:高纬度寒冷地区城市人工取暖消耗能量多,人为热排放量大,热岛强度增大,而常年湿热多云多雨或多大风的地区热岛强度偏弱 城市呈团块状紧凑不知,则热岛现象增强,城市呈条形状或呈星形分散结构,则热岛现象减弱 (3)形成的原因

城市下垫面特殊的物理性质、城市内的低风速、城市内较大的人为热等

(4)造成后果

a 对大范围内的大气污染有很大的影响

b 人类有许多疾病就是在“热岛效应”下引发的

c 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不但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还成为人们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和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5)防止热岛效应

a 以采用改变城市建筑物表面涂上白色或换上浅颜色的材料,以减少吸收太阳辐射

b 在路边、花园和屋顶种花栽树,可使城市温度下降

c 加强城市规划,选择合理的城市结构模式,树立城市生态学观念,统筹安排工厂区、居民区。尤其是热岛区要加强绿化,通过植物吸收热量来改善城市小气候

d 将城区分散的热源集中控制,提高工业热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热量散失和释放,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措施

城市“热岛效应”并不是无法可制,比如上海和英国伦敦近几年“热岛效应”就有所改善。 2、简述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分为5个分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地区。目的在于使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能方针。划分分区的主要指标:累年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温度。划分分区的辅助指标:累年日平均温度<=5度和>=25度的天数。 3、简述建筑气候区

分为七个一级区,I、II、III、IV、V、VI、VII,适用于一般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划分一级区的主要指标:一月七月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划分一级区的辅助指标:年降水量、累年日平均温度

<=5度和>=25度的天数。一级区下又划分为若干个二级区,二级区的主要指标:一月七月平均温度、冻土性质、最大风速、年降水量。

第三章 建筑热湿环境

1、简述得热量和冷负荷之间的关系。

任一时刻房间瞬时得热量的总和未必等于同一时间的瞬时冷负荷。得热量转换为冷负荷一般要经过幅值上衰减、时间上延迟。 2、谐波反应法和冷负荷系数法的特点、共性、区别 答:(1)两种方法的特点为: ①使用谐波反应法求解冷负荷 a 边界条件按傅里叶级数展开 b 求对单元扰量的响应 (a)把室内空气温度固定

(b)给出常规室内热源的对流和辐射热的比例 (c)各内表面的辐射热量的分配比例

(d)给出常规建筑对常规扰量的各阶衰减倍数和延迟时间 c 把对单元扰量的响应进行叠加求和 ② 使用冷负荷系数法求解 a 边界条件按等时间间隔离散 b求对单元扰量的响应 (a)把室内空气温度固定

(b)把外扰通过围护结构形成的瞬时冷负荷表述为瞬时冷负荷温差

(c) 不计算房间蓄热特性的影响 c 把对单元扰量的响应进行叠加求和 (2)两种方法的共性为:

二者没有实质的区别,只是处理手法的不同而已 ①针对相同类型的围护结构,两者计算结果基本相同 ②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得热和冷负荷之间的区别 ③把室内空气温度作为常数 ④对长波辐射做了简化处理

⑤忽略了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在围护结构内表面之间的光斑的影响 ⑥对辐射造成的影响做了过多的简化

⑦如果被研究的房间与这些假定差的比较远,所求得的冷负荷就有较大误差

(3) 两种方法的区别是: ① 边界条件的离散方法不同 ② 是否考虑了房间内蓄热的影响 ③ 外窗日射冷负荷的计算

(4) 两种方法的计算精度差不多,但经多名专家计算结果表明:谐波反应法的精度一般较高。

第四章 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1、简述影响人体热感觉的因素 (1)冷热刺激的存在 (2)刺激的延续时间 (3)原有的热状态 (4)皮肤温度 (5)核心温度 (6)环境温度

2、简述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 (1)冷热刺激的存在

(2)刺激的延续时间 (3)原有的热状态 (4)皮肤温度 (5)核心温度 (6)环境温度 (7)空气湿度 (8)垂直温差 (9)吹风感 (10)辐射不均匀性 (11)其他因素

3、服装吸收了汗液后,热阻如何变化? 答:服装吸收了汗液后 (1)热阻增加

一方面:服装对皮肤表面的水蒸气扩散有一个附加的阻力; 另一方面:服装吸收部分汗液,使得只有剩余部分汗液蒸发冷却皮肤

(2)热阻减少

一方面:衣服潮湿导致导热系数增加

另一方面:在显热传热基础上增加了潜热换热

总的来说,服装吸收了汗液后,热阻降低,会使人凉快。 4、请叙述PMV的定义、理论依据、适用性和局限性 答:(1)定义

引入反映人体热平衡偏离程度的热负荷,得出的一个代表同一环境下绝大多数人热感觉的概念,采用7级分度 (2) 理论依据

人体处于稳态的热环境下,人体的热负荷越大,人体偏离热舒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