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培优课教案_10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3:39: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3、记住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前秦(氐族)

通过对八王之乱与西晋分封制是否有直接关系和西晋速亡原因等问题的讨论中,学会比较分析和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和民族团结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晋的建立和“八王之乱”. 难点:西晋兴亡的原因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讨论相结合;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导致三国鼎立,中国历史由统一转向了分裂。

(魏、蜀、吴)——展示实力表(PPT)) 提问:三国中实力最强者、最弱者? 魏国权利被谁控制?

接下来的历史是怎样发展的呢? 一. 西晋建立(自主学习、感知教材)

问题探究:1.三国后期,三个政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最终统一三国的是谁?

2.司马氏完成三国统一大业之后的情形使怎么样的呢?

教师讲解: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大权。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国最先被魏国灭亡。20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 “西晋”。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材料研读:“孔方兄”

王凯和石崇斗富(社会风气:唯利是图、享乐盛行)

识记:1.263年,魏国灭蜀。

2.西晋建立:266年,司马炎(晋武帝),定都洛阳。 3.西晋统一:280年,灭吴,统一全国(三国结束) 4.腐朽统治:唯利是图,享乐主义

教师总结: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奢侈腐化的西晋,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西晋快速走向灭亡的呢?

二. 八王之乱(自主学习、感知历史)

问题探究:八王混战与西晋实行的分封制有直接关系吗?

教师总结: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据守州郡重镇,宗室诸王手握重兵,掌管民事,势力日渐强大。八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互相混战。所以,分封制是使西晋灭亡的原因之一。 识记:1.背景:封王掌握实权,皇帝昏庸,朝政腐败 2.时间:晋惠帝在位时 3.目的:争夺中央政权

4.过程: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历时16年,史称“八王之乱”,耗竭了西

晋的国力。

5.影响:①西晋衰落;②形成古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三.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自主学习、感知历史)

问题探究: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原因?

2.内迁主要民族有哪些?

3.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

教师分析:东汉末年以来,由于北方战乱频繁,中原人口开始往南方迁移,特别是在西晋“八王之乱”时,中原人口更是大规模南迁,造成中原人口减少,使游牧民族进入中原成为可能,加之中原自然条件优越,先进文化具有吸引力,所以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进入中原,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五胡内迁后,西晋向其收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人口。由于受到西晋统治者的压

迫,由此民族矛盾激化,反抗斗争高涨,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问题探究:西晋速亡的原因? 落实: 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2、八王之乱,耗竭国力; 3、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西晋亡后,从四世纪初到五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四世纪后期,氐族符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大,统一了黄河流域。(苻坚——王猛) 识记:1.时间:东汉、魏、晋时期(西晋达到高峰) 2.主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五胡)

3.影响:①促进了民族交融;②西晋灭亡,北方政权十六国并立; 4.前秦(氐族)统一黄河流域

【课堂小结】

西晋的灭亡可以说是统治者咎由自取,回顾历史,夏桀的残暴,商纣的奢侈是最终亡国的原因,大秦帝国也因为施行暴政而导致农民大起义的爆发。历史留给我们深刻的教训,仁政治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谐发展才是我们的方向。 【作业】 识记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