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21:04: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全程教育是指不应将人受教育的时期仅限于青少年时代,而应该贯穿于人的生命全程。 (2)全域教育是指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场所仅限于学校,而应该遍布于全社会。
(3)全民教育是指不分性别、年龄、种族等,全民都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从而提高全民的素质。 (4)全面教育是指终身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的是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几乎由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体系支撑而形成和拓展的终身教育,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把终身教育思想确定为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并开始取得积极的成效;(2)以终身教育核心的大教育观的形成推动了教育学的垂构,它要求重新审视并构建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从世界范围看,教育学的理论建设,开始了新的内部纵向分化和综合,以及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结合的横向分化和综合,由小教育观向大教育观拓展,以大教育观推动小教育观的变革趋势已经形成;(3)初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基础层次和终身教育的序曲具有高度复杂的广泛性、综合性、多质性和效益滞后性,终身教育论的传播改变了初等教育固有的时空观和未来发展观,推动着初等教育观念的体系性转换。
2、联系当代中国素质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试述初等教育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 (1)教育具有高度复杂的广泛性和多质性。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在宏观层面涉及人类的古往今来,社会的方方面面,科学的各种门类。初等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庞大基石,它具有高度复杂的广泛性、综合性、多质性和效益滞后性,必须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立体式的研究。 (2)现代初等教育面临时代新课题。
第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初等教育的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对终身教育等新的教育观念,它必须对自己的目标、内容、方法进行全面反思,以自觉承担更为繁重的历史任务;第二,信息社会的步伐正在加快,新课题层出不穷,而解决这些课题都要牵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第三,对于当代中国来说,以培养面向未来的少年儿童为中心,广泛吸收和综合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更新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和知识能力结构,对新情况、新问题作出富于创造性的反应,形成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3)跨学科的研究,推进初等教育科学体系的完善。
现代初等教育研究向教育学以外的众多学科开放门户,有助于打破就教育论教育的狭隘框架和种种思维定势,产生新的科学成果,促进初等教育学和相关学科的共同繁盛。
当代中国素质教育的理念探讨,是在总结中国过往应试教育的历史教训和世界先进教育成果的基础进行的。素质教育完全可以而且必须从实际出发,综合相关科学的研究成果,寻求新的突破。素质教育是以世纪之交的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两个根本转变、两大文明建设为内在依据的,是为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而建构的现代教育模式。人才学指出,素质教育是全员成功、全型成功的人才工程,有利于大面积开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创造性人才资源。 · 综合题答案第一、二、三、四、五章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
11
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
2.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把马克思主义列为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中的( A综合性的主干学科)。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开始以分门别类的面目出现的时间是(C17-18世纪 )。 3.“计算机+插花艺术”是对哪一个国家企业管理艺术的概括(D日本 )。
4.教材所介绍的调查方法中,哪一种具体方法是与政治选举的预测一起发展起来的?(D抽样调查 )。
5.成为20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技术“起飞”的主要信号是(C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建立)。 6.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 7.系统论的创始人是(C贝塔朗菲
8.下列一组学科被认为是最为典型的综合学科(B现代管理学、人口科学、科学学 )。 9.世界哲学的三大发源地是(C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 10.“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观点的首倡者是(B克罗齐 三、简答题
1.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1)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2)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
(3)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
2.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有哪些变革?
(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 (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3.20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有哪些方面?
(1)深入开掘创作主体的艺术思维及心理;(2)重新认识文艺作品的形式; (3)注重研究文艺的接受问题;(4)进一步探索文艺与社会--文化系统的关系 四、论述题
当前世界和中国人从小学到大学,??????
答:(1)教育是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深受科学文化思潮发展的直接影响。人类科学的发展,总是沿着较低水平的综合向较为精细的分化,再由分化向较高水平的综合螺旋式路线前进。有分化才有综合,有较高水平的综合才有较高水平的分化。20世纪下半叶,综合发展逐步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界的自觉追求\打破学科孤立发展的围城\、\不要让一个专业的人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理论的力量在于综合,在于协同运用\的呼声日益强烈;研究骨干通才化;研究人员群体化:出现了文-文沟通,理-理沟通,文-理沟通,共同创造一个综合性的大科学体系的现
12
实可能性。当前的世界和中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在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场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强调文理综合。这正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乃至大科学综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产物。
(2)教育观念和科学文化思潮,说到底,都是社会实践需求和时代精神的反映。文理综合的教育观念和倡导综合发展的科学文化思潮,同样反映了20世纪下半叶新的社会实践的需求,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所谓新的社会实践的需求,就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对人的知识能力结构的需求;所谓新的时代精神的召唤,就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召唤。新的世纪,要求人类走出自然科技\指数增长\而人文精神失落\半个人的时代\;要求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结盟、交融;要求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改变重理轻文、重\智\轻\情\、重知识技能轻态度方法、重分析轻综合、重物质追求轻精神价值的培养\半个人\的倾向。从这样的角度,去认识以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与科学综合发展趋势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更为深刻地认识教学改革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
(3)联系实际进行论述(略)。
六到十章
一、名词解释:
1、经济自由主义:是与国家干预主义并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两大思潮之一。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它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2、语言与言语:索绪尔提出区分语言和言语:语言是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话语。前者是社会的、主要的,后者是个人的从属的
3、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瑞典的“回归教育”试验,理念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它所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如何适应人的终身发展需求。主要内容包括:全程教育、全域教育、全民教育和全面教育。 二、选择题
1.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B弗洛伊德)首创的,对整个心理学带来了很大冲击。 2.创立了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的是捷克斯洛伐克民主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A夸美纽斯)。 3.( C教育经济学)是介于经济学和教育学之间的,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并着重对教育进行经
4.有的学者倡导在科学研究中注入一种人文精神。这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以下哪种发展趋势的突出表现?(A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
5.认为天文学诞生于迷信、几何学诞生于贪婪、物理学诞生于虚荣的好奇心的著名人文主义者是(D卢梭)6.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开创得力于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骨干的倡导;其主要倡导者是(A蔡元培)
7.西方经济学的奠基者、《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作者是(B亚当·斯密
8.许多人认为,教育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正式形成的标志是(D杜威发表《民主主义与教育》 )
13
9.世界范围内开发和发掘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的兴起,主要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以下哪种发展趋势的具体表现?(B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
10.古希腊的思想家都参与教育活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不少具有科学意义的假说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些思想家中被尊为“遵循自然”教育思想的鼻祖的是(C亚里士多德 ) 四、简答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学的主要变革有哪些?
一是从古代走向现代(2分);二是从\异文化\研究到\本文化\研究(2分);三是从半封闭研究到开放性研究(1分);四是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人类学影响增大(1分)。 2.20世纪下半叶现代心理学有哪三股新潮?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心理学领域涌现了三股新潮:
一是在认识理论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取得重要进展;二是在人格理论领域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三是在情绪理论领域中,情绪心理学提出了新的假说。 3.现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潮是什么?
尽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纷繁复杂,但基本上属于两大经济思潮:一是经济自由主义。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二是国家干预主义。它的理论源头是16世纪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从20世纪30年代起,发展出了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并开始占主导地位。 四、论述题
有位学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座大城市里,…………
答:这两个案例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涉及学生、教师、家长的教育心理。第一,小学生期待的是关心、爱护和理解(两例皆然)。第二,教师的行为态度,小到课内外射向学生的视线的分配(第一例),大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和对学生发展的预期(第二例),都在小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消极(第一例)或积极(第二例)的影响。第三,家长过度的期望和呵护(第一例),或者是简单粗暴(第二例),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第一例中,在过度的呵护之下长大的、具有某种优越感的“小太阳”,心理上经不住也许只是短暂的偶然的挫折;第二例中,孩子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笼罩着阴影--可喜的是,这个孩子能尝试与命运抗争)。
如做进一步思索,在这类案例中,学生、教师、家长的教育心理都有特定着的社会心理背景。为什么说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呢?这可以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进行讨论。而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学一点心理学,以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给孩子以更多的关心、爱护、理解和疏导,给家长提出必要的有说服力的建议,向社会作积极宣传,实在是十分重要的。
14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