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9:39: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实验 标准曲线法测定罗丹明B的含量
1. 实验目的
(1)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2)掌握标准曲线法定量分析的技术,了解紫外可见光谱法进行纯组分定量分析的全过程。
(3)掌握不同浓度的配制和样品含量的计算。 2. 实验原理 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有形成单键的σ电子、有形成双键的π电子、有未成键的孤对n电子。当分子吸收一定能量的辐射能时,这些电子就会跃迁到较高的能级,此时电子所占的轨道称为反键轨道,而这种电子跃迁同内部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3] 在紫外吸收光谱中,电子的跃迁有σ→σ*、n→σ*、π→π*和n→π*四种类型, 各种跃迁类型所需要的能量依下列次序减小: σ→σ*>n→σ*>π→π*>n→π* 跃迁类型 吸收带 λmax/nm σ→σ* 远紫外区 n→σ* 端吸收 π→π* E1 带 K(E2) 带 n→π* R 带 特征 150 远紫外区测定 150 ~ 230 紫外区短波长端至远紫外区的强吸收 < 190 芳香环的双键吸收 < 217 共轭多烯、-C=C-C=O-等的吸收 200~400 含CO,NO 2 等n电子基团的吸收 典型基团 εmax C-C、C-H(在紫外光区观测不到) -OH、-NH? 、-X、-S (-C=C-C=C-)n >200 >10,000 C=O、C=S、-N=O、-N=N-、C=N <100 由于一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只能提供190~850nm范围的单色光,因此,我们只能测量n→σ*的跃迁,n→π*跃迁和部分π→π*跃迁的吸收,而对只能产生200nm以下吸收的σ→σ*的跃迁则无法测量。 紫外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分子中存在一些吸收带已被确认,其中有K带、R带、B带、E1和 E2带等。 K带是二个或二个以上π键共轭时,π电子向π * 反键轨道跃迁的结果,可简单表示为π→π * 。 R带是与双键相连接的杂原子(例如C=O、C=N、S=O等)上未成键电子的孤对电子向π * 反键轨道跃迁的结果,可简单表示为 n→π * 。 E1 带和E2 带是苯环上三个双键共轭体系中的π电子向π*反键轨道跃迁的结果,可简单表示为 π→π * 。
B带也是苯环上三个双键共轭体系中的π→π * 跃迁和苯环的振动相重叠引起的,但相对来说,该吸收带强度较弱。
以上各吸收带相对的波长位置由大到小的次序为:R、B、K、E2、 E1 ,但一般K和E带常合并成一个吸收带。
与可见光吸收光谱一样,在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中,在选定的波长下,吸光度与物质浓度的关系,也可用光的吸收定律即朗伯—比尔定律来描述:
A= lg (Io /I) =ε bc
其中A为溶液吸光度,Io为入射光强度,I为透射光强度,ε为该溶液摩尔吸光系数,b为溶液厚度,c为溶液浓度。
特征峰:
1. 吸收峰的形状及所在位置 ——定性、定结构的依据
2. 吸收峰的强度——定量的依据 A = lg(1/T)=κCL T:透射率
λ:摩尔吸收系数,单位:L·cm?1·mol?1 C:浓度 L:光程长
紫外可见光谱的两个重要特征 波峰:λmax, κ
例:λmaxEt = 279 nm (κ=5012,logk=3.7)
3. 仪器与试剂
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吸耳球,微量注射器。 试剂:罗丹明B溶液。 4. 实验内容与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配制一系列标准浓度的罗丹明B水溶液,用水作空白溶液,测紫外吸收光谱,确定λmax,绘制c-A标准曲线。(罗丹明B原液浓度1.000mM)
(2)未知罗丹明B溶液的紫外可见光谱
以水为空白溶液,测未知罗丹明B溶液的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5. 数据处理
(1)制作标准曲线。
(2)根据未知罗丹明B溶液在λmax的A,在标准曲线上查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