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探放水设计方案2015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1 13:45: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 .

第一章 概述

为了认真贯彻《煤矿防治水规定》,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生命安全,根据我矿的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我矿生产实际情况,制定唐一窿井探放水方案设计。

第二章 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岗位责任

一、探水工作领导组

组 长:刘冰

副组长::李红星、谢成华、李志高、胡柏生、段飞仁

组 员:曹先华、陈旭亮、曾小飞、唐社良、段中勇、欧海生、王富贵、焦勇、邓加兵

二、岗位责任

组 长:全面负责探放水调度工作。

副组长:具体负责探放水工作,配合组长调度人力、物力等后备物资。 技术部:履行岗位职责,根据总工的安排,制定防探放水措施,掌握开拓进度,及时填写图纸,为防探放水提供准确的技术资料,正确指导施工。

安监部:履行岗位职责,按照防探放水技术方案,进行现场监督,监视现场情况变化,随时按照程序上报矿调度室。

机电部:履行岗位职责,负责机电设备的配置与检修,保证探放水设备正常运转与电力供给。

通防部:履行岗位职责,随时监视各种害气体的变化情况,并及进行处理。

..........

. . .

调度室:履行岗位职责,负责调度通知、各种信息的上传下达,保证矿井通讯系统的畅通。

供销部:履行岗位职责,负责物资供应,详细清查库房物品的缺失,随时反应给采购人员进行购置,保证防治水物品供应。

办公室:守岗待命,帮助矿长协调地面各部门。

采掘区队:履行岗位职责,负责调度各班班长严格按照防探放水设计方案及措施实施落实。

第三章 水文地质情况

一、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地形与地表水

矿井地表为中山丘陵地貌,地形崖直坡陡,沟谷深切,相对高差达350m,植被发育。大气降水形成径流流入溪沟,然后排入区外平缓之地。矿井范围内无大的河流及其它水体,除老窑水外,矿井没有突水源头。

2、岩层的含水及隔水性

侏罗系下统茅仙岭组孔隙水含水层(J1m):该层区内分布较广泛,岩性为一厚层灰白色富含云母的中粒砂岩组成,厚度132m~473m,平均268m 左右,富水性弱,主要受降水渗入补给,由于与煤层不直接接触,对开采坑道无影响。

侏罗系下统唐垄组上段孔隙水弱含水层(J1t):由浅~深灰色细砂岩及黑色泥岩组成,平均厚14m ,该层富水性弱。局部裂隙不发育的地段构成相对隔水层。

侏罗系下统唐垄组中段孔隙水弱含水层(J1t):由灰白色微薄层细砂岩与深灰~灰黑色薄层粉砂岩泥岩互层组成,平均厚33m,该层富水性弱,

..........

. . .

局部裂隙不发育的细砂岩与粉砂岩泥岩互层构成相对隔水层。

侏罗系下统唐垄组下段孔隙水含水层(J1t):由石英长石砂岩及细砂岩组成,中间夹砂质泥岩,底部呈厚层状,常含细砾,平均厚33m 左右。该层富水性弱,局部裂隙不发育的细砂岩与砂质泥岩构成相对隔水层。

三叠系上统杨梅垄组上段孔隙水含水层(T3y) :主要由粉砂岩和砂质泥岩组成,为主要含煤组,可采煤层四煤层位于其中,平均厚度为53m,该层富水性弱,局部裂隙不发育的细砂岩与砂质泥岩构成相对隔水层。

本区4 煤以上划分为五个含水层,均为弱含水层,各含水层之间砂质泥岩发育,为良好的隔水层。地表无大的水体补给各含水层,因而补给条件差,对煤层的开采无大的影响。

3、断层的富水性与导水性

矿区内断层发育,地表沿断层带未发现有较大泉水出露。根据生产井观测和原东平硐井的水文地质资料,在风化裂隙范围内,断裂带的导水性略大于两盘围岩的含水性,断裂带埋藏较深时,含水性与围岩基本一致。富水性、导水性较弱。

4、老窑水

本区煤炭开采历史悠久,浅部老窑密布,老窑采空区内有大量积水,是开采浅部煤层时最大的水灾隐患。

二、矿山开拓方式和采矿方法

矿井为平硐暗斜井开拓,采煤方法为单一走向长壁后退式,炮采落煤,人工攉煤,0.75T矿车运煤,绞车提升至+270水平,7T架空线机车牵引至地面。工作面以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梁支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排水方法:一级排水,+50m水平矿井水直接排通到+270平硐经自流排出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