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贫磁铁矿露天采矿工程可行性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2:53: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矿体 Fe1-Ⅰ 储量类别 332 333 小计 332 333 小计 332 333 小计 332 333 小计 保有资源量(×104t) 274.1 42.7 316.8 182.5 66.4 248.9 88.7 88.7 456.6 197.8 654.4 Fe1-Ⅱ Fe4-Ⅰ 合计 平均品位(%) TFe mFe 16.79 8.74 17.15 8.99 16.84 8.77 16.54 9.56 16.88 9.22 16.75 9.47 17.16 8.85 17.16 8.85 16.67 9.15 17.06 9.11 16.87 9.13 3)本次设计利用资源储量

本次设计对采矿权界内矿体(Fe1-Ⅰ、Fe1-Ⅱ、Fe4-Ⅰ)进行露天开采,采用分层平面图平行断面法估算了最终露天境界内矿、岩量。

最终露天境界内(332+333)类矿石量共计652.5210×104t,平均品位TFe16.78%、mFe9.14%。其中:

(332)类矿石量456.6000×104t,平均品位TFe16.67%、mFe9.15%; (333)类矿石量195.9210×104t,平均品位TFe17.05%、mFe9.11%。 最终露天开采境界内剥岩量共计241.9707×104t,平均剥采比(tt)0.37:1。 详见表3-2。

本次设计利用矿、岩量表 表3-2

平均品位(%) 矿石量 剥离量 平均剥采比 (×104t) (×104t) (tt) TFe mFe 274.1000 16.79 8.74 41.7618 17.24 9.04 95.0823 0.30 315.8618 16.85 8.78 182.5000 16.54 9.56 65.5653 16.88 9.22 103.6526 0.42 248.0653 16.75 9.47 88.5939 17.16 8.85 43.2358 0.49 88.5939 17.16 8.85 456.6000 16.67 9.15 195.9210 17.05 9.11 241.9707 0.37 652.5210 16.78 9.14 16 矿体 Fe1-Ⅰ 储量类别 332 333 小计 332 333 小计 332 333 小计 332 333 小计 Fe1-Ⅱ Fe4-Ⅰ 合计 并估算了露天开采分层矿石量、岩石量,见表3-3。

本次设计利用分层矿、岩量表 表3-3

平均品位(%) 矿石量 剥离量 平均剥采比 矿体 分层 (t) (t) (tt) TFe mFe 1350 0 15701 1340 0 58368 1330 124148 16.83 8.75 88475 0.71 1320 165878 16.82 8.74 68711 0.41 1310 166504 16.85 8.77 47285 0.28 Fe1-Ⅰ 1300 817919 16.88 8.79 295753 0.36 1290 819274 16.84 8.78 201553 0.25 1280 531647 16.85 8.79 119444 0.22 1270 533248 16.83 8.77 55533 0.10 小计 3158618 16.85 8.78 950823 0.30 1350 0 21704 1340 0 95814 1330 0 146270 1320 92914 16.74 9.46 233444 2.51 1310 278817 16.78 9.48 198963 0.71 Fe1-Ⅱ 1300 442389 16.73 9.45 152502 0.34 1290 553480 16.75 9.46 105952 0.19 1280 590316 16.76 9.48 59163 0.10 1270 522737 16.74 9.48 22714 0.04 小计 2480653 16.75 9.47 1036526 0.42 1290 69322 17.16 8.85 55377 0.80 1280 70503 17.15 8.84 35842 0.51 1270 76018 17.16 8.83 30406 0.40 1260 58293 17.18 8.87 17836 0.31 1250 56324 17.17 8.86 21573 0.38 1240 58687 17.16 8.85 42977 0.73 Fe4-Ⅰ 1230 58293 17.18 8.83 39821 0.68 1220 135217 17.15 8.86 69843 0.52 1210 100306 17.17 8.84 65230 0.65 1200 101619 17.14 8.83 39636 0.39 1190 101357 17.16 8.88 13817 0.14 小计 885939 17.16 8.85 432358 0.49 合计 6525210 16.78 9.14 2419707 0.37 3.1.7 基建探矿及矿山地质工作 3.1.7.1基建探矿

基建探矿是在矿山基建期为提高储量级别、准确确定矿体边界所做的探矿工程,是

17 在开采设计确定的基建范围内进行的探矿工作。

基建探矿手段:设计选用槽探的方法,在勘探线两边,各开凿一条探矿槽探,控制矿体的顶板和底板。 3.1.7.2 矿山地质工作

生产探矿目的:生产探矿是矿山生产过程中,根据开采需要,在地质勘探基础上所进行的探矿工作。其目的是提高生产开拓、采准范围内矿床的控制程度和研究程度,满足采矿储备矿量对地质储量升级的要求,为编制采掘进度计划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以保证矿山正常、持续生产。

生产探矿的任务:进一步探明近期开采范围内的地质构造,确定矿体和夹层的形态、产状、空间位置及不同矿石类型、品级的储量、质量和分布;提高近期开采范围内的资源储量级别;进一步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查明矿石加工技术性能;查明矿床各种伴生和共生矿产。为矿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依据。

生产探矿手段:设计选用槽探的方法对矿体顶、底板进行控制。 矿山地质工作有原始地质编录,取样和综合地质编录。

生产取样:生产取样包括生产勘探取样,检查矿石的贫化与损失的取样。采样地点选在采准、备采坑道和采场掌子面中。采场掌子面取样随采矿方法不同而异,进入采场爆堆上均匀布点取样。

取样后,根据目的不同,进行化学分析,试验等,要求分析的项目主要有: 普通分析:TFe、mFe、SiO2、S、P等。

综合分析:TFe、mFe、S、CaO、MgO、Al2O3、SiO2、P等。 3.1.7.3 矿山地测人员及设备仪器

1)矿山地测人员

地质技术人员1人,地质工人2人。 测量技术人员1人,测量工人2人。 2)设备仪器

徕卡全站仪(型号TCA-1201) 1台 徕卡测量型高精度GPS 1个

18 刻槽取样机 2台 计算机 5台 绘图机 1台 打印机 1台 数码照相机 2个 数码摄相机 1个 罗盘仪 6个 电子求积仪 1个 计算器 10个

3.2水文地质 3.2.1自然地理概况

本区属燕山山脉中北部,中高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海拔标高1040.00m~1509.60m,相对高差约470m,地形总的趋势北高南低。

本区水系属海河流域北三河水系红河支流上游,矿区远离红河河床。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7°C,1月平均气温-11.7°C,7月平均气温20.9°C。干旱少雨,雨量多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423mm,封冻期在11月~来年4月,平均无霜期88天~135天。

矿区地处中高山区,为侵蚀切割较强烈的地貌,地表水及地下水径流排泄条件良好。矿体赋存标高大多高出矿区侵蚀基准面。 3.2.2矿区含水层及含水构造

矿区岩性以辉石岩、各类片麻岩、变粒岩为主,其本身为不含水层或弱含水层。但岩石内部节理裂隙较发育,有一定的第四系覆盖,故矿床有裂隙水和孔隙水存在。

孔隙水主要载体为分选性极差的砾石、砂、砂土及亚砂土等混杂物。分布于第四系覆盖较厚的地段,其次为地表的残坡积物。区内基岩出露良好,第四系残坡积一般0m~0.80m。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浅部裂隙水,其涌水量极小。

裂隙水水位埋深10.50m,水位标高1226.00m,高于矿区侵蚀基准面(1130m),涌水量极小。裂隙水受地形和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很大,本区地势较高,地下水补给来源和汇

19 水面积均较小,未见裂隙水渗水区或出水点,故涌水量有限。

矿体内部及其附近未发现较大断裂构造发育,地下水储存条件较差。 综上所述,本区水文地质特征属简单型。 3.2.3露天采坑涌水量预测

本次设计为露天开采,开采规模为小型矿山。根据《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规范(GB50830-2013)》中规定,小型露天开采矿山设计频率应为20%。本次设计取P=20%暴雨估算露天采坑涌水量。露天采坑涌水量包括降雨径流量和基岩裂隙涌水量两部分。

1)基岩裂隙涌水量

本次设计矿体赋存标高较高,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1130m。矿区内含水层富水性有限,基岩裂隙涌水量较小。本次设计不估算基岩裂隙涌水量。

2)降雨径流量 Q=F×H×Ψ

Q—采场降雨径流量,m3d F—封闭圈面积或汇水面积,m H—日降雨量,m Ψ—降雨径流系数 计算结果如下:

露天采场 汇水降雨径面积流系数 2(m) 降雨量 正常降雨时涌3水量(md) 53 184 163 242 12 暴雨时涌3水量(md) 1218 4206 3737 5530 289 排水方式 需机械排水 封闭圈排水沟 山坡露天采场 封闭圈排水沟 需机械排水 2

FeⅠ-Ⅰ封闭圈以下 21337 正常降雨FeⅠ-Ⅰ封闭圈以上 73651 正常降0.005m;雨0.5,FeⅠ-Ⅱ采场 65426 P=20%暴暴雨雨时0.7 Fe4-Ⅰ封闭圈以上 96827 0.0816m Fe4-Ⅰ封闭圈以下 5073 3.2.4建议

本次设计涌水量计算为预测值,建议矿山按照实际涌水量及时调整排水设施。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