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长江作业本答案(鄂教版六年级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3:50: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生物的演变

1 化 石

一、化石的形成: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生物死亡之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

研究化石的作用: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我所知道的古生物:三叶虫化石,植物化石,贝壳化石,足印化石,恐龙化石,鱼化石等。

二、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化石,利用现代的一些先进的技术进行复原,从而得到一些较为可视化的原型,然后再通过一定的猜测和结合C元素的检测等系列推测出来的环境,再加上一些偶然的原因形成的化石等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就可以得到相应的结果了。 三、(略)

四、 鲨鱼吃:鱼类、海鸟等 理由:牙齿非常尖锐 大熊猫吃:竹笋、竹叶

理由:牙齿大而宽阔,有助于压碎碾磨竹子 霸王龙:动物类

理由:密且锋利的牙齿能将猎物撕裂

2 探索动物的发展史 一、 (略)

二、马进化成现在这样是因为自然选择的结果,不适应环境的都被淘汰了。 三、(略)

3 谁能生存下来

一、1.自然选择的结果,长脖子的长颈鹿能吃到高树上的食物存活下来,而短脖子的长颈鹿吃不到而饿死,这样长脖子的长颈鹿的基因被保存下来,因此,长颈鹿脖子就像现在这么长。

2. 孔子鸟的外形更接近现代鸟,尾巴没有始祖鸟那么长,这样的身体构造对飞行定向很有好处,遇到危险时能更快逃离,而始祖鸟的外形没有这样的优势。 二、 绿色青蛙生活在田野,黄色青蛙生活在沙漠。它们的身体颜色和环境颜色相近,容易隐藏自己而不被天敌发现,从而更容易存活下来。

三、 北极熊和北极狐的皮毛都是白色,这样有利于在捕猎时不被发现;身体的皮毛厚实,身体圆润,这样可以保暖以及减少热量的散失。

4 月球上有什么

一、月球离地球的距离:约38.4万千米 月球的大小:月球直径3476.3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是7.35×1022千克,是地球的1/81。 月球的引力:地球的1/6。 月球的温度: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摄氏度;夜晚,温度可降低到零下183摄氏度。 月球表面的特征:有很多环形山,有“月海”。 二、1. (3)砸出的坑会更大

2. 高度更高珠子下落的速度更快。

3. 天体运行的速度越快,环形山越大,越深。 4. 天体越大,环形山越大。) 四、 1. 有关月球的数据:(略) 月球上有环形山和“月海”

月球上没有风雨和猛烈的地质构造活动, 没有大气层,没有生物。

2. 月球上没有花草树木,因为月球上没有 大气层,因此动植物很难以生存下来。 3. 可能有两种解释:(1)月球在形成不久内部熔岩喷射而出形成环形山。(2) 由于流星体、陨石的撞击而形成环形山。

5. 准备液态水、充足的氧气、能保持适宜温 度的宇航服等。 5 观察月球

二、1. 第一张可能是初五、初六,第二张图可能是初一新月。

2. 新月、峨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再到残月。

3.不同日期同一时刻月球自西向东运动,29.5天转一圈,这是月球公转的原因。 4. 逆时针转动。

四、 (1)有变化,月球在天空中自西向东运动,因为月球绕地球运动。 (2)月球明亮部分上半月在右边,逐渐增大:由新月——上弦月——凸月——满月,下半月在左边逐渐减小:由满月——凸月——下弦月——钩月,这里的左右是指升到头顶的时候看,如果在东边,月亮方向转了一个角度,左相当于下,右相当于上,西边则相反。

(3) 大约30天。 6 月相的成因

一、1.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2. 阴晴圆缺;西;东

(1) A上弦月 B满月 C新月 D下弦月E凸月 F残月 (2) C—A—E—B—D—F 7 登上月球

2. 万户;1609;伽利略;火箭;阿波罗11号;阿姆斯特朗;

10月24号;嫦娥一号;10月1日;嫦娥二号;12月2日;嫦娥三号

太阳与太阳系

8 太 阳 一、 (略) 二、 (略) 三、 日珥 日冕 太阳黑子

四、直径:太阳的直径 139.2万 km 体积:1.412 ×1018立方千米 离地球远近:约一亿五千万千米 表面温度:5770 开 其他特点:

表面面积:6.09 × 1012 平方千米

质量:1.989×1030千克(约地球的33万倍) 平均密度约 1411 千克/立方米 五、(略)

9 太阳与动植物

一、植物发芽:提供必要的温度

植物生长:植物依靠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开花: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和适宜的温度 植物结果:果实的主要营养来自光合作用

二、太阳提供动植物热量,太阳可以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提供给动物,动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动物运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能提供给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若太阳消失了,生命活动将不再延续。 三、(略)

四、 植物依靠太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植物所需要的养料,氧气可以供给动物呼吸延续生命,产生的养料供给植物生长,植物又可以作为动物的食物,形成食物链。

10 太阳与地球物质变化

一、风的形成、岩石的风化、煤和石油的形成、太阳能发电、植物的生长、水的循环都与太阳息息相关。

二、如果没有太阳,那么煤炭、石油、天然气就不会形成,那么现在发电就不能用燃料,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将没有燃料进行驱动。 三、(1)水的三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