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离子键》教师招聘获奖说课稿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说课稿最新精品精编优秀优质实用说课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5 5:57: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离子键》最新获奖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键》第1课时的内容:离子键。接下来,我会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以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

本节内容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理性思考能力,但是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注重形象直观以便于理解,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能够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综合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宏观到微观的研究过程,逐渐养成科学的探究态度。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

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承接之前所学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从原子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因此在设计有关“离子键”的教学内容时,我采用了以下的导入方式:

创设问题: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种类只有一百多种,为什么形成的物质却数以千万计,元素是如何形成如此多彩的物质的呢?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在这里我会通过讲解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来讲解离子键的形成。 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首先播放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的视频,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接着请学生思考问题: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学

生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得出产物是NaCl,之后我会提出如何从原子的角度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宏观的过程:钠原子失电子,氯原子得电子,形成的Na+、Cl-结合形成NaCl。这一过程我会通过动画和讲解的形式来进行,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学生明白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之后,我会详细地讲解如何用电子式来表示这一形成过程,方便学生理解。

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需要学生进行练习,我会请学生用电子式分别表示Na2S、MgCl2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在写电子式时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分开来写。这样边讲课边巩固的方式能够及时解决学生课上出现的问题,更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2.离子键

首先提问学生氯化钠晶体的构成粒子是什么,粒子之间存在哪些作用力,通过分析氯离子和钠离子之间的作用力,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称为离子键。

3.离子化合物

当学生知道了什么是离子键之后我会提出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NaCl就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之后我会结合具体的化合物如Na2S、MgO、NH4Cl等,让学生判断哪些属于离子化合物,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进一步做出总结:活泼金属(指第一和第二主族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指第六和第七主族的元素)间形成的化合物;金属元素与酸根离子之间形成的化合物(酸根离子如硫酸根离子SO42-、硝酸根离子NO3-、碳酸根离子CO32-等等);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之间,或铵根离子与非金属元素之间,例如NH4Cl、NH4NO3;NaH、KH等活泼金属氢化物;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环节三:巩固提升

在这一环节我会请学生思考离子键的实质、成键粒子、成键条件分别是什么。这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巩固,能够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程度。

环节四:小结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