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捕蛇者说教案语文版.doc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16:42: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2020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捕蛇者说教案语

文版

教学方法要点:

基本的教法是读读讲讲,将疏通文意和诵读练习结合起来进行,读一段讲一段,争取使学生在课上成诵或基本成诵。要点如下:

1.着重解释实词,将实词视为理解句意的基点。不仅要使学生了解词义,还要使他们懂得一些解词的方法,要渗进一点训诂常识。大部分语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行领悟,只讲个别难句,而且只述其大意,不作“对号入座”式的硬译,也不搞烦琐的语法分析。

2.讲文章的理路。除划分结构层次而外,还要讲讲大小层次之间的关系,要探究作者行文的用心,以促进学生的领悟,加快记诵的速度。

3.学生的诵读练习必须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要用领读方式使学生感知文句的抑扬顿挫,要指导学生利用虚词辨析文句的语气,要善于发现学生记诵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解决的方法。

4.在整个教读过程中贯彻“动之以情”的原则。教师应作表情朗读,在其他教学环节中也应尽可能地引发学生在感情上跟作者共鸣。动情,也是促进学生领悟的一个重要因素。

5.抓紧预习。除试读课文、看注释而外,还要让学生动动手,把生僻词语划出来或摘抄若干词、语、句。 教学设想:

拟用三课时(共135分钟)教读,大致分配如下: 诵读练习(包括教师范读和领读)用70分钟; 教师讲解和启发提问(包括学生作答)用50分钟; 完成课文后面的练习用15分钟。 教学过程:

一 关于整体感知。这是诵读练习的准备,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愿望。步骤如下:

1.导入本课。让学生背诵小学时读过的柳宗元的短诗《江雪》。启发学生了解:“千山”两句写环境的冷峭;“孤舟”两句写渔翁的孤高性格。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时期写的,是《捕蛇者说》的同期作。(板书课题)

2.简述柳宗元被贬经过。唐顺宗永贞元年(805),任用王叔文、王伾推行新政,柳宗元任礼部员外郎;仅七个月,保守派就迫使顺宗退位,拥立他的长子李纯(即唐宪宗)为帝。王叔文被杀,王伾在贬所病死。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其实是处于被看管地位,毫无权力可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也正是他这个时期政治环境的写照。

提问:(1)课文中有两处明显地反映了作者政治上无权的状况,请找出来。(“余将告于莅事者……则何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2)从这两句话你看出了什么?

(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依然关心人民疾苦,敢于为民请命,这正是“寒江独钓”的精神。)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注意这一点。

3.教师有表情地朗读全文。

4.提示体裁特点和全篇要旨。先跟旧课文(《马说》《黄生借书说》)作比较,使学生了解:“说”这种议论体裁跟纯议论文不同,形式多样而写法灵活;这篇“说”尤其特殊,大部分是叙事,只有末段是议论,但叙事是为议论张本,故末段为全文核心。

提问:(1)末段中哪一句是作者立论的根据?(“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2)此话出处注释已说过,现在请看它的原文(见“附录”),说说课文里有哪些话是受了它的启发?(“吾祖死于是……几死者数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二 诵读第一段

1.齐读一遍后解释下列词语:

①[御]蛇已咬人,就不是拿棍子来抵挡的事了,而是要找药来治,“御”当引申为治愈。“无御之者”即无药可救,必死无疑。上文说草木“尽死”,这里换一个说法,避免重复。

②[腊]原作“昔()”,“月”旁是后来加的。“昔”的上部是肉的纹理,下部是“日”,意思是将肉放在太阳下面晒干。

③[已]尽止。在本句中有病根尽除义,故得引申为治愈。

④[其二]即两条蛇,这是古人的习惯说法。(不宜作语法分析,说成“蛇之二”,学生更难懂。)

⑤[租入]这是古代特殊用语。入,入官仓。租入,应向政府缴纳的租税,简言之,就是租税。

2.齐读一遍归纳段意并划分层次(先说蛇;次说捕蛇)。 3.领读和诵读指导(同步进行)。

前一层用说明语气读。第一大句:首句提挈全段,须读得平缓;“黑质”句说蛇的外形特征,可稍重;以下分说蛇对草木和人的危害,这是本句重点,应读得更重些。句中“而”“以”,都表示并列关系,宜轻轻带过。第二大句:因前句说“害”,此句转而说“利”(有治恶疾功能),故用“然”开头,“然”要重读,且有延长音;“腊之”和“以为”之间有极短停顿。“已”也要重读,以下分举疾名,用平调读。这两大句要读出对比色调。

后一层用叙事语气读。“其始”,有提顿语气,以下三小句宜缓缓读来,至“捕之者”作一顿;“当其租入”要重读(这是要害),读后宜作稍长停顿(有设置悬念作用);然后用出乎意外的语调读“永之人”一句──蛇有剧毒,人们本当畏葸不前,而结果竟是“争奔走焉”!此中有作者无穷感慨。“争”要重读。

4.学生练习背诵,至少读三遍,能背出一大半即可。

5.提问:这段文字无论说明或记叙,都很平实,但作者用意很深,说说你的体会。(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内容、写法都可涉及,主要之点是已含“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之意)

三 诵读第二、三段

这两段跟第四段合为本文主体部分,原不可分,因篇幅过长,姑作两部分教读。 1.齐读(分两组,各读一段)后解释词语: ①[专其利]与今语“专利”。专,独占、独得。

②[嗣]“”表义,“司”表声。本义是诸侯继位,“口”象征国土,“”即“册”,像史官所读文件。引申为继承。

③[戚]本义是斧(如“舜舞干戚而有苗平”)。引申为促迫(通“蹙”)。再引申为忧(如“休戚与共”),本句即用此义。又,由“促迫”还可引申出相近、相亲之义(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④[莅事]到官视(管理)事。莅,临、到。 2.领读和诵读指导

这两段写作者和蒋氏的对话,文字不多而波澜横生,要使学生感知这一点,须将重点放在感情分析上并兼及理路。

“专其利三世矣”不是艳羡之辞,它承上文“争奔走”一语而来,是背面敷粉的写法──蒋氏能“专其利”,则可知其他捕蛇者必死于蛇无疑。其中蕴含着作者巨大的隐痛。“矣”,要用深沉的调子读。又,“三世”伏下句祖、父、身三代人命运,要读得清晰。

蒋氏答语表明,所谓“利”是三代人用生命换来的,哀痛极深,要读得低沉。“矣”,有“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之叹。又,此句伏下段“与……居者”诸句,理路分明。

作者的劝慰之辞要读得平缓。他有解民于倒悬之志,而又无权实现,这种矛盾心情表现在“悲”“且”二字之中,“悲”要重读,“且”可轻读,且有余声。“乎”,猜测语气,轻读。“更若役,复若赋”二语引出下文蒋氏自陈心曲,要读得清晰而又缓慢。“则如何”,用征询对方意见的语调读。又,“悲”伏结尾“愈悲”。

3.学生诵读练习(至少三遍)。

[说明]以上三段课本只要求熟读,教师不作背诵检查,但可以提倡学生自查或互查。 四 诵读第四段

1.齐读一遍后解释下列词、语、句:

①[则吾斯役……,未若……之甚也]“则”,这里可以视为“则吾语汝(那我就告诉你吧)”的省文。“未若……之甚”,不如……那样严重。全句意思是,恢复缴租的不幸远远超过了捕蛇。

②[向……,则……]这种句式用来表示对过去的事情作假定。 ③[顿踣]顿,以头叩地。踣,即“仆”,向前仆地。

④[往往]古义是“处处”。《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

⑤[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不少老师认为此句有语病,因户口逐年减少,许多人与蒋氏为邻不足12年。其实作者意思是12年来户口减少了十分之五六。读文言文有时不可死抠字面意思,要善于会意。

⑥[隳突]“隳”是后起字,原作“墮()”,毁城之义,引申为破坏。突,从“穴”“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