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8 8:51: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节 文言文阅读
1.【2017·宁波北仑区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今 民 穷 兵 疲 / 而 事 不 可 息 / 事 不 可 息 / 则 住 与 行 劳 费 正 等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文言语句的断句可以根据句中的关键词语的提示进行,本题中“而”“则”在句中意义上表示转折,那么在朗读节奏上也应该有所停顿;其次,这句话运用了回环的修辞手法,“事不可息”
第1页
回环,据此也可以帮我们理解作答。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与“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中的“躬”意思不同。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与“顾野有麦场”中的“顾”意思不同。 C.“咨臣以当世之事”与“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意思相同。 D.“夫难平者,事也”与“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都是判断句。
【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的辨析及句式的理解分析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A项前句中的“躬”是“亲自”的意思,后句中的“躬”是“身体”的意思。B项前句中的“顾”是“探望,拜访”的意思,后句中的“顾”是“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的意思。C项前句中的“以”是“拿,用”的意思,后句中的“以”是“以致”的意思,意思不同。D项考查的是有关判断句式的知识。判断句的判读标志一般有四种情况。一是“??者,??也”“??也”“??者也”等。二是采用副词“乃”“即” “则”“皆”“诚”“本” “亦” “素”“必”等表示判断。三是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四是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由此可知C项错误。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答案】(只求)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使性命得以保全),不奢求(能够)在诸侯之中有名望(使声名显达)。 ②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答案】但凡像这样的事情,很难加以预料。(或:所有像这样的事,很难加以预料。)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课内文言语句的翻译靠平时的积累所学,课外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整体把握句意,再逐词落实,注意句中古今异义词——逆。
第2页
(4)有两个成语分别出自于【甲】【乙】两段选文。它们分别是【甲】文的“__三顾茅庐__”、【乙】文的“__鞠躬尽瘁,死而后已__”。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成语的识记能力。此题难度较小,只要认真阅读文章,就可以概括出相关成语。由【甲】【乙】两段选文可知两个成语分别是【甲】文的“三顾茅庐”、【乙】文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甲】文第二自然段中“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句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结合【甲】【乙】两文,简要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此”指的是:①五月渡泸,深入不毛;②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
诸葛亮是一个忠君爱国、胸怀天下、有谋略、思虑周密的人。(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及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解答,“此”指代的具体内容是“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概括出来就是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个方面。后一问的回答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即可,注意要结合【甲】【乙】两文。 参考译文:
【乙】如今百姓贫穷兵士疲乏,但战争不可能停息;战争不能停息,那么等待敌人来进攻和出去攻击敌人,其劳力费用正是相等的。不趁此时去出击敌人,却想拿益州一地来和敌人长久相持,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六点。
最难于判断的,是战事。当初先帝兵败于楚地,这时候曹操拍手称快,以为天下已经平定了。但是,后来先帝东面与孙吴连盟,西面取得了巴蜀之地,出兵北伐,夏侯渊掉了脑袋,这是曹操估计错误,看来复兴汉室的大业快要成功了。但是,后来孙吴又违背盟约,关羽战败被杀,先帝又在秭归遭到挫败,而曹丕就此称帝。所有的事都是这样,很难加以预料。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是臣下的智力所不能预见的。
第3页
2.【2017·绍兴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⑥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⑦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统制:武官名。⑦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公将鼓之__击鼓进军__ .②齐师败绩__大败__ .③遂逐齐师__追赶、追击__ .④秋毫不私__不占为己有__ ..⑤尽召诸统制与谋__商量__ .⑥卒有疾,躬为调药__亲自__ .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本题中“鼓”为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使用,翻译
第4页
时要准确、全面。
(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C )
A.或王命急宣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B.为坛而盟 躬为调药 ..C.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善以少击众 ..D.公与之乘 飞何功之有 ..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A项中“或”的意思分别解释为“有时”和“有人”;B项中“为”的意思分别解释为“动词,做,建造”和“给”;C项中“以”的意思都为“用”;D项中“之”的意思分别解释为“代词”和“宾语前臵的标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答案】走下车察看齐军车轮轧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察看齐国的军队。 ②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答案】各位将领远离家乡戍守边疆,(岳飞)派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孤儿。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遇省略句,要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回来。注意重点词语“视、戍、遣”等的翻译。
(4)下列选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 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 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 和用法不相同。
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回答此类题目,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再据此推断,由【甲】选段内容可知,A项中“取信于民”在这里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
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