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短途实习报告讲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0 20:25: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自然地理短途 题 目:学 院:专 业:班 级:指导教师:实习论文

自然地理短途实习报告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 2014级1班 胡学华 付洪利 庞有智 1

摘要:地理科学专业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了水文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学科。为提高学生对实践操作能力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我们于11月19日对内江城市地区的植物、水文、地貌、水文等方面进行了一次短途实习。此次实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也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综合能力来一次全面的检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本文是用短途实习所得,对内江城市地区的植物、水文、地貌进行介绍,主要阐述了有关城市植物的概述。

关键字:内江;实习;植物 实习日期:2011年11月19日

实习路线:内江师院西区图书馆外——三桥——三元塔

实习方式:老师带队,沿途对植物,水文,地貌,结合课堂知识进行现场讲解。 指导老师:胡学华、付洪利、庞有志 一、内江市概况:

内江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沱江下游中段。东连重庆,西接成都,南靠自贡、宜宾、泸州,北通资阳、遂宁。地理位置东经104°15′—105°26′,北纬29°11′—30°2′。全市幅员面积5385平方公里。

1.地形地貌

内江西靠龙泉山脉,东靠华蓥山脉,地势平缓,浅丘平坝相间,与南充、德阳、自贡的丘陵区构成川中丘陵。内江东西最大跨度121.5km,南北最大跨度94.7km,是典型的川中丘陵地貌,平均海拔300m──500m,河网发育差,土壤展现不足。俩母山海拔834m,是内江海拔最高点,也是流向沱江水系的清溪河和流向岷江水系的越溪河的分水岭。

白云山有“川中小青城”之称,有108个山头,峰峦叠翠,连绵起伏,上下森林密布,林海茫茫,幽谷深壑纵横交错,悬崖绝壁随处可见。最高峰海拔733m,相对高差达430m。

2.气候特征

2

内江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盆地和本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气候温和、降雨量丰富、光热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冬暖夏热,雨量适中。平均温度15°C—28°C,一月均温6°C—8°C,七月均温26°C—28°C,最高气温可达41°C,最低气温-5.4°C,活动积温5598°C左右。热量资源比较丰富,常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89.6千卡/平方厘米,年总日照时数1100—1300小时,无霜期达330天。全年有霜日数一般为4—8天左右。灾害性天气以旱为主,旱洪交错出现;春夏秋冬,低温、风、暴雨时有发生,绵雨显著。全年气温有明显的冬干春旱现象,同时,夏旱伏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历史上有“十年一大旱,五年一小旱,三年两头旱,插花干旱年年现”之说。年相对温度在80%左右。年降雨量1000毫米上下,多分布在夏季,约占全年雨量的60%,高温期与多雨季节基本一致,春季约占17%,冬季仅占4%。

3.水文特征

沱江是市区内主要河流,流经资中、东兴及市中区,是市内水路运输要道,自古有“万斛之舟行若风”的繁忙景象描写。沱江水流缓急交替,滩沱相间,蜿蜒曲折,常年平均流量为375立方米/秒,自然落差135.5米,平均比降0.45%,水能蕴藏量有14.5万千瓦供开发。较大支流有资中的球溪河、内江的大清河等。这些河均有灌溉、航运和发电之利。加上沱江河的水能资源,年发电量可达9.2亿度,现已开发的水能资源仅占可开发量的21.7%。

清流河分大清流河和小清流河。大清流河和小清流河在石子汇合后合称清流河,全长121.74km(内江河段94km),流域面积1538.3k㎡(内江河段523k㎡)。小青龙河经大治、太安,于小河口入沱江,全长56km,流域面积532k㎡。

4.矿产资源

能源矿产主要有煤、天然气和油页岩,非金属和建材矿产主要有石灰石、石砂岩、页岩、耐火粘土、铝土矿、大理石、河沙、砾石和陶瓷粘土,金属矿产和稀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