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0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2 12:25: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由于这是一种介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系统,所以称之为“中介语”。

中介语理论的理论基础是转换生成语法和认知心理学,是在批判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于60年代末提出来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偏误是巾千母语的干扰(负迁移),因此只要通过语言对比研究找出学生的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就可以预测学生的难点和可能出现的偏误。对出现的偏误也可以用语言对比的方法加以解释和分析。中介语理论则认为,学生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出现偏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第一语言的干扰(负迁移),所学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的干扰,本族或外族文化因素的干扰,学习或交际方式、态度等的影响(如避免使用某些难音,某些难用的词和语法形式),教师或教材对目的语语言现象的不恰当或个充分的讲解和训练。(引自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汉语学习的语音偏误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3期)中介语理论还认为,第二语言的语法结构的习得有一定的顺序,这种顺 序跟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顺序相似:这种顺序不因学生第—语言的不同而不同,只是第一语言不同的人通过某一特定阶段所需时间的长短不—。

2.汉语中介语研究

如果承认中介语的存在,就意味着承认中介语是一种系统.因为任何现实存在都是有系统的。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对任何一种中介语做出系统描写,所以中介语理论目前还只是一种假设。

假设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如果没有某种假设.就不可能去证实这种假设,也就不可能逆行科学研究。当然,假设必须有一定的根据,不能凭空设想,一般说来,假设的根据不是直接来自某种理论,就是直接来自实践经验,或者同时来自两者。我们提倡中介语研究,并不是因为我

们完全赞成中介语理论的理论基础.而是因为这种理论的某些论点可以从我们自己的实践经验中找到根据。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现:外国人汉语学习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语月等确有一些明显的特点;这些特点跟第一语自发展—样,既有总体特征,又有群体特征和个体特征;学生的偏误有规律可循.有些偏误可以预测;偏误的原因不完全是第一 语言的干扰.例如我们前面谈到的“把”字句的偏误就不是由于第一语言的干扰。

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鲁健骥于1984年首次引进了中介语理论,先后发表了《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汉语学习的语音偏误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n9以年第3期》和《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4期)。但是汉语中介语研究至今还没有受到广泛的重视。我们认为,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应当以中介语研究为中心,因为中介语理论考虑到语言学习和习得的多种变因,通过中介语研究可以带动对语言学习理论的全面研究。例如:可以促使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表现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可以促使对语言习得条件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分析一一学生是怎样学会一种言语现象的,语言习得跟言语输入的关系是怎样的。产生偏误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可以促使我们对教、学双方的有关因素进行比较。这几个方面的任何研究成果都有助;于改进教学,也有助于语言学习理论的建立和完善。

我们高度重视中介语研究,还因为中介语研究可以开阔语言研究,语言对比研究和文化对比研究的视野,可以成为联接语言研究、语言对比研究、文化对比研究、偏误分析、语言学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纽带,使我们有可能把这几个方面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对上述任何一个方面的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