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1 0:06: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我们研习政治学理论的必读之作。

对理想城邦的探究与追求,是亚里士多德的终极政治理想,也是《政治学》一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政治学》一开篇,亚里士多德即将追求“最高而最广的”善业(即“至善”)的目的赋予城邦,这固然与当时政治学研究的重伦理的风气有关,但也凸显了城邦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理论中无可争议的核心地位,更为亚里士多德对理想城邦的希冀埋下了伏笔。在随后的篇幅中,亚里士多德虽然将行文内容扩散至对家庭、城邦理论、现世城邦、公民及各种政体的考察,但在全书即将落幕时,却又及时回归了对理想城邦的构建。

在对柏拉图、法勒亚和希朴达摩三位思想家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考察之后,亚里士多德开始了对自己理想城邦的构建。他认为,城邦是若干公民的组合,如果我们要阐明城邦是什么,就得先行研究“公民”的本质。而一个公民之所以成为“公民”,并不是因为他住所的位置,或是他仅仅有诉讼和请求法律保护的权利,或是他是某些公民的后裔,政治

1

权利才是公民资格的真正条件,“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而“城邦的一般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持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团”。公民资格的获得有多种方式,如父母双方都是公民,其后裔就可以成为公民;在一度革命后,有许多人就能够入籍为新公民,等等。而城邦作为由若干公民集合在一起的一个政治团体,其不同则以政治制度为区分。如果一个城邦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变化,转变为另一种政治制度,这个城邦就不再是原先的那个城邦了。

在对公民进行了讨论之后,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认为,人们要想明白理想政体的性质,就必须首先论定什么是人类最崇高的生活。亚里士多德将世间的善分为三类:身外诸善、身体诸善、灵魂诸善。一切应用的事务(包括外物诸善和躯体诸善)都一定有所限制,过量及不足都对物主不利,但灵魂的各种善德却是愈多而愈显见其效益。有德的生活才是最值得人们选取的生活,而最优秀的政体,则应该使遵从它的人们能够有最善良的行为和最快乐的生活。个人与城邦的幸福是相同的。

最后,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自己对于理想城邦的构划,即构成理想城邦的诸条件:人口方面,城邦人数太少则不能自给,太多则又难于维持秩序,适中的人口限度应该是足以达成自给生活所需要而又是观察所能遍及的最大数额;疆域方

2

面,国境不可太小也不可太大,也当以观察所能周遍又足保证公民们宽裕而不失节制的闲暇生活为度,并应考虑地形与交通因素;海上交通方面,海上往来可以大大地有利于物资供应,在军事上便于攻防,建立适当的海军是必要的,城邦应该坐收海上贸易的好处,而以法律防止其弊端;民族秉性方面,北方各族精神健旺而缺乏理解,亚洲各族多擅长机巧而精神卑弱,惟有希腊各种姓兼备两者的品质,符合理想城邦的公民品质;社会结构方面,理想城邦须有某些“条件”作为经济配备,又有若干组成“部分”,凭以建立军政体系,这些“条件”和“部分”应有六种业务:农业、工艺、防卫、田产管理、祭祀和议事及审判的政治业务,其中农业和工艺由非公民来担负,而防卫、祭祀和政务则分别由公民中的青年、老年和中年负责,田产管理应当是每一位公民的分内业务;会餐及土地分配方面,理想的城邦中应该存在会餐制度,全国的土地分配应以一部分为公田,供给会餐与祭祀之用,其余分归私有,使每一公民各得近城和边远地区两份田亩;城市规划方面,首先应该注重居民的健康,其次则应考虑防御工程、设计碉堡城垣,再次需要考虑政治活动的便利,布置庙宇、商市、住宅,最后则应讲求美观;公民教育方面,公民应该兼受统率与服从两个方面的训练,又人的灵魂分为理性和非理性两个方面,人类生活又分为勤劳和闲暇,以及相应的战争与和平两个方面,教育的正道应遍及灵魂的各个部分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