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南省洛阳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4 19:46: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孔子的思想,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学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

3.(2分)战国授田制是一种由国家掌握地权,并按一定标准将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户耕种,直接向农户征收賦役的土地分配形式。这一制度的推行( ) A.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巩固了土地国有制度

【考点】K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B.强化了君主集权统治 D.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需要掌握战国授田制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按一定标准将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户耕种”的分析理解。

【解答】依据材料“按一定标准将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户耕种”可以看出给农民分配土地有利于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项正确。

依据材料“授田制是一种由国家掌握地权”可以看出是土地国有制,故A项错误。 君主专制制度确立是在秦朝,故B项错误。 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战国授田制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2分)汉初,韩信要求做齐王时说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刘邦改立韩信为楚王时说:“信习楚风俗”,便于“存恤楚众”。这一现象表明西汉初年( ) A.中央集权逐步强化 C.社会风俗有待提高

【考点】1B: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B.王国的存在具有合理性 D.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分析】本题考查汉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信习楚风俗,便于存恤楚众”的正确理解。 【解答】A与西汉初年的史实不符,排除。

B汉初,韩信认为齐为反覆之国,不在齐这个地方设王不能有效统治,刘邦改立韩信为楚王时认为韩信便于存恤楚众,这一现象表明西汉初年实行分封具有合理性,正确。 C与题干无关,排除。 D与题干无关,排除。

第9页(共25页)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2分)魏晋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君主的种种奇异之处,都能在华夏历史上帝王圣贤的“奇异库”中找到,这些神异行为或现象原本是华夏帝王们专属的符号。这反映出魏晋时期( )

A.民族认同感有所增强 C.君权神授理论系统化 【考点】ZA:历史文化常识.

B.门阀世族政治强化 D.夷夏观念日益固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要求学生结合当时民族融合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从材料中,在少数民族的君主中,能够找到华夏文明的符号,说明当时民族融合比较快,民族认同感有所增强。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搞清楚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环境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6.(2分)宋代政府经济管理经历了从统治pi治理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出现平等自愿、共利双贏的关以及市场性政策工具特有的公开、公平竞争和订立契约。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坊市制度的瓦解 C.经济中心的南移

【考点】2N:宋朝的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宋朝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宋代政府经济管理经历了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宋朝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政策也有一定的变化,据此依据材料“主要表现在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出现平等自愿、共利双贏的关以及市场性政策工具特有的公开、公平竞争和订立契约”等可知D正确。 A是商业发展的表现,故排除。 B说法本身不合史实,故排除。 C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故选:D。

第10页(共25页)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7.(2分)明代学者陈白沙明确提出了“六经糟粕”论,并对此进行了系统的阐说。其有关“六经糟粕”的论述,主要包括“文辞粃糠”、“左右六经”、“六经在心中”、“六经虚无”、“六经糟粕”、“章句糟粕”等内容。这表明陈白沙( ) A.否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尊重个体价值和作用 C.主张人的自由与平等 D.动摇了理学的官方哲学地位 【考点】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古代儒家思想内容特征来分析。 【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是对儒家六经的批判,但仍然属于儒家思想体系,没有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

B.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我们可知,批判儒家经典,否定儒家思想礼教的控制,实际上是要提倡尊重个人价值和作用。 C.材料没有体现出平等。

D.明清时期理学的官方主导地位没有动摇。 故选:B。

【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明朝时期社会思想变化的特征,还要搞清楚当时社会环境的特点。

8.(2分)康熙在评论明朝政治得失时处处都显得小心翼翼,对其制度、文化的态度也相对温和。康熙的评论与是时士人的反思与检讨相比较,其主要分歧在于,前者坚守明太祖开创的政治传统,而后者却欲重返历代君主、尤其是明太祖“施暴”前的“三代之 治这反映出康熙( ) A.重视历史经验总结 C.与士人的矛盾尖锐

【考点】1Q: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B.反对儒家的历史文化 D.坚持专制主义的立场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主义加强。关键信息康熙“坚守明太祖开创的政治传统”。 【解答】根据材料,对于明朝的制度评价,康熙“坚守明太祖开创的政治传统”,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废除了丞相,直接掌握六部,加强了皇权专制,因此康熙实质上肯定了

第11页(共25页)

专制主义加强的立场,故D正确;

A项是康熙与当时士人的共同点,与题干所问内容不符,故A排除; 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材料中反映对历史的总结上康熙与当时士人有分歧,不是矛盾尖锐,故D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主义加强,掌握明清专制主义的主要措施和影响。 9.(2分)近代中国棉织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统计表

时间 1872年 1890年

时间 1871年~1873年 1891年~1893年 出口棉花(万公担) 0.8486 29.0417 进口棉纱(万担) 5 108.2 进口棉布(万匹) 1224.1 1556.1 由上表可知,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 ) A.自然经济迅速瓦解 C.棉花产量大幅度增加

【考点】A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B.传统棉纺织业受到冲击 D.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需要掌握外国商品输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

【解答】依据表格可知,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国进口棉纱、棉布大大增加,而出口的棉花数量较小,说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外国大量棉纱、棉布输入中国,使得传统棉纺织业受到冲击,故B项正确。 ACD项无法从表格信息得出,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外国商品输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表格、分析理解的能力。

10.(2分)1881年,给事中张观准上奏称近年以来,疆臣建议,每每立见施行”,反过来,廷臣条奏核定之件交督抚酌议时,督抚则“以窒碍难行,空言搪塞”。这表明晚清时期( )

第12页(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