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11:36: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内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总学时 适用专业 课程类型 学分 开课单位 学位选修课 2学分 会计学院 内部控制 32学时 会计学 一、课程性质 内部控制作为会计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本课程系统地反映xx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xx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应用指引》等内容,既阐述內部控制的理论渊源、理论体系,又分项介绍各重要经济事项的控制程序、控制方法;既论述如何对经济事项进行控制,又介绍如何对內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前沿理论问题,进一步把握内部控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提高学生运用内部控制理论与方法分析与解决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三、教学要求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及学时安排,采取自学、研讨、调研等相结合方式组织教学,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完成相关的自学、调研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独立研读能力。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此部分不能按照某一部具体教材编写,应根据课程的主要知识点编写,同时应给出教学基本要求、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及思考题)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 第一讲 内部控制概述 第二讲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研究 第三讲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研究 第四讲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第五讲内部控制审计研究 合计 学时分配 自学 4 4 8 4 4 24 研讨、调研 2 2 2 2 8 五、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为闭卷考试,应与教学计划一致;成绩评定:考试成绩实行百分制,其中基础知识测试题的分值掌握在40分左右;综合能力测试题的分值掌握在60分左右。60分为及格)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推荐教程 《内部控制规范讲解学》 教学参考书 审计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与案作者 财政部会计司 作者 中注册会计师协会 企业内部控制编1 / 7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经济科学出版社,xx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经济科学出版社,xx 立信会计出版社,xx 例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审计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政策解读与操作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与案例解析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指引操作案例点评 审委员会 中国会计学会 本书课题组 罗胜强 傅胜,池国华 xx出版社,xx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xx 经济管理出版社,xx xx大学出版社,xx 七、教学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一讲内部控制概述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掌握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内部控制产生的主要动因,熟悉内部控制的分类和内部控制的不同发展阶段,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以及内部控制的学科属性。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杂。 二、授课方法 自学。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产生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二、内部控制产生的主要动因 三、内部控制的分类 四、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发展 一、内部牵制阶段 二、内部控制论阶段 三、内部控制结构论阶段 四、内部控制框架论阶段 五、内部控制的最新发展 第三节 内部控制的学科属性 一、内部控制的学科属性

二、内部控制学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 三、内部控制结构论阶段 四、内部控制框架论阶段 五、内部控制的最新发展

第四节 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原则 一、内部控制目标的确定 二、内部控制目标

三、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内部控制的方法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 四、重点难点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二、内部控制产生的主要动因

2 / 7

三、内部控制的学科属性 四、内部控制的最新发展 五、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 五、思考与讨论

1.内部控制产生的动因是什么?

2.内部控制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比较重要的发展阶段? 3.内部控制的原则有哪些?

4.如何理解内部控制中的“合理保证”思想? 第二讲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研究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掌握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熟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龔。 二、授课方法 自学。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内部环境

一、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二、人力资源政策 三、文化建设 四、法制教育 第二节 风险评估

一、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二、识别内部风险 三、识别外部风险 四、风险分析

五、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六、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第三节 控制活动

一、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二、授权审批控制 三、会计系统控制 四、财产保护控制 五、预算控制 六、运营分析控制 七、绩效考评控制 第四节 信息与沟通

一、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 二、获取内部信息 三、获取外部信息 四、沟通和反馈 五、建立反舞弊机制 第五节 内部监督

一、建立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二、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