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23:25: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地接受沉积,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这种过程称为准平原化,所产生的地形称准平原。

当地表演化到达准平原阶段之后,如果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下蚀作用重新加强,使原来的准平原抬升,再经流水侵蚀改造,又形成广大地区内有许多海拔高度大体相同的平顶山,称之为大地回春或夷平面。

深切河谷:地壳抬升后,原来的曲流河深深地嵌入准平原以下,可形成壮观的深切曲流或深切河谷。 10、简述河流的沉积作用。

答:河流沉积物以机械沉积物为主,化学物质几乎不发生沉淀。河流沉积物称为冲积物。按照河流沉积场所可分为山口区、河谷内和河口区的沉积作用。 山口区的沉积物称冲积扇或洪积扇。 河谷内的沉积物可划分为以下四类:

河道亚相:河床滞留沉积 、边滩沉积、心滩沉积 堤岸亚相:天然堤沉积、决口扇沉积 河漫亚相:河漫滩、河漫湖泊、 河漫沼泽 牛轭湖亚相:河流截弯取直后形成牛轭湖沉积 河口区的沉积物为三角洲。

11、论述河道亚相沉积物类型及特点。

答:河道亚相:河道亚相包括河床滞留沉积 、边滩沉积、心滩沉积。 河床滞留沉积指河流从上游搬运或就地侵蚀的物质,细粒的被带走,粗粒的在河床内堆积形成的沉积。河床沉积物若为砾石级碎屑时,砾石的长轴垂直于水流方向,且呈倾向主流线上游的叠瓦状排列。

心滩沉积—主要是辫状河内发育的砂质堆积物。成因之一是双向横向环流作用,使碎屑物质在河心沉积—心滩;二是河流由窄河段进入宽河段因流速降低,水流携带的物质卸载形成心滩;三是河床中存在障碍物引起流速降低,导致水流携带的物质卸载形成心滩。心滩沉积物颗粒粒度粗、分选磨圆差、成分成熟度低。

边滩(点沙坝或内弯坝)由单向横向环流的作用把凹岸侵蚀的物质带至凸岸边形成的沉积物。被水淹没部分称水下边滩;出露地面部分称水上边滩。典型的

河漫滩沉积剖面上具有两套不同性质的沉积组合,下部是粒度较粗的边滩沉积,上部是厚度较薄的河漫滩相。这种组合称为河流的二元结构。边滩沉积物具有搬运距离近,粒度粗、分选差、磨圆度低、成分成熟度低的特点。

12、论述河漫滩亚相和堤岸亚相沉积物类型及特点。

答:堤岸亚相包括天然堤沉积和决口扇沉积。因洪水期水量剧增,洪水可漫出河床并淹没浅滩,使流速大减,河流携带的部分碎屑物质可在其上沉积。较粗的碎屑在浅滩边缘沉积,形成与河床平行的垄岗状地形,称为天然堤。有时在洪水期,天然堤被冲决并在其外形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决口扇。

由于天然堤和决口扇沉积是在相对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因此,沉积物颗粒较细,主要为细砂—粉砂沉积。

河漫亚相包括河漫滩、河漫湖泊、 河漫沼泽三个微相。

在天然堤外侧,地形平坦,只有在特大洪水时期被淹没,由于水动力进一步减弱,所以沉积物颗粒较细,称河漫滩。而宽阔的河漫滩称为冲积平原。河漫滩上沉积物以细粒度的粉砂和泥质沉积物为主。

河漫滩上低洼地区积水形成河漫湖泊,河漫湖泊沉积是河流沉积中最细的部分,即以泥质沉积为主。

河漫滩上相对低的地区,若潜水面基本与地面持平的区域,则容易造成植物大量生长,河漫沼泽沉积以泥质和有机质沉积为主,可形成泥炭和煤炭沉积。

13、论述河口区沉积作用。

答:河流流人海(湖)盆地的河口区,因坡度减缓,水流扩散,流速降低,将携带的泥砂沉积于此,形成近于顶尖向陆的三角形沉积体,称三角洲。根据河流和湖泊或海洋的水动力条件可进一步将其划分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和潮汐三角洲。三角洲在纵剖面上具有3层构造,自上而下为: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

顶积层主要是三角洲水上平原沉积,前积层是三角洲水下沉积的主体,也称三角洲前缘沉积,底积层主要是远离岸边的泥质沉积,也称前三角洲沉积。 三角洲平原沉积是河流入海湖时发生分流而大量沉积形成的,包括水上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漫滩、天然堤以及沼泽沉积物等。

三角洲前缘沉积是河流送入海岸水底的物质快速沉积的产物,由水下分流河道、河口沙坝、远沙坝、席状沙、分流间湾等组成。

前三角洲位于三角洲的外侧,沉积物主要由暗色粘土和粉沙质粘土组成。它本质上已属于海湖沉积。

三角洲沉积物颗粒粒度由沙到粉沙,其分选性和磨圆度良好。不同粒度沙层呈透镜体交错分布,波痕、斜层理发育,常含海湖相生物化石。

14、简述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的主要变化。

答:①成分变化:随着搬运时间和距离的增加,不稳定成分在流水搬运过程中继续遭受风化或破坏,或者转变为更稳定的新矿物,稳定成分则相应增多。

②碎屑粒度变化:随着搬运时间和距离增长,碎屑粒度逐渐变小。 ③碎屑磨圆度:随着搬运时间和距离增加,颗粒之间碰撞次数增加,棱角逐渐被磨蚀,磨圆度逐渐变好。

④沉积分异:碎屑颗粒在流水动能降低的情况下发生沉积作用,沉积过程遵循机械分异原理,即颗粒粗大的先沉积,细小颗粒后沉积;密度大物质成分先沉积,密度小的物质成分后沉积。 15、简述冰碛物特征

①成分与原岩基本一致,不稳定成分多;②分选性差,大至漂砾,小至粘土;③磨圆度差,仅少数棱角被磨钝;④冰碛砾石表面常有磨光面,表面上具擦痕;⑤砾石及岩块无定向排列。

16、简述冰水沉积物与河流和冰碛物的异同点。

冰水沉积物既有冰川沉积的特点,又有地面流水沉积作用的某些特点。沉积物中的砾石有擦痕和溜光面的冰川特点,但又有一定的分选性和成层性,磨园度较冰碛物好,较冲积物差。

17、简述风成砂的特点。

①分选性极好、磨圆度高;②最稳定矿物石英含量高,一般不含云母;③较粗的砂粒表面因氧化致使锰和铁析出,形成鲜艳的颜色称沙漠漆;④风成砂中不含任何生物遗迹;⑤成砂的层理特点为高角度、厚度较大的交错层理;⑥颗粒表面常呈毛玻璃状。

18、论述滨海沉积环境划分及其沉积物特点。

⑴、狭义的滨海主要是根据潮汐作用来划分,分为前滨和后滨两个亚环境;广义的滨海划分依据为潮汐和波浪作用来划分,划分为后滨、前滨、近滨和滨外

四个亚环境;另外根据海岸的障壁岛发育情况又划分了潮坪、泄湖等沉积环境。

划分依据是特高潮线、平均高潮线、平均低潮线、浪基面几个界限。 后滨又称为潮上带:它位于平均高潮线以上,在特大高潮和遇风暴时可以被水淹没。

前滨又称为潮间带:是平均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随着潮汐的涨落时而被淹没,时而露出水面。

低潮线以下属浅海最浅的部分,海底仍受波浪作用。波浪作用影响最深的面,称浪基面。浪基面以上至低潮线以下的地带,称为近滨或潮下带。浪基面以外称为外滨浅海区。

⑵、滨海沉积物的主要类型

滨海沉积包括碎屑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三种类型。

开阔海滨海碎屑沉积主要为海滩沉积,海滩进一步分为砾滩、沙滩、泥滩三类;同时可形成沿岸堤和沙坝沉积。障壁海碎屑沉积主要为泻湖、沙嘴、障壁岛、沙坝以及潮坪区的泥质沉积物。此外风暴作用可在后滨形成风暴沉积。

滨海的化学沉积主要为碳酸盐岩沉积。

滨海的生物沉积物多为贝壳碎片,从而形成贝壳堤或贝壳沙坝。 19、简述基岩海岸的海蚀作用。

基岩海岸因受波浪的频频冲击而形成沿水平方向展布的凹槽或洞穴,当凹槽不断扩大时,其上悬空的岩石因失去支撑而发生重力垮落,形成陡峭的崖壁,如此反复使崖壁节节后退,在崖前形成一个表面平坦,高度几乎接近海平面微向海洋方向倾斜的平台,称为波切台。 浪蚀作用和海蚀崖坍落的岩块、砂粒由底流带至水下堆积,形成由堆积物构成的平台,称波筑台。

因海蚀作用不断展宽,波浪冲击崖基时要经过愈来愈长的距离,致使波能的消耗也愈来愈大。当平台宽度大到使波浪的全部动能消耗殆尽时,海蚀作用即趋于停止,此时基岩海岸的横剖面成上凸形曲线,线上各点的侵蚀强度趋于零,此剖面称基岩岸海蚀平衡剖面。当基岩海岸海蚀平衡剖面形成以后,海岸的侵蚀破坏作用就宣告停止。

20、简述潮坪沉积作用及沉积物特点。

答:潮坪沉积:指无强烈的波浪作用而以潮汐作用为主的平缓海岸地带形成

的沉积。

潮流可把泥沙带至潮坪,退潮时沿潮沟把较粗的碎屑带至海中,细粒碎屑则在潮坪上堆积下来。可见双向斜层理、波痕、泥裂等,潮坪上具有海生生物与陆生生物混杂的现象。

沉积物分布:由高潮线向低潮线其沉积物由细(泥)变粗(砂)的反分带现象。由岸至海分别为泥坪、混合坪和沙坪。

21、简述浊积物的特征: ⑴、由典型的陆源碎屑组成。

⑵、含浅海生物群遗体,缺少远洋生物群遗体。

⑶、磨圆度和分选性中等—较好,以砂级为主,次为粉砂,也有泥和砾石。 ⑷、浊积物常夹于生物软泥之间。

与油气关系:生物软泥生油气,并且可作为封堵油气的盖层,浊积体储油,容易形成富集的油气藏。

22、论述潮湿与干旱气候区湖泊沉积特点。

答:⑴、潮湿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

①机械沉积作用:当地面流水流入湖泊后,较粗的砾、砂可形成湖滩、砂洲、砂坝及砂咀等类似于海岸带所见的各种堆积地形,在河流入湖处形成湖滨三角洲。较细的粉砂及粘土等则被搬运到湖心堆积下来,形成具有明显水平薄层理的泥质沉积物---湖泥。湖泊的碎屑沉积常呈环带状分布。

②化学沉积:潮湿气候区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显著,元素的活动性也较强。易溶盐类的元素如CI、S、K、Na、Ca、Mg等元素能呈离子状态被地面流水和地下水带入湖中;活动性不强的元素如Si、Mn、P、Fe、AI等,以呈胶体或被吸附的状态由各种水体带入湖泊中,通过生物化学方式或者以胶体凝聚的方式沉积。

③生物沉积作用:潮湿地区湖泊中生物繁多,它们的遗体大量堆积在湖底,与泥质沉积物等混杂在一起,成为富含有机质的沉积层。这种沉积层是形成煤、石油、油页岩等可燃有机矿产的原始物质。

⑵、干旱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

干旱气候区的湖泊仍然以机械沉积作用为主;但因注入水量少,蒸发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