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8 15:11: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主要知识点:
1、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在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
3、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较少,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受热,产生地面辐射,地面辐射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4、大气保温作用: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产生大气辐射,其中绝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方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5、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6、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7、热力环流是指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8、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9、热力环流实例
空气水平运动(即风) 地面冷热不均 空气垂直(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 ①山谷风; ②海陆风; ③城市风。
第 6 页 共 38 页
10、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其方向是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 11、(1)一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理想风”(P31图2.5) 此时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垂直(即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 (2)二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高空风(P31图2.6)
此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时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偏右,南半球时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偏左)。
(3)三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地面风(P32图2.7) 此时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12、甲地等压线比乙地等压线稠密,表明甲地风力比乙地风力大。(P32图2.8)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主要知识点:
1、大气环流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单圈环流的形成(假设前提:a地球不自转;b阳光直射赤道;c地表均匀):(见右图)
3、三圈环流的形成(假设前提:a阳光直射赤道;b地表均匀。):(P34图2.10。注意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以及风向)
4、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 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P35图2.11)
5、海陆分布对气压场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亚欧大陆形成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北太平洋形成阿留申低压;夏季亚欧大陆形成亚洲(印度)低压,北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压。(P37图2.13、图2.14) .6、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P38图2.15) 东亚 季风 南亚 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风向 冬季:西北 夏季:东南 冬季:东北 夏季:西南 性质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温暖湿润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温暖湿润 7、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成因 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第 7 页 共 38 页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全年高温,雨季集中 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全年高温少雨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全年温和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8、气候类型的判断(P40图2.17)
⑴根据平均气温最低值和最高值出现的月份,判断所在半球
依据 最热月均 因素变化 6、7、8月气温最高 12、1、2月气温最高 结论 北半球 南半球 ⑵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平均气温,判断所处热量带---以温定带 依据 因素变化 最冷月均温〉15℃ 最冷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0℃~15℃之间 最冷月均温在-15℃~0℃之间 最热月均温<10℃ 结论 热带气候 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气候 寒带、极地气候 ⑶根据年降水量及降水的季节分配确定气候类型---以水定型 雨型 年雨型 少雨型 冬雨型 夏雨型 特征 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全年降水少 降水集中在冬季 降水集中在夏季 可能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例:读下列三种气候类型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判断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第 8 页 共 38 页
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明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主要知识点:
1、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气旋与反气旋。
2、锋的形成(P41图2.18. 注意冷气团、暖气团、锋面、锋线) 3、锋可以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4、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我国冬半年最常见。(P41图2.19) 冷锋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冷锋过境时:出现雨雪天气,一般降水在锋后。
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好。 5、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P42图2.20) 暖锋过境前: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暖锋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天气。
暖锋过境后:暖气团控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6、准静止锋指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常形成持续性阴雨的天气。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就是准静止锋造成的。
7、低气压与高气压,是指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的,气旋与反气旋是指气流状况而言的。 8、(P44图2.22) 低压是指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旋是指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大气水平涡旋。低压就是气旋。
北半球气旋为逆时针辐合,南半球气旋为顺时针辐合。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气旋控制下的地区一般出现阴雨天气。代表天气台风。 9、(P44图2.23) 高压是指中心气压高于四周,反气旋是指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大气水平涡旋;高压就是反气旋。
北半球反气旋为顺时针辐散,南半球反气旋为逆时针辐散。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一般出现晴朗天气。代表天气伏旱、秋高气爽。 10、灾害天气——台风(P44图2.24,P45图2.25)
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产生于印度洋、大西洋的叫飓风。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是西北太平洋。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暴雨、风暴潮造成。 11、灾害天气——寒潮(P45图2.27)
第 9 页 共 38 页
寒潮是指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天气特点是剧烈的降温和大风,同时伴有暴风雪和霜冻。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考试说明要求:
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及其影响。 主要知识点:
1、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波动升高。
2、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浓度的增加。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石油、煤等)、砍伐森林等活动均易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3、全球气候变暖可能的影响
(1)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及海水热膨胀引起) 沿海低地将被淹没; (2)影响农业生产;
(3)影响水循环,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 4、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1)多使用清洁能源; (2)植树种草;
……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考试说明要求: 1、知道水循环的概念
2、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主要知识点: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按照发生的领域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P55图3.3,注意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3、海陆间循环(又叫大循环),通过海陆间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就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4、水循环的意义
(1)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促进地球上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3)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考试说明要求:
第 10 页 共 3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