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23:27: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类活动差异 农业 主要粮 食作物 作物熟制 其他 工业 商业 主要种植水稻,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 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产业发达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点,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 一年一熟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4、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5、案例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开垦困难,所以这一时期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②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制约因素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如水系提供了天然通道等,农业得到较快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地、桑蚕和棉花产地。
③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农业的地位在下降。
【相关案例】1、比较秦岭——淮河南北地区 2、比较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基本概念。
2、知道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3、知道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及其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4、知道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5、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主要知识点:
1、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2、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结合实例分析) 3、全球定位系统是指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简称GPS。 4、全球定位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5、全球定位系统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并且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高程,从而在野外调查中获得精准的数据。
第 31 页 共 38 页
6、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7、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可以对城市的信息进行查询、修改、补充、距离测算等,从而为城市管理提供方便。
8、“3S”技术之间的联系(见右图): 9、数字地球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主要知识点:
1、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2、分析思路 (1)产生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等。 ②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 设保护不当。 (2)危害:
荒漠化的发展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3)治理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采取生物措施(如防护林)和工程措施(如设置沙障工程)构筑防护体系;③退耕还林、还牧;④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⑤控制人口增长。
3、案例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P16图2.1,P17图2.2)
(1)本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本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
第 32 页 共 38 页
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随之减少。
(2)本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①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干旱、多疏松沙质沉积物、多大风天气);②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3)本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②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4)措施:见第2(3)题。
(5)沙坡头草方格沙障(P23图2.12)
(6)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措施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的保护、退耕还林还 草、防沙治沙等。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主要知识点:
1、森林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重要的环境资源,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
3、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 4、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地球之肺”:调节全球碳氧平衡;②“蓄水海绵”: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③“基因宝库”:丰富的物种资源;④“医学宝库”:植物的药用价值。
5、雨林生态具有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贫瘠),一旦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
5、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是人类的开发,开发活动的背景是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6、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对热带雨林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相关案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主要知识点:
1、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非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第 33 页 共 38 页
2、分析思路
(1)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主要从区域资源状况、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 (2)分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主要从图文材料中挖掘。
(3)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从如何开发资源优势、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延长产业链、科学技术、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入手。 3、案例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P40图3.1) (1)开发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开采条件好、丰富煤层气);②市场广阔;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2)存在的问题
①煤炭外运能力有限;②产业结构单一;③水资源紧张;④产生环境问题:如生态破坏(地表被破坏)、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 (3)可持续发展措施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煤炭外运能力(P43图3.4:大秦铁路、神黄铁路、焦—兖—日铁路);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④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程度
和附加值(构建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产业链);⑤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⑥提高煤炭的利用技术;⑦调整产业结构;⑧“三废”的治理 【相关案例】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第二节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说明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 主要知识点:
1、对河流进行开发利用,除要考虑河流的特征外,更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进行综合开发。 2、分析思路
(1)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主要从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特征、资源等方面分析。 (3)流域的开发应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
(4)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有防洪、航运、发电、旅游、灌溉、提高水质、土地利用等。
3、案例分析——美国田纳西河流域(P49图3.13,P50图3.15,P53图3.18) (1)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 (2)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地理条件
①地形:多山,有丰富的水力资源,航运作用显著。
第 34 页 共 38 页
②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冬春多、夏秋少)。
③水文特征: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通航里程长,但水量不稳定。 ④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3)流域早期开发的后果
①土地退化;②植被破坏;③环境污染。 (4)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田纳西河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 【相关案例】分析长江流域等的综合开发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面临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主要知识点:
1、不同区域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在区域内部,要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机结合气候,形成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2、分析思路
(1)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2)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和主要问题。 (3)针对区域农业存在的问题,寻找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3、案例分析——我国东北地区(P60图4.1,P61图4.2,P61图4.3)
(1)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2)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①气候条件: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热量不足易成为限制性条件)。 ②地形条件: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 ③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土壤肥沃。
④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发达(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工业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促进农业发展);交通便利;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等。 (3)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区域内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形成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第 35 页 共 3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