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等9个常见病种(手术)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4:00: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四)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应当调整或暂停康复治疗:生命体征不稳定、发热、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或脱位、伴发不宜康复治疗的疾病以及患者不配合等。

手外伤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一、首次诊疗时间

临床专科处置完成后24小时内。 二、康复评定内容

(一)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二)康复专科评定。评定受伤手疼痛、肿胀情况,神经功能和循环功能,在不影响组织愈合的前提下评定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等。

三、康复治疗

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一)受伤手保持功能位或有利于组织愈合的位置。 (二)局部治疗。消肿、止痛、促进组织愈合。根据损伤类型、部位和治疗方式,实施肌力训练、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保持关节活动度,预防肌腱粘连和关节僵硬。

(三)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展手功能训练和感知觉训练。必要时配置辅助器具。

四、注意事项

(一)根据肌腱愈合情况进行康复治疗,准确把握关节活动范围和牵伸强度,以主动运动为主,注意避免肌腱断裂。

(二)康复治疗不应当引起患者明显疼痛,运动量应当循序渐进。

周围神经损伤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一、首次诊疗时间

临床专科处置完成后24小时内。 二、康复评定内容

(一)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二)康复专科评定。评定肢体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和循环功能,反射检查,必要时实施神经电生理评定。

三、康复治疗

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一)保持肢体处于有利于组织愈合的位置。

(二)局部治疗。消肿、止痛、促进神经修复。根据损伤类型、部位和治疗方式,实施物理因子治疗和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保持关节活动度。

(三)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展肌力训练和感知觉训练。必要时配置辅助器具。

四、注意事项

周围神经损伤早期康复治疗时,应当避免代偿动作,防止皮肤损伤。禁忌过度牵伸动作,避免过度疲劳。

脊髓损伤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一、首次诊疗时间

临床专科处置完成后48小时内。 二、康复评定内容

(一)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大、小便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二)康复专科评定。采用《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评定脊髓休克、神经损伤的平面和程度。根据患者情况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三、康复治疗

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一)体位摆放与处理。

(二)防治并发症,特别是压疮、泌尿系统感染、神经源性膀胱导致的膀胱和肾脏损害、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关节或肌肉肌腱的损伤、肌肉萎缩和肌腱萎缩、体位性低血压等。

(三)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主动或被动的关节活动和肌力训练,早期坐站训练、呼吸及排痰训练、神经源膀胱和直肠处理、疼痛处理。

(四)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展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必要时配置辅助器具。

(五)开展早期心理支持。 四、注意事项

(一)早期坐站训练时根据损伤平面选用合适的辅助器具保护,支撑脊柱。

(二)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特别注意防治并发症,如压疮、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体位性低血压等。

(三)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

脑外伤、脑出血术后和脑卒中

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一、首次诊疗时间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稳定后48小时内。 二、康复评定

(一)一般情况。包括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注意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二)康复专科评定。评定认知功能、精神行为、运动功能、言语功能、吞咽功能、感觉功能等。根据病情评定患者的转移、站立、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三、康复治疗

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一)体位摆放与处理。

(二)防治并发症,特别是误吸、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压疮。

(三)促醒治疗。昏迷患者应当尽早开始促醒治疗,包括各种感觉输入刺激。

(四)吞咽治疗。患者意识恢复后,尽早开展口咽部吞咽功能训练,改善吞咽功能。

(五)认知和言语治疗。 (六)精神行为治疗。

(七)改善肢体功能,必要时可使用辅助器具。 (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四、注意事项

患者如有精神行为异常,开展康复治疗应当注意加强防护,保障患者安全。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关注合并症情况。如果患者出现病情加重,则请相关科室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