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 17:09: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漢字的祖先甲骨文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隸書 → 楷書 → 行書 (商) (周) (秦) (漢) (魏晉) 草書 以上的“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體稱為 “漢字七體”。
中國文字——漢字的產生,有據可查的,是在約西元前14世紀的殷商後期,這時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漢字中仍有一些和圖畫一樣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動。 在文字出現的早期,象形文字可以工作得不錯。可是隨著語言的不斷豐富,有些語言不能用形象表達了。古埃及人和蘇美爾人開始創造一些僅代表發音的符號來記錄這些語言。中國人卻選擇了另外一種解決辦法:
會意字,如“日+月=明,女+子=好”;
表音字,如“阿”,沒有任何意義,只表示一個音節; 通假字,如“說-悅”;開始出現於漢字中。
提及漢語,免不了令人聯想到同樣占文化課很大分量的英語。同時,我們也想了很多。學習一種語言的最高境界就是用這種語言思考,就想用母語思考一樣。但是,最能發揮個人思想創造性的還是母語,更何況要學好“外語”需要耗費極大的精力。古羅馬人並不因為羡慕希臘文明,而改用希臘語——儘管兩種語言十分接近。阿拉伯人同樣要把拉丁文、希臘文翻譯成阿拉伯文,而不是改用拉丁文或希臘文。同樣,文藝復興時的歐洲人也不是自己改用阿拉伯文,而是把阿拉伯文
翻譯成拉丁文。到了啟蒙運動時期,更進一步地翻譯成本民族的語言並加以普及。
甲骨文字的來源及其形成路線探索 朱 彦 民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天津,300071) 内容提要:殷墟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在它之前,文字的发展已经有了一段相当长的历史。郑州发现的商代早期甲骨契刻文字,就是殷墟甲骨文字的前身。根据文献记载,商族可能最早创造并使用了契刻文字。从山东地区发现的与早期文字有关的大量资料来看,商族人很可能是受了东夷人文字符号的影响,结合占卜文化而创造了甲骨文字系统。
关 键 词:甲骨文字 来源 形成 一、甲骨文字的成熟性及其发展线索
甲骨文字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甲骨文字是目前我们所有见到的最早的系统汉字。甲骨文目前已经发现有单字4672个,其中已经考释确认的1723个,未释的2949个[1]。甲骨文字不仅联字成句,而且联句成文,联文成篇,是一种较为成熟、能自由运用的系统文字。其二,从构字特点来说,甲骨文字已经具备了“六书”的造字原则,但基本还是一种以象形字为主的文字类型。象形字,是把客观事物的形象抽象或概括成一定图案的文字或由两个以上的象形组合成的一个新的图案文字。单体的象形字叫“文”,合体的象形字叫“字”。据统计,甲骨文中的象形字约占甲骨文字总数的47%。当然客观事物
是比较复杂的,有限的象形字尚不足以表现所有事物的全部动态、静态状况。于是同音假借的情况也就出现了。甲骨文中假借字现象非常普遍。而且这时的形声字也开始出现。其三,从甲骨文字的字形来说,它的文字体制、书写程式都还相当混乱,基本上还没有定型。这表明甲骨文字还处在继续成长时期。字体的不定性表现为:书写行款,可以横行,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可以竖行,先左后右,或先右后左。字体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一个左右结构的字,也可以写成右左结构;可以正写,也可以倒写;一个字有多种异体写法,笔画可繁可简,笔画没有定数;甲骨文中还有一种合文现象,即两个或三个字组合在一起,合文有左右结构,也有上下结构,还有里外结构等等。其四,甲骨文字是用刀刻写在甲骨片上的,加上甲骨坚硬难刻,所以甲骨文字笔画细瘦硬直,尚无后世笔墨文字中的波折点捺等笔画。 总之,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也就是说,在它之前,文字的发展已经有了一段相当长的历史。如果没有早期文字发 展的铺垫作基础,商代后期不可能异军突起地产生一种像甲骨文那样发达、成熟的文字。
有学者为甲骨文字的形成作了这样一种大胆的假设,认为汉字的产生不是等距离、比肩式、稳步渐进的过程,而是在一段时期内急剧大量地产生出来的,这个时期就是殷墟文化的后期,商代甲骨文——殷墟文字的创造者是当时负责占卜的贞人集团[2]。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很不符合实际,也很难令人相信。
最近又有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境内的距离商代甲骨文时代较远
的、象形程度不高的原始文字符号,是甲骨文字产生的远源,而距离商代甲骨文时代较近的、象形程度较高的原始文字符号,是甲骨文字形成的近源。但是即使是属于汉字近源的原始文字符号,与商代甲骨文字之间也存在着一段不小的缺环,那么这一段缺环的文字到哪里去了呢?研究认为,有一定数量的中国文字符号曾经经过“南方丝绸之路”传播到了印度河谷地带。这些保存于印度河谷文字中的中国文字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商代文字来源的缺失环节。而三星堆遗址出土器物上的刻符则是中国文字曾经传入印度河谷地带的有力证明[3]。但是,印度河谷文字中保存的有限的中国文字符号,虽然个别能够与商代甲骨文字字形相对应,仍然不能解决商代甲骨文字的直接来源的最终问题。
所以说直到目前为止,殷墟甲骨文又确实是一种突如其来的高度发达的文字。因为在此之前,并没有找出任何一种成系统的文字可以作为甲骨文明确的前身和真正的来源。于是甲骨文的形成及其由来途径,成了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课题。
经常有这样一种情况,一些早于殷墟甲骨文时代的个别刻符或文字发现之后,就有新闻媒体报道声称发现史前时期的甲骨文,并认作是殷墟甲骨文字的源头。对于这些发现,新闻媒体总喜欢哗众取宠,以造成新闻宣传的社会效应,于是就有了种种极力夸大事实的歪曲之辞。有的虽经有关专家鉴定了,但众说纷纭,并未定论;有的报道则修饰放大了有关专家的鉴定意见;有的则是新闻工作者自己的想象与推测而已。
不过,这些观点虽然未必正确,或者说未必确切,但是这些实实在在的发现,却可以作为甲骨文由来的线索看待,对于探讨早期甲骨文的形成与发展是有益处的。
二、商族先公创造文字的可能性推测
据史书记载,殷商族人祖先是有文字和书籍的。《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强调了殷商民族的祖先发明了文字、记载有典册。所谓“册”、“典”,当是竹木简牍的书写或刻契文字。简牍文字比起陶文、甲骨文、金文来,当是彼时和商代更普遍存在的文字形式,只是由于这些文字载体的质料易腐,耐久性差,今天绝少见其实物。由此我们认为,当其他古代民族尚未发明和使用文字时,殷商先人首先利用一些原始文字符号作为基础,创作了文字。这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块丰碑。
关于文字的起源,自古以来皆言为仓颉所造。其实,文字并非一人所能创造。文字的形成是个漫长的过程,当是在众多的史前陶器刻划符号的基础上,逐步归纳、整理而成为交流思想、记录语言的文化工具的。仓颉是传说人物,假如真有其人,其贡献大约也仅是在于归纳、整理、推广、传播,因而可视为文字发明史上的关键人物。仓颉造字的传说,见之于众多古代文献记载,如《世本·作篇》:“仓颉作书。”《荀子》:“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吕氏春秋·君守》:“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为